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
·首席論衡·從日本人“摳門”看低碳生活
汪燕
凡是到過日本的人,不僅會贊嘆其整潔的環境、國民的高素質,還會對日本人“摳門”的生活方式留下深刻印象。
日本雖然是經濟大國,國民富裕程度高,但國土狹小,自然資源匱乏,所以歷來崇尚節儉,力求用最少的資源作出夠用的東西。對比歐美國家,日本的房子小、汽車小、家電小,連吃的點心都比別的地方小。
日本人平時的飲食很簡單,日本料理的一大特色就是少而精,葷素搭配,衛生營養,但分量絕不會多,一般僅夠吃個七八分飽,很少會有食物被浪費,更不會暴飲暴食。日本的私家車擁有量高達80%,但東京街上行駛的汽車數量大大少于國內大部分城市,因為日本人的汽車大部分是用于外出度假的,日常出行仍以公共交通為主。公司員工的節能意識很強,甚至在上下電梯時,也會看看周圍是否有人可以一起乘。
精明的日本主婦更是奉行經濟實惠的生活方式,很少奢侈浪費,儲存雨水用于洗衣、沖刷院子,甚至還會用泡澡的水來洗衣服。為了省電,主婦們會把冰箱里的東西列出清單貼在冰箱上,每取出一樣就做個記號,這樣不用開冰箱門就知道冰箱里還剩多少食物,可以減少開冰箱門的次數。日本人的垃圾分類做得也很到位,筆者的家人去日本旅游后感慨地說,日本人扔個礦泉水瓶都要分三個垃圾桶,瓶身、瓶蓋和塑料標簽要分開放。
這些我們聽起來不可思議甚至“摳門”的生活方式,已經被絕大多數日本人所接受,并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態度。也正是靠著這種來自民間的高度自覺以及政府的正確引導,使日本得以在建設低碳節能社會方面領先于世界。
我國雖然仍是發展中國家,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加。目前我國人均碳排放已超過歐盟,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碳排放國,國際社會要求中國承擔更多減排責任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低碳發展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普通居民作為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的主要實施者,其低碳意識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對創建低碳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從我國普通居民的生活方式來看,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在享受現代生活帶來的便利和舒適時,在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方面的意識還不強,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等現象還比較普遍,垃圾分類、資源循環利用等低碳生活方式甚至還被視為負擔,低碳化生活方式的形成還需要作出很多努力。鄰國日本在推行低碳生活方面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完善法律。發展低碳經濟需要依靠國家力量來推動,日本是低碳經濟立法完善的國家,在低碳發展方面發布了一系列法律條令,且收到了不錯的成效。我國已經在節能減排方面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但還不夠完善且不夠具體,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立法,尤其需要強調可操作性。
——加強宣傳。建設低碳社會離不開市民的支持,市民減排意識的自覺形成有助于政策法規條例的更好貫徹執行。日本之所以能夠使低碳生活深入民心,與其對低碳生活的大力宣傳教育分不開。日本政府和相關團體廣泛通過電視、網絡、發行刊物、舉辦講座等形式向消費者普及節能低碳知識,進行節能宣傳教育。例如,橫濱市政府為號召市民積極投入減排節能運動,10年中僅低碳節能說明會就舉行了1.1萬多次。
——細化舉措。日本的節能措施已細化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并且得到廣大國民的積極配合,成為日本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基礎。比如室內空調溫度的設定、家電的回收循環利用、精細的垃圾回收分類,等等。倡導低碳的生活,不斷提高環境意識,不能僅停留在喊口號上,還需要有可供操作的具體舉措,引導居民通過更簡單的生活方式達到高質量的生活,從高消費社會向高質量社會轉變。
作者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