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綠色變革的支點
浙江正以綠色發展的理念從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各個領域謀篇布局,著力推進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正悄然開啟
綠色發展既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也是破解資源環境瓶頸的必由之路。早在十年前,習總書記在浙江就已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十年后,這一理念被明確寫入中央文件,被賦予更深刻的理論內涵。十年,時間已賦予綠色發展更可期的未來。
作為“資源小省、能耗大省”,浙江在近年來的發展中已逐漸悟出生態文明的內涵,告別十多年前“種草種樹”、“末端治理”的初級認識,正以綠色發展的理念從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各個領域謀篇布局,著力推進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正悄然開啟。
優化能源結構。改革開放至今,浙江經濟尚未走出資源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模式制約,近年來能源結構調整更是成為浙江產業轉型的重要課題。在優化能源結構的道路上,浙江必須率先發力,以能源結構優化撬動產業結構調整,從根本上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增長動力的轉換。一方面,要大力推進傳統能源清潔利用,發展高附加值能源產業。清潔能源作為撬動能源結構調整乃至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支點,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勢所趨。浙江必須確立清潔能源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改善能源結構;必須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實現能源清潔化利用。另一方面,要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加大傳統產業提升和改造的力度,優化能源產業組織結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發展低碳產業。綠色發展,并非拒絕發展,而是要追求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浙江的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已經持續十余載,在傳統產業不斷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十年間,浙江的產業低碳化趨勢正在顯現。經濟新常態下,浙江要告別傳統意義上低附加值、資源密集型的增長方式,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實現新舊動力的有序轉換,發展低碳產業是必然之舉。結合浙江經濟發展的既有優勢,浙江可在電動汽車領域、可再生能源領域、碳交易領域等領域重點發力,搶占發展先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要不斷拓寬融資渠道,著力培育發展低碳交易市場,謀劃設立低碳產業發展基金,為浙江產業低碳化之路創造更有利的市場環境,以市場之手推動產業結構循著“低碳”的路徑不斷升級。
推進智能制造。在《中國制造2025》的指導下,以“互聯網+”和“工業4.0”為依托,智能制造已成為當前工業領域實現綠色發展的創新之舉。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產品和夕陽企業。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道路上,浙江須以“智能化”和“互聯網+”武裝舊有產業,通過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的深度融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環境紅利,實現制造業的智能化、綠色化,探索出一條浙江產業發展的“綠色”新路。
實現低碳生活。推進綠色發展,產業低碳化只是其中一方面。在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綠色發展的理念需貫徹至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漫長征程中,低碳生活成為全民參與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浙江省2015年“全國低碳日”主題宣傳活動中,浙江省公布了第一批15個低碳社區試點名單。作為踐行低碳生活的有益探索,低碳社區已成為低碳城市建設落到實處的重要載體,也成為社會公眾普遍參與低碳發展的重要渠道。未來,須發揮低碳社區的引領作用,將更“低碳”、更“綠色”的生活方式推向更大范圍的社區、城市乃至全社會,為綠色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軟環境。
新常態帶來新發展,從最初對“金山銀山”執著追求,到今時今日對“綠水青山”的嚴正捍衛,浙江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求索,正以發展方式轉變為根基,全方位迎接生態文明新時期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