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酬
永續收費茲事體大
文/天酬
關己則亂。一邊是交通部門頻頻祭出巨虧幽靈,擬將收費年限忽悠拉長;一邊卻是廣東高速在審計中再出破綻,被追查出超過12億元的漏洞,存在單項合同超過規定限額未經招標、項目建設單位違規設立“小金庫”等問題。
從國家有關部門此前公布的數據來看,賬面虧損一直在高速路上狂飆:2011到2014年,全國收費公路分別虧損323億元、566億元、661億元和1571億元,現在好像到了理直氣壯地收獲“虧損紅利”的季節了。而廣東審計發現超過12億元的漏洞,連同此前三十幾億的“烏龍”,2014年僅廣東一家一進一出就是四十多個億,占了當年虧損總額的四分之一強。一間屋子里發現了一只蟑螂,就說屋子里只有一只蟑螂,近乎自說自話、自欺欺人。國人未免發問:難道數據未能坐實、盈虧掌股之間的僅僅廣東一家嗎?
君不見,氣勢洶洶的修訂稿所賴以發軔、言之鑿鑿的數據基石一時之間灰飛煙滅,此番被打臉的絕非地方交通部門。在當下的裉節兒時分,這無異于給了挾巨額虧損以攪動廟堂、恫嚇江湖,頗具“瞞天過海”之嫌的決策諸君一記兜頭悶棍。有鑒于此,交通運輸部實有必要邀請第三方對已經發布的前述四年的數據逐一審計,姑且比照政府信息公開和上市公司信息公開的標準,拆開暗箱、傾匣倒篋、晾曬積弊、兜底清盤,拿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經得起國人推敲的“大數據”。或唯如此,才能擺平質疑,才能重塑公信,才能有資格、有底氣、有依據地爭取諸方面的理解與共識,為一應新政出臺進行程序性鋪墊和暖場。
交通運輸部《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稿怵心劌目之重大變化甫一公布,質疑之聲爆棚。國人普遍不滿決策者極為赤裸地為收費公路永續收費大開“綠燈”,公然有違契約精神;高速公路或將淪為“壽與天齊”之永久ATM機。其實,出行方的諸多質疑絕非無謂的矯情,亦非“逢X必反”的民粹情緒,國人只是反對為額外成本買單。而增加高速公路償債到期后基于管養支出的收費,欲通過《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修改予以實施,卻突破了其上位法《公路法》第五十八條、第五十九條之規定,著實值得商榷。
永續收費,茲事體大。修訂稿的出臺操之過急、有違程序。一則涉及永續收費,二則涉及突破上位法。高速公路意欲收費若干斯年,收費多寡全由定性,這既關乎國計民生,還關乎國資走向。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修訂稿的最終完善,不僅需要事先征得民意的廣泛認可,更需要事后對省府一級有效監督體系的有力支撐,歷史經驗證明,未經必要的聽證程序和各方援手,高速收費的管控,僅靠有關部門獨家能拎得清嗎?此其一;其二,關乎上位法《公路法》的調整,全國人大的程序是法定不可或缺的。
毋庸置疑,制定公共政策,多一點異議和反對聲無疑是必要的,能夠真正通過博弈來獲取最大公約數,從而確保政策不至偏離科學與民意的軌道。況且,動輒以舛駁之論妄加收費、增加企業與國人負擔,似乎與頂層倡導的提振現代物流、惠濟國民生計的時政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