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江
追逐消費
王寧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經濟新常態之九大特征,其中之一為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作為經濟增長三駕馬車的消費在較長時間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平穩,各級政府提出要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化了很大力氣去培育,從供給側的政策扶持、需求側的現金直補到基礎性社會保障體制的完善,鼓勵大家大膽地花錢,力氣是花了,但成效一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出,要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確實,消費需求是個“牛鼻子”,如果消費需求解決不好,產業結構調整、投資布局、經濟轉型升級等恐怕都很難有效從根本上解決,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恐怕也不會是高質量的,不是普惠群眾的。那么作為政府和企業家應該關注哪些消費變化呢,有幾點可供參考。
緊緊抓住新型工業類消費品,也就是傳統消費品的升級換代。模仿型排浪式消費的最大特點就是一窩蜂,價格戰,概念偷換,兩敗俱傷,行業頹廢,這情景在傳統家電、數碼電子產品、汽車等行業已經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甚至舞臺從國內市場搬到國際市場,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西方國家的消費者得了便宜還賣乖,最后還被仲裁。以用電類消費品的三個方向為例,一是模塊化趨勢。作為一般消費品,定制化個性需求會是個方向,但現階段無論你提工業4.0好,還是工業X.0,你不能脫離工業的基本屬性,一個產品的定制需要從設計、生產等領域流程再造,成本會很大,而提模塊化,可行性就很大,既能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且可以結構化組裝,成本可控,作為折中方案大家均能接受。二是智能化趨勢。消費品是要會思考的,消費品要被植入芯片和程序,能對各種情景作出判斷和選擇,甚至還會消費習慣進行記憶、分類和感應,并提前做預判,近期很熱的日本馬桶、汽車的自動駕駛等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三是物聯趨勢。人是社會的人,有群、有圈子,同樣消費品聚在一起,也是個圈子,也得聯起來,物物相連、物人相連、人機互動。
緊緊抓住自主式生活消費品。隨著生活水平、生產效率和思想境界的提高,大家有錢、有閑,對生活質量有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是主動的需求,譬如自助式烘焙設備、家庭用節能設備、家庭水循環使用設施等。還有一種是被動式的需求,有點慚愧,譬如因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豆芽機、豆漿機等;因灰霾問題,出現的空氣凈化設備;因飲用水問題,出現的凈水器。總而言之是小家電,但是市場容量不小、利潤率不低,尤其是對于在傳統家電領域沒有占領優勢地位的浙江而言,關注小家電比較符合浙江經濟結構和企業結構。
緊緊抓住消費新需求。早在2013年,國務院就出臺了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這里重點提信息內容和服務消費,總的判斷認為,當前新興文化和數字文化發展還是慢了一些,互聯網和廣電網還是“兩張皮”,信息服務的法治環境和市場秩序還有待進一步治理和規范,一方面信息不公開和孤島現象比比皆是,民生類信息服務蹣跚起步;另一方面,非法、惡意使用信息的案例層出不窮,個人隱私沒有得到積極保護。社會類消費重點關注“一老一小、一教一藥”,即老齡化社會、嬰幼兒市場、教育服務、醫藥保健等等,目前這些需求還沒有真正得到有效持續的關注,發展遠遠不夠。馬云最近講了個“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的銷售技巧”的負面例子,其實質就是一個騙字,現實活生生的需求擺在這里,為何還要坑蒙拐騙?產品要賣給有需求的人。
緊緊抓住消費新渠道。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路邊散步的時候,除了食品類的店鋪外,其他店面似乎張貼“旺鋪轉讓”的白條多了。確實,在電子商務沖擊下,單打獨斗的實體店經營日趨艱難。其實,這就是一個平臺效益,互聯網是個平臺,城市綜合體也是個平臺,專業市場也是個平臺,社區也是個平臺,連鎖也是個平臺。還很難判斷一個消費業態是先進還是落后的,關鍵要有平臺思路,只有平臺才能集聚信息、集聚人氣、集聚需求。抓住需求,也就是抓住了消費的牛鼻子。
作者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信用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