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市國土資源局 謝丹華
俗話講,處州十縣好龍泉。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龍泉也是一個地質災害高發區域,地質災害點多面廣。近年來,龍泉高度重視隱患點排險治理和搬遷避險,目前還有全市A、B、C類隱患點共計65個,其中A類1個、B類1個、C類63個。
在避讓搬遷工作中,龍泉采取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方式,先后集中建設了“6·25”康寧家園、嶺坤安置小區、張村安置小區等。在安仁安和、南大洋農民公寓、河陽公寓、八都龍都等下山脫貧小區安置了地質災害搬遷避讓農戶。自2006年至2013年,全市計劃搬遷71個項目763戶3089人。到2013年底完成搬遷項目32個586戶2359人。
隨處可見的高山,眾多的溝壑谷地,為龍泉孕育了眾多的礦產資源。目前,經探明的有鉛鋅、金銀、鎢、錫、螢石、大理巖、礦泉水及橄欖巖等22種,共計礦產點180處。有從業人員652人,年采礦量100多萬噸。歷史上眾多礦山的開采,也留下了眾多廢棄的礦場礦井,既影響生態環境,也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近年來,龍泉結合“五水共治”,堅持生態化治理礦山,創新理念和思路,以龍陽礦業為試點,開展綠色礦區治理工作,整治尾礦砂安全隱患,美化綠化裸露礦區,打造了礦山“五水共治”典范。
地質災害防治,關鍵在責任制的落實與巡排查制度的建立。每年初,龍泉市政府就分別與19個鄉鎮街道簽訂了《龍泉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書》,在汛期來臨前及時下發了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實現工作落實到周、責任落實到人。
同時,積極開展汛前和汛期檢查,要求各鄉鎮(街道)及有關村兩委和監測員全面開展隱患點巡查,及時地掌握地災點的變化情況,認真做到巡查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對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鄉鎮、街道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監測率達100%。
地質災害避險,核心是預報預警與業務培訓相結合,致力提高基層群眾防災能力。每當汛期來臨,龍泉市國土局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值班和預報預警,全面做好群測群防工作。同時,直接將A、B類隱患點受威脅農戶的信息錄入監測系統,臺、汛期間及時發送地質災害預警信息,使隱患點受威脅農戶更快、更及時地掌握地災點的降雨情況,使各鄉鎮(街道)、市有關部門及相關村委會有充足的時間來合理地部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去年8月,龍泉國土局專門舉辦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部分村委負責人、所有隱患點監測員、局有關科室、基層國土所人員和鄉鎮(街道)協管員共150多人參加的“地質災害防治綜合業務培訓”。麗水市局地環處和地環站負責人就有關地質環境管理職責、地質災害防治知識進行輔導,全面提升了龍泉基層群眾的防范及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
地質災害防治,還需堅持應急避險與搬遷治理相結合,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去年“6·23、6·28、 8· 20” 特 大 暴 雨 期間,龍泉高度重視暴雨引發的災情,全力組織做好災情預警及搶險救災的各項工作。國土局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和國土所工作人員分成13組赴19個鄉鎮(街道)參加應急搶險救災,共出動120多人次檢查了全市90多處地質災害隱患,全市16個鄉鎮4.18萬人口受災,緊急轉移3350人次,倒塌房屋524間。
去年,龍泉還根據麗水市局下達的搬遷人口248人任務,充分結合本地工作實際,對搬遷任務較重的鄉鎮進行實地調查摸底,計劃完成避讓搬遷17個項目,到年底完成61戶255人的搬遷任務,連續8年的計劃搬遷完成率達84%以上,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
龍泉市國土局注重制度建設與措施落實相結合,全面強化礦產資源開采監管。去年以來,實行全面巡查、任務到礦、責任到人,形成了以基層所實地監管,執法監察大隊違法查處,科室技術資料支持,專業機構檢查監測的全方位礦產資源監管體系。同時開展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新設礦點聯合安監、公安、林業、環保、水利及所在鄉鎮政府實地踏勘,并進行局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極大提高了各部門工作聯動性。
