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 帥
在全球產業轉型中發揮中國產業的競爭優勢
——評《全球產業演進與中國競爭優勢》
□文│馮 帥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紛紛調整了各自的經濟發展戰略,其產業競爭優勢出現了不同以往的表現形式,全球產業分工格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形勢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這艘發展巨輪將何去何從?在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面前,在機遇與挑戰、改革與風險并存的情況下,中國產業有何競爭優勢?
由經濟管理出版社于2014年6月出版,產業經濟學和企業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專家金碚、張其仔等編著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全球產業演進與中國競爭優勢》一書,較為系統地回答了上述問題。該書全面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產業分工模式的演變,側重研究一些重要經濟體產業競爭優勢轉型的相關戰略,客觀歸納競爭優勢轉型對中國產業競爭力的影響,以及中國產業競爭優勢轉型的經驗,進而提出了中國應對全球產業演進新變化、化解新風險的相應建議和辦法。
該書堅持問題導向,立足當下,著眼發展,數據翔實,邏輯嚴謹,以動態分析的方法觀察產業分工格局變化過程,為讀者了解當前世界產業發展格局和競爭優勢轉型戰略、了解國內產業綜合競爭力和發展方向,打開了一扇窗口,亦為國內宏觀經濟學研究方面的典范之作。
該書在寫作手法上采用了橫縱向比較的分析方法。行文中以競爭優勢演化理論作為指導理論,縱向上運用動態的、演化的方法觀察近年來全球產業分工模式、國際分工結構、世界產品空間格局的演化進程,分析重要經濟體產業競爭優勢演化的影響因素;橫向上細數了國際金融危機后各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調整,國際貿易框架的改變,低碳經濟的發展戰略及前景,以及類似于中國產業競爭優勢的橫向比較,從而探索全球產業深度調整、產業優勢轉型和經濟變遷的內在規律和戰略轉型。這種縱向的演化分析和橫向的對比總結相結合的詮釋方法, 可以深化讀者對國內外產業轉型的認識,提高科學分析判斷經濟形勢的能力。
書中以中國產業競爭優勢的發展歷程為實證研究對象,從各個環節入手解析中國產業競爭優勢的全面演進,剖析發達國家相關政策對國內產業發展的影響,透視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情況,凝練中國產業競爭優勢,提出應對風險的建議措施。
該書引用了一些來自發達國家戰略轉型方面的個案,以及來源于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全球經濟展望》《世界經濟展望》等相關報告和資料,借此開展了大量的觀察和測量,對環境管制、勞動力素質提升等因素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作出了評估,得出了客觀的結論。書中既有鮮活的產業轉型的案例可供體驗,又有文獻數據對未來發展趨勢的解讀和佐證,這種緊扣前沿的實證性的研究,增加了內容的可信度和理論上的說服力。
在全球產業演進中發揮中國產業競爭優勢,需要采取客觀的態度,揚長避短。因此,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務必保持清醒的認識。該書在對中國競爭優勢的逐一歸納的同時,并沒有回避矛盾和難題,結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勢,強調了對經濟競爭中可能面對的各種困難的重視和防范,特別是提供了許多知性的判斷和理性的對策,其建議中不乏未雨綢繆之策。書中提及的我國潛在比較優勢產業分析、競爭優勢轉型的對策措施與經驗研究等內容,對中國的產業升級亦不乏參考和借鑒價值。
在中國經濟改革進入內部改革攻堅階段的今天,在中國經濟如何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頭,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加速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迫在眉睫。閱讀該書,一方面可以更加清醒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視野中審視、反思自身產業的定位定性和發展狀況;另一方面對于樹立信心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揮中國競爭優勢大有裨益。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