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改革的實踐一再證明,渴求新型經營體系和新秩序的各類經營服務主體均無法獨立成事,需要一個既能融入“三農”又能進入市場的經濟組織,在政府支持下聚集資源要素,聯合各方推進農村經營體制的轉變。正是在此背景下,供銷合作社被邊緣化的趨勢產生逆轉,中央作出對供銷合作社進行綜合改革的決定,對其提出成為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骨干力量的要求。面對歷史性機遇,能否承擔使命把握命運,取決于供銷合作社能否真正喚起并形成歷史的自覺,以正確的定位、態度和策略推進改革。
第一,定位。使自己成為構建提供系列化服務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骨干力量和主力軍,是新時期供銷合作社的價值所在。但是,作為存在了大半個世紀的龐大的傳統經濟組織,實現歷史性的轉變并非易事。由舊體制延續的慣性、惰性,經濟轉型期遭受的重創,市場化過程中在系統內形成的利益格局,這些負面因素始終在阻礙干擾供銷合作社確立新時期的定位和道路。正本必須清源,供銷合作社應開拓視野、敞開胸襟,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之中,針對解決“三農”的癥結問題找感覺、尋位置;應對照日本農協的演變,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之后走過的曲折歷程,深刻剖析反思對改革發展方向和道路產生迷茫、彷徨的內在因素。只有如此,才能樹立自覺,確立并踐行新時期的定位,形成并保持改革發展的定力。
第二,態度。供銷合作社的綜合改革是發展農業、服務農民的需要,而改革的成敗又直接決定供銷合作社的命運。供銷合作社應以日本農協為前車之鑒,不僅要刮骨療毒,而且要背水一戰。必須采取這樣的態度,形成如此的態勢。轉變理念和作風,激發保持旺盛的斗志,其唯一的途徑是真正融入“三農”之中。供銷合作社的各級聯合社應區別于其他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必須打破多年形成的上傳下達的工作方式,不受層級秩序的束縛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參與基層的改革試點。在構建農民身邊新型經濟組織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轉變,統一各級聯社的認識。
第三,策略。基本的方法還是靠典型探路引路,而關鍵在于如何培育推廣典型。推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應內生而不應強求。堅信只有與農民共同探索并確立共同發展的目標和途徑,與農民的命運連在一起,才能產生并迸發出真正的活力和動力;應解剖而不應包裝,總結推廣試點經驗不可為了顯示政績和完美,對其粉飾加工,而應針對實質性問題坦然深入的剖析探討;應開放不應封閉,鑒于供銷合作社系統目前的組織狀況和改革開放之后形成的新的經營格局,供銷合作社應強化平臺意識,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以沖破舊體制的框架推進合作聯合,整合聚集資源,構建新體系和新組織;應動態而不應固化,試點單位不僅不會完美,而其創新發展往往具有階段性,因此應在相互啟迪借鑒的基礎上接力推進。
總之,盡管農村和供銷合作社改革情況復雜、任務艱巨、道路曲折,但只要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要求,融入“三農”,接上地氣,在改革試點單位不斷實現實質性突破,繼而探索出具有普適性的經營服務模式,就必然會為自身改革發展爭取充足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