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 鄧道明
做一個快樂又實在的地質人
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 鄧道明
大家好 我叫鄧道明 自從2011年進入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 我就一直在野外找礦一線工作 至今已經快五個年頭了。今天 我要報告的題目是《做一個快樂又實在的地質人》。
一提起地質工作 或許留給很多人的印象 就是又苦又累又寂寞。但是搞地質真的苦嗎 真的累嗎 真的寂寞嗎 剛到七大隊工作時 我也有過抱怨和迷茫??涩F在 我倒真不這么認為。因為苦和累都是相對的 如果只是稍微干了點體力活就喊苦喊累 那只能說明我們的體質已經不好了 需要好好鍛煉了。那么孤獨寂寞呢 可能有點兒 但是如果當我們真正融入農村、融入大自然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那就不會孤獨了。
我們的原總工程師周俊法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是行業公認的技術權威。他的導師就是著名地質專家謝家榮院士。周工退休后因工作需要 毅然重返工作崗位 繼續為找礦日夜忙碌著。大家勸他不要太累了 他卻說 “沒事的 習慣了 我這個人不干活 反而會得病?!彼麖膩砭蜎]有休息日 平時不是待在辦公室忙碌 就是抱著一卷圖紙帶回家去研究。
不久 周工患病開始咳血 兩三里山路要走一個多小時 走完渾身都被汗濕透了。可是一來到礦點 他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敲石頭 看標本 做記錄 還滔滔不絕地和大家討論。他總是說 “礦上還需要我 只要我還有力氣 我一定繼續干下去?!边@雖然是一句大白話 卻體現了樸素而崇高的地質良心。
后來 周工的病情惡化 醫院診斷是肺癌。他躺在病床上 心里還總是牽掛著找礦。在外地找礦的同事趕來看他 順便向他討教技術問題 周工總是硬撐著欠起身 耐心指導 解答問題。
周工臨終前幾天 同事們去看他 他在床上拿著放大鏡 還在研究地質圖和一些資料。望著他消瘦的臉龐和單薄的身體 大家都勸他說 “周工啊 你該好好養病啦別再看了 ”他卻說 “你們不知道啊 這個病痛起來 躺也不是坐也不行。實在受不了 還是看看資料 轉移一下注意力?!?/p>
這就是我們的周工 為祖國找礦堅守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個人如果不是出于對自己事業的熱愛 那么光憑滿腔的奉獻精神 也難以讓他持久地做好一件事情。我們沒有把地質工作只當作養家糊口的手段 而是把它作為自己人生的事業來對待?,F在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屬于自己的中國夢 有夢想的人活著才有意義。
我的好哥們郭邦海 剛剛大學畢業時 還是一個調皮的大男孩 留長發 玩游戲 根本就沒有把工作太當回事。稀土項目組成立時 他被調進了這個集體 項目負責人樊錫銀為了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給大家都定了明確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時間 給每個年輕人肩上都壓了擔子 當時 他總是趕不上進度 總是提不起勁來 老樊注意到了他的狀態 對他說 “小郭 這山也是有靈性的 日子久了你才會懂 ”
有一天晚上 他偶然看到一向嚴肅的老樊拿著一張照片 眼中含著淚水 他才知道 老樊結婚二十年的愛人前陣子剛剛去世。在平時的工作中 他們居然都沒有看出來。第二天 老樊又和大家一起上山 小郭看著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樊 肩上背著近七八十斤重的樣品艱難的背影 他突然好像明白了 從此早上最早起 晚上最晚睡 工作搶著干 業務認真學 再也不會落后于大家了。如今 郭邦海已經是項目的骨干成員 肩上布滿背樣品磨出來的厚厚的老繭 他已經從那個頑皮的大男孩變成了一個強壯健碩的能擔重任的男子漢。
