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書芳
話語權視閾下中華文化典籍翻譯出版走出去的若干思考
□文│黃書芳
作為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中華文化典籍的對外翻譯和出版,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但仍存在著未實質走進去、品牌缺失、影響力較小、實效性不強等問題。本文針對中華文化典籍的對外翻譯和出版的特色和內涵,提出了加強規劃布局、加強品牌開發、加強本土化生產、破解翻譯瓶頸等措施,有助于提升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的實效,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中華文化典籍 對外翻譯和出版 走出去
中華文化典籍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化在數千年歷史中得以保存和繁榮的根本源頭。做好中華文化典籍的對外譯介和出版是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向世界介紹中華傳統文化起源、發展的重要方式,是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重要路徑。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專家學者座談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
“十二五”以來,新聞出版行業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運作方式,推動中華文化典籍進入國外市場。在政府層面,2011~2012年,原新聞出版總署先后出臺了《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我國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加強中華文化典籍等學術作品的對外翻譯和出版;以“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為代表的政府新聞出版工程,將中華文化典籍作為走出去的重點類別,對中華文化典籍的對外翻譯給予資金支持;實施了五個主題年活動,即版權推廣年、渠道構建年、政策落實年、國際布局年和品牌創建年,對中華文化典籍的對外翻譯、出版和發行等問題集中力量加以解決。在出版企業層面,各出版集團和出版社每年出版中華文化典籍的數量逐年上升,并在每年舉辦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重要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和國際書展上,著重向國外推介中華文化典籍,顯著提高了中華文化典籍的知名度。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版權輸出逆差從2003年的15:1縮小到2013年1.7:1,[2]中華文化典籍的版權輸出比重不斷提高,中華文化典籍產品形態從單一的紙質圖書拓展到音像電子、數字等多種形態,并借助“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的翻譯補助和“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等圖書發行渠道,紛紛走進海外圖書發行市場,在西方市場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從本質上說,就是要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3]
推動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的重要路徑。在當代國際競爭中,國家軟實力之間的競爭愈發重要。美國學者約瑟夫·奈在其著作《美國霸權的困惑》中提出,“軟實力——即我們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號召力”。這一論斷得到了理論界和各國政府的一致認同,各國政府普遍將發展并傳播本國文化作為爭奪國際文化制高點的重要手段。因此,推動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我國能否在國際文化競爭中取得先機的核心問題。
推動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是塑造國家良好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國客觀情況的必然選擇。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在其著作《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多次論述了文化認同對于彌合不同文明之間裂縫的重要意義,他認為,“在當代世界,文化認同與其他方面的認同相比,其重要性顯著增強”。當前,我國傳統文化走出去面臨難得的歷史契機。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中國模式的認知需要日益迫切,希望能夠找到“中國奇跡”背后的深層次文化基因。通過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可以將中華傳統文化中“仁愛”“非攻”等傳統文化中的和平理念傳播到世界,這對于加強世界各國人民對于中國文化的認同、消除偏見和誤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現實需要。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墨西哥等拉美三國媒體聯合書面采訪時指出,“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不是動蕩,是機遇,不是威脅”。[4]中國夢與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有助于世界各國人民了解并認知中國傳統文化,從而加深對中國夢的理解。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引發了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在文化傳播上表現為,文化傳播力與歐美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選題策劃能力較弱等問題依然存在,與向來以數千年文明而自豪的中國人的期望值相去甚遠。于是形勢所趨中交織了一種迫切的內心訴求,并且漸漸地由迫切而轉變為焦慮,并由此心態導致了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
意識形態壁壘難以突破。自冷戰結束后,意識形態作為國家交往標準的相對唯一性已經逐漸減弱,但其在國際上還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國際上還存在不少人帶著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審視其他國家。特別是由于一些西方國家的人士對中華文明持有本能的偏見,對非西方文化價值取向懷有抵觸、對立心理,導致中華文化典籍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遭遇層層阻礙。
選題策劃能力不強。世界各國文明各有其特點,其認知、閱讀、理解的思維模式也大相徑庭。我國在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過程中,選題策劃主觀性過強,忽視了接受者的習慣、特點和能力,導致了對外宣傳中話語體系、表達方式等方面過于官方化,缺乏感召力。