龍泉市國土局還統籌推進與重點治理相結合,堅決打贏“五水共治”攻堅戰。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做好統籌整體推進與重點項目治理結合文章,全面實現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一方面,將“五水共治”行動與“六邊三化”“美麗鄉村”“兩美龍泉”等行動緊密結合起來,把各方面的政策資源、建設資金最大限度整合起來,實現資金統籌使用、發揮最大效益,工作統籌推進、成果共同享有。另一方面,積極創建綠色礦山,做好重點治理工程。
在治理工作中,綠色礦山做到早規劃、早治理。去年1月份,龍泉市國土局就邀請相關專家前往礦區調研,提出初步建設意見,在編制綠色礦山方案的同時,提前開展礦區“五水共治”建設。截至目前,液力噴播綠化面積24000平方米,人工種植杉木36000株、松木5000株、茶葉10000株、紅葉石楠5000株、槐木1500株、清理礦區面積4500平方米,修建排水排污溝1100米,修建邊坡和道路擋墻500立方米,公路硬化整改面積180平方米。
“五水共治”要靠專業技術和團隊支撐。為此,龍陽礦業組建一支由18人組成的綠色礦山建設小組,具體負責治污綠化工作,并配備必需的物質裝備,每年投入資金都在400萬元以上。海陽礦業、佳禹粘土等礦山也組成“綠色礦山建設小組”,負責污水綠化工作和設施日常維護,督導相關人員做好礦區硬化道路的定期養護,督促保潔人員做好礦區每日保潔,實行垃圾統一集中收集。
龍泉市國土局高度重視尾砂綜合處理工作,實現廢水零排放。“治水”作為“綠色礦山”建設的重中之重,龍陽礦業尾砂庫在市級綠色礦山建設時期完成堆壩、蓄水、改田等綜合治理工作的基礎上,龍泉國土部門要求其高度重視尾砂庫的建設、生產用水和庫內蓄水的循環利用,實行“月報”綠色礦山建設進展、污水排放情況,尾砂庫建排水溝100立方米,清理污泥200立方米,努力實現了尾礦庫廢水零排放的目標。
借助龍陽礦業治理的東風,龍泉加快推進全市的綠色礦山治理工作。到目前,已有7家礦山創建成為綠色礦山,其中省級2家、市級5家。特別是重點做好了蜜蜂嶺采石場關閉治理工程。作為被列入全省國省道公路沿線兩側“四邊三化”重點治理84個礦山之一,蜜蜂嶺采石場是全省唯一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被列入關閉治理的礦山。為此,龍泉國土局統一協調關閉治理工作,通過近一年的努力,完成了治理工程和監理單位招投標工作,施工單位于去年9月進場開始施工,現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之中,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指日可待。
龍泉還執行礦山治理備用金新制度。去年8月起,根據當地礦山實際制訂執行礦山治理備用金最低新標準:露天開采礦山不低于每平米40元,其中考慮到粘土型金屬礦產經開采后形成的宕底及邊坡為粘土類保護與恢復治理費用較低,每平方米不低于25元,由采礦權競得人在領取采礦許可證前繳納。
今年,龍泉市國土局將繼續牢固樹立“保發展、保權益”工作理念,以改革創新為統領保障科學發展,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導向促進民生改善,力爭礦政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全力推動升級版“好龍泉”建設。
加強地質災害預防體系建設。龍泉市國土局將明確工作目標,層層落實責任,夯實工作基礎,確保各項工作的實施。同時做好臺汛期間值班、隱患巡排查工作和汛后回訪工作,認真總結工作經驗,查找工作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今后的防治工作打下堅實的工作基礎。
加快推進避讓搬遷工作。龍泉市國土局擬安排上報西街街道欄下村、道太鄉山石坑連戶和楊梅嶺村楊塢及劍池街道和壟等避讓搬遷項目,避讓搬遷人口200余人。同時督促加快蘭巨鄉上灣村下山脫貧和地質災害隱患搬遷的項目建設進度,力爭2016年度搬遷到位。
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努力爭取省廳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區域內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擬對龍淵街道一村碧石崗滑坡治理,道太下乾、小梅垟岙頭等10余處大小隱患進行應急排險,預計投入資金680余萬元。
繼續推進“五水共治”工作和礦山生態環境整治。龍泉市國土局將總結分析前期的經驗做法,并認真制定“五水共治”作戰圖,力爭到2015年全市創建綠色礦山9家,符合創建條件的60%以上礦山企業建成綠色礦山。加快推進“陽光礦政”建設。龍泉市國土局將認真組織調研,盡快制定《采礦權出讓所得使用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采礦權出讓所得分配使用的比例和方式,有效可靠地推進凈采礦權出讓。
做好礦產資源規劃修編、礦產資源環境評價及河道采砂行業專項規劃工作。進一步加強礦山監督檢查工作和法律法規宣傳,加大執法巡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