就這樣 小郭所在的勘探小組數天的工作量經常要壓縮到一天 再加上“五加二”的工作強度 一日不得歇 終日奔波。最后每個組采集的樣品加起來有9000多個 總重達3萬斤以上。每天“超負荷”加班工作換來的 是僅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年的野外勘查工作 累計完成取樣鉆工作量1萬多米。
讓我們欣喜的是 目前項目組發現了多個稀土礦體 且見礦品位較好 可供詳查的礦產地超過兩處 礦區有望達大型規模。
我們七隊有一位80后的小伙子 他叫高翔 是浙江大學與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聯合培養的博士 從小在杭州長大的他 家庭條件優越。去年年初 他放棄了留在大隊機關的機會 主動請纓 背起行囊 一頭扎進了浙西南的大山來到了遂昌金礦深部找礦項目。深部找礦 開拓找礦第二空間 這將是未來找礦的新方向。項目的鉆機平臺 它是一個人工開鑿的長8米寬8米 高20米的立方體空間 距地表300米 我們的鉆機就安裝在這狹小的空間里 高翔白天就在這嘈雜、昏暗潮濕 空氣混濁的礦銅里來回奔波五六公里 觀察鉆機進度 編錄巖心 劈心采樣 晚上就在書桌前分析數據 寫寫文章 如今 他已經寫了數萬字的生產生活筆記他說地質工作是一項光榮的工作大城市能給我的 大山同樣可以也許還多的多。
麗水的山特別多 一座挨著一座。山里厚厚的巖石下面究竟藏著什么 每個人眼里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我們七隊人更愿意相信 在麗水的深山里能找到開采不完的礦藏 為此 我們身上 誰不是經常的傷痕累累 誰又不是全身的結疤帶繭 可是話說回來 什么行業又可以毫無風險呢 艱苦并不等于我們可以敷衍了事 可以馬虎大意可以粗心潦草 野外的每一個地質點、勘探點、物探檢測點 無論是在水田還是在懸崖 無論是在密林還是在沼澤地 只要能去的地方我們絕不跳過 只要是能檢測的地方我們絕對不會放棄。
艱苦的工作環境磨練了我們的意志 讓我們學會了在工作中尋找快樂 把工作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情去做。
去年冬天 省地勘基金項目松陽金村稀土項目接到1000米取樣鉆的任務。有一陣子下雨 還沒等山上露水風干我們隊員們就上山 結果弄得褲子和鞋子全都濕透 人干起活來還好 只要一停下來就感覺刺骨的冷。即使這樣 我們的工作中也不乏快樂的歡笑。還記得在打取樣鉆的時候 為了鼓勵打鉆師傅們加把勁 我順手撿了根樹枝 扮演起記者去采訪他們。我提高嗓門問他們 “再打一米累不累 ”他們就大聲回答 “不累 哪里會累啊 ”接著我又大聲追問 “再加一米行不行 ”這些鉆工大哥們這時候已經被逗笑得前俯后仰了 大家都異口同聲“行 ”就在歡聲笑語中 大伙一股勁把這個孔打成了我們這礦區最深的一個孔。
瞧 其實 只要我們善于苦中作樂 干地質工作也能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在七隊 還有一群特殊的人從三八鉆機手到現在的“女漢子” 她們的身影一直都沒有消失過 她們的存在 也為七隊的找礦事業 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我的女隊友蔣健美 研究生畢業 在山上和我們這群男人一樣背儀器 背樣品 冬天用刺骨的冷水沖洗樣品 手腫的像根胡蘿卜。但是她從來都是樂呵呵的。有一次我們在出野外時碰到了一條蛇 她嚇的大聲尖叫 從她的眼睛里我看出了她的恐懼 然而短暫的心情調整以后 她又和我們一起出發了。在收隊回去的路上 她一邊摘野果一邊哼著小曲 快樂的就像個孩子。遇上休息日或晚上 她有時也和我們一起斗地主 打游戲 給本來寂寞的時光增添了許多的活力。
在春天到來時 我會帶著女朋友來到礦區踏青 爬上山頭 看著眼前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對她說“看 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 方圓百里 地下千米 全是我要找的寶藏。我要解開地下的萬古之謎。今天 萬畝山花只為你開 ”
最后 我要感謝大家 尤其要感謝各位地質前輩 是你們給了我們一個標桿 并用歲月托起了我們的夢想。請祖國放心 我們有擔當 我們有信仰 地勘報國已融進了我們的血液和骨髓 為了國家資源戰略安全 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為國找礦 舍我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