新聞出版企業推動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的內生動力不足。當前,我國出版業雖然發展迅速,但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出版各環節的專業人才還不能完全滿足國際化出版要求。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國內一些新聞出版企業對于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認為中華文化典籍在海外沒有市場需求,利潤不高,因此在主觀上不想或不愿對外出版中華文化典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精神富礦,不僅譜寫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燦爛篇章,而且在今天依然充滿著智慧的力量。中華文化典籍承載的傳統中國價值,對于當代世界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說,“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為此,我們要加強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規劃布局,加強選題策劃,加強品牌建設與開發,采取本土化、市場化手段,提高中華文化典籍落地實效,推動中華文化典籍更多更好地走出去。
加強規劃布局。推動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應在政府層面進行統籌規劃,形成整體化布局,尤其是要選擇好主攻方向和重點國家,例如越南、馬來西亞等對中華文化本身具有較高的認知度,當地華人數量也較多的國家,中華傳統文化進入這些國家障礙較少。同時,要根據中央戰略部署,對中央政策較為關注的國家進行重點輸出。目前,周邊國家在外交工作大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要積極利用人文相近、地緣相通、商脈相連的優勢,加強中華文化典籍向周邊國家走出去。
加強選題策劃。目前,中華文化典籍的出版主要是根據國內市場需求生產出版的,不論從圖書版式、開本、編排、裝幀等方面,還是從內容設計上,主要定位的目標群體還是本國讀者。因此,加快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必須要對海外讀者的閱讀習慣進行調研,并且選擇通曉中外文化的譯者進行翻譯。必須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精心策劃,才能生產出符合國外讀者需要的外向型中華文化典籍出版物。
打造特色品牌。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必須要加強品牌建設,建立中華文化典籍的知名品牌。要充分借鑒以教育出版為主的培生集團和以英語大眾圖書出版聞名的企鵝集團等成功出版集團的經驗,尋找出符合我國出版業實際發展階段的經營模式,找準市場定位,開發推廣中華文化典籍的出版和銷售。同時,國內大型出版集團要充分運用自身品牌效應,整合現有資源,規劃近期和長期的文化典籍出版計劃,傾力打造中華文化典籍出版品牌,不同批次地推出高質量的中華文化典籍圖書,讓我國的品牌圖書贏得各國的充分關注,走進外國讀者心中。
打破翻譯瓶頸。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中可以發現,國外的學者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如唐朝時期日本的阿倍仲麻呂等,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并且,由于外國翻譯人才對于本國語言習慣的表達方式更為熟悉,更為清楚本國語言的禁忌,因此,由他們翻譯中華文化典籍可以保證譯作更為貼近國外市場需求。目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通過每年舉辦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已團結了一大批從事中華文化對外翻譯、出版的漢學家、翻譯家。這一批海外知華、友華、研華、親華人士是中華文化典籍對外翻譯的寶貴財富,一定要有效利用起來,積極主動為他們提供中華文化典籍目錄信息等,為他們從事中華文化典籍對外翻譯創造良好條件。此外,北京大學漢學家翻譯基地、國新辦三局主辦的漢學家翻譯大會、中國出版集團主辦的對外翻譯研討會等,也積聚了一批國外頂尖的漢學家。筆者建議,在有關部門的整合和資源共享下,可以借助獲獎漢學家等,與中國譯者建立小型翻譯團隊,建立固定合作關系。
多手段傳播。推動中華文化典籍走出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調度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形成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合力。一要引導我國各類文化研究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強與國際智庫、國外學術機構的聯系,鼓勵我國頂尖學術機構在推動文化典籍走出去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二要借助各部委舉辦的感知中國、文化中國、歡樂春節、國家年等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加強中華文化典籍及其內在核心價值的推廣。要利用好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學院等機構,拓展中醫、中華美食、武術等承載中華優秀文化內涵的活動交流,推動交流內容更加豐富。三要加強海外營銷。通過“買船出?!薄敖璐龊!钡确绞?,進一步完善和拓展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網絡,完善海外網點布局,推動包括中華文化典籍在內的我國文化產品更多地進入國際市場。
[1]陳燕.中國圖書“走出去”成功案例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2]廖華英,魯強.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策略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3]約瑟夫·奈.美國霸權的困惑[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
[4]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
[5]劉麗俠.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圖書的對外傳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6]萬晨,余治璽. 我國圖書出版“走出去”的困境及建議[J].對外傳播, 2012(5)
[7]王寧.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0(1)
[8]魏玉山.關于中國出版走向世界的思考——一種跨文化傳播的方式[J].中國編輯,2005(2)
南陽理工學院)
注釋:
[1][3]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99-100
[2]張福海,郝振省.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工作指南(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