海鹽縣國土資源局 王 瀧
實施綜合行政執法后國土所怎樣加強執法監督檢查
海鹽縣國土資源局 王 瀧
2014年8月份開始,嘉興市在2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以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推動執法重心下移為重點,清理并整合行政執法隊伍,推進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著力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的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目前相關的政策文件、制度規定也已陸續出臺。按照試點方案要求,原由國土部門行使的土地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非法占用土地、破壞耕地、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土地、非法轉讓集體土地等18項行政處罰權劃轉到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行使。
根據《嘉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實施辦法》(市政府第49號令)及有關文件的精神,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和國土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建立和完善巡查檢查機制,及時發現、制止、處置違法行為。對應職權調整,國土部門應切實履行好源頭監管職責,避免在政策制定、審查審批、監督管理、協調指導等方面出現履職不到位情況。為此,海鹽縣國土局制訂下發了《關于加強國土所執法監督檢查的通知》(鹽土資發〔2015〕2號),要求國土所要加強日常執法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制止、報告和處置違法用地行為,健全日常執法工作成效與年度衛片執法檢查結果相掛鉤的機制,切實貫徹好國土資源部提出的關于將違法行為“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的執法監管方式轉變。
國土所是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前沿陣地”,國土所對轄區內的地類規劃、用地情況、項目進展等基本都是一清二楚的,一旦哪兒發生違法用地,也都是一目了然的。隨著“擴權強所”“擴權強鎮”的推進,一部分審批權限已經下放,這更加有利于國土所對轄區內土地利用的監督和管理。
國土所進行執法監督檢查,應劃分基本固定的區域并制作線路圖,按照線路圖落實責任人,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各責任人對包片區域應開展動態性的執法監督檢查,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每月對包干區域必須達到全覆蓋。針對國土資源違法行為在地域、時段上的規律性和違法用地項目的特殊性,動態執法監督檢查應堅持經常性和動態性相結合,對重點區域、重要時段必要時須每天進行巡查;對政府投資項目、政府民生項目、村組集體公益項目、設施農業用地項目等涉及違法用地的項目,須重點跟蹤監管,及時進行報告。遇有群眾舉報的違法用地情況,應立即到現場進行核查。
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違法用地行為的,應當場進行制止并督促當事人自行改正。經初步核實后屬違法用地行為的,按照管轄職權,如果屬綜合執法部門管轄的,應制作《違法用地線索移交函》將違法線索及時移交給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如果屬國土部門管轄的,應及時作出處理,并向鎮(街道)進行書面報告。
國土所要建立完備的執法監督檢查日志、臺帳,每次執法監督檢查的時間、參加人員、檢查區域,以及發現違法行為的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情況和制止、處理情況都應作出詳細的記載,并附入圖樣和照片。執法監督檢查日志臺帳延用原《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動態巡查登記臺帳》。
國土所對日常執法監督檢查的發現、制止、報告和處置情況實行月報制度,要求在次月2日前(遇節假日自動順延)匯總上報到局執法監察大隊,局執法監察大隊每月5日前報縣政府辦公室,同時抄局紀檢監察室備案。月報表表識由局執法監察大隊制訂下發各所。
國土所必須如實上報各類違法用地情況,不得瞞報、漏報。國土所的日常執法監督檢查情況要與年度衛片執法檢查相掛鉤,以年度衛片執法檢查違法用地圖斑來驗證國土所日常執法監督檢查的發現率、制止率、報告率、處置率等履責到位情況,對履職不到位的國土所,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