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佳飛 李澤眾
2015浙江經濟六大期待
來佳飛 李澤眾
走過2014的深改元年,邁入2015深改關鍵年,我們對浙江經濟的發展寄予了前所未有的期待。這種期待源于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及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源于開年之初就展現出的萬象更新。立在2015年的潮頭,我們仿佛看到增長新動力、開放新格局、投資新模式、改革新紅利、創新大浪潮、生態新氣象奔涌而來,趟出一條新常態下的康莊大道。
去年《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加快培育能夠支撐未來發展的大產業,研究制定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產業發展規劃”;李強省長在多個場合明確提出“七大產業是在新常態下我省著力培育的能支撐未來發展的大產業,各類要素特別是土地要素全面向七大產業傾斜,加快把七大產業培育成萬億級大產業”;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七大產業為浙江未來經濟發展的主體,將作為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產業進行培養,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將大量承接七大產業項目,每一個產業屆時都將有一名副省長專項對接。2015年七大產業無疑迎來了發展良機,有望加快推動全省經濟的轉型升級,全面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圍繞七大產業,包括文化創意和絲綢、黃酒、中藥、茶葉的歷史經典產業,浙江將率先打造30個特色小鎮。目前,轉塘的云棲小鎮迄今已有60余家成員加盟,在金融、政務、醫藥、交通、房地產、教育等領域做出了實質性探索;位于玉皇山南的基金小鎮已集聚68家私募、股權投資企業;還有健康小鎮、智慧小鎮、龍塢小鎮、硅谷小鎮等特色小鎮正茁壯成長。2015年,期待更多特色小鎮建設成為七大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柱,實現從“產城融合”轉型為“產鎮融合”,成為七大產業的高度集聚地。
2014年長江經濟帶建設如火如荼,“一帶一路”建設也進入了加速推進期。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和改革開放先行地,浙江正在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傲x新歐”國際集裝箱班列的正式開行,建立了義烏小商品出口至中亞、俄羅斯乃至歐洲市場的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深入推進了貿易便利化。即將打造的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橋頭堡的功能平臺,將成為長江流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寧波港口經濟圈,將成為輻射長三角、影響華東片的“港口經濟圈”,提升浙江港口輻射帶動能力和國際市場開發能力,促進港口腹地向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西北地區延伸拓展。與此同時,海洋經濟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的建設加快推進了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將使浙江港口優勢進一步被強化,國際競爭力得到提高,為建設浙江海洋經濟強省提供強力支撐。對內對外開放的推進,加快了浙江與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區域的互聯互通,2015年有望形成“路連中西部,海接東南亞、空跨中東歐、網聯全絲路”交通樞紐的雛形,誘發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PPP熱潮即將掀起。政策方面,浙江省政府性投資項目明確將積極鼓勵運用PPP(公共私營合作制)模式,嚴格規范運用BT等融資模式。鼓勵民間資本運用PPP模式與政府共同建設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建設、基礎設施等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在2014年推出了首批盈利模式清晰、前期條件成熟的70個示范項目,總投資額超過3600億元,擬引進社會資本2363億元。項目均已明確由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運營,涵蓋城鎮市政設施、交通基礎設施、水利設施、新能源發電、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以及社會發展等領域。往后每年將持續公開推出一批面向民間投資招商推介、支持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的示范項目。民間資本方面。2014年1-11月,全省民間投資13260億元,增長17.9%,增幅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1-10月提高2.4、2.0、0.8、0.8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貢獻率達到69.7%,拉動投資增長11個百分點。2014年民間資本投資信心與投資意愿有所恢復,2015年將呈現出持續穩步加快的態勢。政策的傾斜和民間資本的活躍或掀起PPP模式熱潮,令PPP模式在2015年有望成為浙江省政府性投資項目融資建設的主角,有望解決浙江“融資平臺債務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低”、“民間資本進入難”三大問題,實現政府融資、公共服務供給、民間資本準入的三方共贏。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浙江以“四張清單一張網”為抓手行政審批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柯橋企業投資高效審批、海寧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嘉善縣域科學發展、德清城鄉一體化改革、平湖產業結構調整、嘉興行政審批扁平化、諸暨擴大民間資本進入社會領域等試點成效顯著,“海寧經驗”已在蕭山等24個縣(市、區)推廣,其他一批試點的成熟經驗也加快推進,全面釋放改革綜合效應。2015年圍繞國家戰略,圍繞繼續深化改革,更多試點將在全省省域范圍內推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和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進,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和寧波港口經濟圈建設、民營綠色石化基地建設等試點加快落實,爭取臺州民間投資改革創新列入國家試點,啟動新昌縣科技體制創新、上虞去防范企業融資風險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蕭山區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綜合改革、海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一批改革試點。同時,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改革、地方金融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城鄉體制改革、生態主體功能區建設等改革試點也將陸續落地,深化改革關鍵年有望在體制機制上爭創新優勢,獲取更多改革紅利。
隨著經濟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換擋,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成為新常態下浙江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創新是“增長中高速、質量中高端”新常態下的生存法則,是發展和轉型的最核心戰略。2014年浙江經濟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上取得不易成績,特別是以“七大中心一個示范區”為抓手的信息經濟穩扎穩打、逐步確立了自身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領先地位。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解決科技創新“四不問題”,聚焦工業主戰場,做優企業創新主體,做強創新平臺,強化人才支撐,精準發力,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015年作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目標“一三五”階段的“三”,計劃實現R&D經費支出達到1100億元(占GDP2.5%),研發人員數達到44萬人,發明專利授權量17000件,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超過20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21000億元,技術市場實現交易額達到120億元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超過7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5000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全社會勞動生產率達到12萬元/人左右,有望使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效益大幅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格局更具規模。
圍繞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深化。今年“五水共治”進入“鞏固年、關鍵年和深化年,沖過去就是康莊大道”,在現有基礎上再完成投資1150億元,抓投資、抓項目、抓落實,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杭嘉湖地區環湖河道整治工程、錢塘江流域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杭州灣等重點海灣海水質量綜合治理等全面推進,實現水環境的根本改善。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試點鋪開,在35個循環經濟領域國家級示范試點基礎上再設立20個升級示范試點園區,杭州、寧波、溫州低碳城市試點深入推進,杭州、湖州、麗水等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改革試點引領生態潮流,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有望推動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拆除違建不手軟,實行更嚴格的土壤保護制度,在治理城市交通擁堵上強化科技治堵、交通管理和社會參與協調共進。2015年以環境整治倒逼轉型升級有望獲得“諾曼底”勝利,取得在治水、治氣、治土、治堵上實質性成效,在綠色、循環、低碳經濟新發展方式上更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