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縣國土資源局 何蘭萍
高標準 嚴要求抓好“812”土地整治工作
——武義縣土地整治工作主要做法
武義縣國土資源局 何蘭萍
自2013年全省開始實施“812”土地整治工程以來,武義縣認真貫徹落實浙江省政府關于全省“812”土地整治工程實施的文件精神,將土地整治工作作為保護耕地資源、保障糧食安全和統籌城鄉發展的強力抓手,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強化互動配合,加快項目建設,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有力推動了土地整治工作。截至2014年底, 該縣共墾造耕地4633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27660畝,完成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8個,共計299畝,均超額完成了金華市下達年度任務數, 為打贏“ 耕地保衛戰”,保障該縣建設用地,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4年12月16日,黃旭明副省長來武義縣調研土地整治工作
在具體工作中,武義縣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責任落實,嚴格耕地保護
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落實“一鄉一所”體制建設,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基層建設,充分發揮鄉鎮人民政府在基層國土資源管理中的作用,有效調動鄉村基層工作力量,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打擊違法用地行為,大力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切實保護耕地資源。2013年末,該縣耕地保有量36.25239萬畝,2014年末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8.9933萬畝,標準農田保有面積19.7064萬畝,均高于該縣耕地保護各條紅線。該縣在連續多年實現占補平衡的同時,將部分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調劑給了義務、永康、金義都市區等兄弟縣市區,為本縣發展爭取了發展資金,也為其他縣市發展,統籌土地開發利用作出了一定貢獻。
2.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質量管控
該縣政府及時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墾造耕地工作的實施意見,從政策上激勵鄉鎮(街道)和項目村開展土地整治工程的積極性。成立“812”土地整治工程領導小組和由縣府辦、財政、國土、農業、林業、水務、審計等部門領導組成的辦公室,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責任分工和工作職責,建立各部門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共同抓好土地整治工程的工作機制。同時,縣政府為解決重復投資、重復建設、資金分散、質量低下等問題,按照集中資金、分頭實施、資源共享的原則,將國土部門組織實施的土地開發墾造耕地項目、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農業部門組織實施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和水務部門組織實施的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項目等資源進行整合,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由各有關部門分別組織實施,既保證了項目工程建設質量,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在土地整治過程中,該縣始終將工程建設質量放在首位,制定并實施了項目公告制、工程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項目審計制等制度,嚴格執行,抓好落實,嚴格項目管理,有效提高了項目工程建設質量。
3.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好存量文章
該縣牢固樹立“畝產論英雄”理念,向存量要土地,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盡量減少耕地使用。2014年以來,該縣著力推進“退二進三”“騰籠換鳥”等工作,狠抓土地消化利用,共完成具體建設項目供地78宗,面積1250畝;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434畝,完成年度考核任務的162.3%,其中2005年前批而未供土地(1602畝)全部消化完畢,年度目標完成率居全市第三;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146畝,完成盤活任務的127.3%,年度目標完成率居全市第二,為歷年最好成績。

省土地整理中心嚴慶良主任蒞臨武義縣檢查指導土地整治工作
武義縣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持續多年的開發造成符合土地開發條件的后備資源越來越少。開墾條件好、易開發的項目已基本完成開發利用,剩余地塊整理開發難度相對較大,開發成本較高。
二是受“占優補優”政策影響,土地開發要求進一步提高,項目落實難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從2014年開始,省里進一步提高了土地開發標準,要求墾造水田數占墾造耕地總數的30%以上,進一步加大了土地開發項目落實的難度。
三是群眾參與意識不夠,增加了土地整治工作難度。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立項后,有個別村的復墾區塊由于村民工作難以做通,舊房難以拆除,影響了復墾項目工程建設進度。
今年,武義縣局將按照省、市的總體目標任務,按照“目標不變、任務不減、標準不降”的要求,落實工作責任,創新工作舉措,統籌規劃布局,科學安排項目,積極抓好“812”土地整治工作的落實,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創新工作機制,不斷提升土地整治工作質量
開展實地踏勘,挖掘資源潛力,做好2015年度墾造耕地、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篩選落實工作。加快工程進度,縮短項目周期,加強對在建項目工程建設的質量監管和進度督促,確保各項工程按期完成,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按照國家“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新規定,加大水田開發墾造力度,從項目立項、規劃設計、工程預算、招投標、實施、驗收等各環節嚴格把關,規范項目管理,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確保墾造耕地項目有序推進,提高耕地墾造質量。全年計劃實施土地開發整治新增耕地2000畝、落實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20畝、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19000畝。
2.深入挖掘潛力,不斷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按照挖掘潛力、盤活存量的要求,充分利用省政府有關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三改一拆土地再利用以及機器換人、騰籠換鳥的政策,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退二進三、空心村改造、下山搬遷綜合整治等工作,探索實施農民公寓式安置和村集體土地有償收回有償調劑和貨幣補償安置等農村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方式,充分整合資源,以增量撬動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率。2015年,該縣計劃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1400畝,批而未供土地面積比2010年底降低2400畝,盤活存量建設用地900畝,開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700畝。
3.強化共同責任機制,不斷提升耕地保護水平
有效發揮“一鄉一所”體制優勢,進一步解決體制不順造成的履職不到位、缺位、越位等問題,明確鄉鎮(街)土地資源管理主體責任,理順國土、林業、水務等相關部門職能關系,在各司其責的基礎上,切實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土地資源管理合力。深入開展網絡化、網格化管理“兩網化”體制建設,充分調動鄉、村兩級積極性,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格局,構建三級國土資源巡查網絡。提高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切實發揮國土資源綜合執法監管信息系統功能,進一步強化基層執法監察職能,形成“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的土地違法處置反應機制,有效遏制違法用地行為多發、高發態勢,形成最嚴格、最嚴密的耕地保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