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君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006
論數字化時代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建設
溫麗君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006
在數字化時代,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建設存在采訪質量不高、文獻利用率低、忽視文獻質量評價等問題,應當借鑒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加強學科館藏建設,開展文獻資源質量評價,合理配置紙本文獻與電子資源,使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的建設質量得以提高。
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建設質量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及數字信息資源的急劇增長,高校圖書館由原來的藏書建設發展到今天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館藏文獻載體也由單一紙質印刷型文獻發展到多媒體和各種數字化資源并存的新格局。紙本文獻與數字資源呈現優勢互補的局面,構成了圖書館的主體文獻信息資源。
1.1 紙本文獻資源建設現狀
紙本文獻作為圖書館收藏的傳統文獻,是逐漸積累的、具有文化傳承作用的印刷型文獻資源,是圖書館傳統收藏的主要文獻形式,以印本圖書和期刊為主。目前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約為館藏文獻1/2~2/3[1]。其優點是不需要特殊的設備,隨時隨地方便閱讀,且易于保存。在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政策的影響下,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的采購數量仍呈上升趨勢,其采訪和館藏建設仍是當前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
1.2 數字資源建設現狀
數字資源是文獻信息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將計算機、通信及多媒體等技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數字形式發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資源的總和。常用的數字資源有電子圖書、電子期刊、數據庫、網絡信息等。近年來圖書館每年用于購買數據資源的經費逐年上升,影響了傳統的紙質文獻的購買力。數字圖書如超星發現系統,它包括 509萬種電子圖書及7735萬篇期刊;讀秀電子圖書包庫含有100萬冊圖書,均可供讀者免費閱讀全文。在期刊方面,很多高校圖書館已轉向訂購電子期刊,尤其是針對價格昂貴的外文期刊。國外一些圖書館甚至對特定資源實行了 e-only,即只訂購電子期刊。數字資源文獻因其海量信息及更新快、檢索速度快、便于共享與交流等優勢,對高校圖書館紙質文獻的借閱帶來強大的沖擊,近年來紙本文獻利用率呈下降趨勢。
數字資源的閱讀便利與紙本文獻的收藏價值,使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呈現出二者“藏用互補”的局面[2]。由于數字閱讀具有方便性、快捷性、共享性等特點,已日益受到讀者的青睞,逐漸成為大多數讀者的閱讀潮流。紙本文獻的利用率在數字資源的沖擊下呈下降趨勢。網絡環境下讀者借閱習慣的改變及數字資源的沖擊,使得紙本文獻傳統的建設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亟須調整和改進。
當前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建設仍停留在傳統的“求大求全”理念上,片面追求數量,忽視質量。文獻資源建設質量不高,購書經費沒有發揮最大化的社會效益。
2.1 圖書采訪質量不高
圖書采訪質量直接影響館藏建設質量。當前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的采訪模式主要有書目征訂、現場采選、網上采選等。書目征訂是根據書商提供的書目進行書名圈選,這種圈選不能了解圖書的真實內容,只有書名或一些內容簡介,容易造成采購的失誤[3-4]。以國內最常用的三大目錄來說,其收錄的圖書品種也不全,如《新華書目報》僅收錄全國出版物的 1/3,一些重要的學術出版物不在征訂目錄之中,圖書采購品種易受到制約。其次,在圖書采訪時,無論是書目預訂還是現場采購,都是由采訪人員進行圖書采選,易造成以采訪人員主觀感覺或喜好去采購圖書,不能真正把握讀者的文獻需求。
2.2 館藏紙本文獻利用率低
文獻資源建設的目的是開發利用,利用率是館藏資源使用效益的最佳體現。近年來紙本文獻資源建設經費逐年上升,但文獻利用率卻呈逐年下降趨勢。據2010年美國康奈爾大學對館藏文獻利用情況的調查發現,1990年以后出版的藏書有 55%從未流通過,長期積壓在書庫,占用空間[5]。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仍存在“求大求全”“人有我有”的藏書觀點,片面追求館藏數量,忽視質量,造成學科文獻質量不高,購進的社科文獻類圖書內容落后,庫藏文獻老化嚴重,滿足不了讀者的借閱需求。如在往年的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中,不少高校圖書館在短期內突擊購進大量書商滯銷或積壓的舊書,或是隨意加大復本量,或是采購與本校學科無關的圖書文獻。數量顯著增加,但很多圖書也因此成為死書,造成館藏質量下降,影響了文獻利用率。另一方面,受到數字資源的沖擊和讀者網絡閱讀習慣的影響,讀者到館借閱的次數減少,造成館藏文獻利用率低下。
2.3 忽視對紙本文獻資源進行定期的質量評價
對館藏紙本文獻資源進行定期的質量評價,是建立高質量文獻資源保障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6]。通過評價能及時反映紙本文獻資源的借閱利用情況,有效減少重復采購,發揮經費的最大化作用。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質量評價往往滯后于文獻資源建設。對新形勢下學科發展變化及讀者閱讀需求變化的關注不夠重視,思維仍停留在圖書以“藏”為主的層面,習慣于以文獻數量的多少作為衡量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標準。對能真正反映館藏文獻質量的指標,如館藏圖書借閱利用率、專業圖書與其他學科的結構比例、圖書老化情況等,卻甚少進行深入的評價分析,導致館藏文獻建設與本館館藏方針脫節,文獻內容重復現象嚴重。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和讀者文獻需求的新變化,紙本文獻資源建設也要做到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的“求大求全”建設理念,以本校專業設置及重點學科特色為主,建立以本校讀者為中心的紙本文獻資源建設模式。
3.1 借鑒讀者決策采購模式,提高圖書采訪質量
讀者決策采購(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DA)是將讀者的閱讀需求量化成一定指標,并以此確定所需采購的文獻[7]。該模式是美國圖書館用于電子資源采購的一種模式。與傳統文獻采購流程不同,它是以讀者為主導進行的文獻采購,賦予讀者采購圖書的決策權。讀者決策采購對改變館藏利用率低下、館藏空間不夠、圖書效益性不明顯等有著重要的改進作用。當前圖書價格高漲,高校經費緊張,要將有限的經費購買到讀者真正需要的圖書,就應打破當前的采訪人員決策的主觀采書模式,積極借鑒 PDA模式進行紙本文獻的采選工作。如積極邀請不同學科及級別的學校師生主動參與圖書現采或書目薦購活動,讓其成為圖書采訪的一種常態;大力宣傳本館讀者薦購平臺或開放薦書郵箱;定期搜集讀者薦書書目等[8]。以讀者真正需求為主進行紙本圖書的采訪,使讀者從文獻被動接收者轉變為圖書采購的主動決策者,提高圖書采訪質量。
3.2 圍繞本校專業設置及學科特色,加強館藏建設
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任務是建立并完善適合本校相關學科的館藏體系,為教學和科研提供重要的文獻保障。因此,高校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建設應密切關注學校學科建設方向和專業設置情況,以重點學科為主,結合專業設置及學科特色,對紙本文獻資料采取研究級、學習級、參考級 3級學術文獻保障體系,予以優先的經費保障[9]。系統完整地收集重點學科、特色學科或專業的紙本文獻,對在建立重點學科、特色專業過程中形成的學術著作、學術論文、科研成果、教學參考、會議資料等,應重點收集和整理,保持學科館藏建設的系統性、完整性。另一方面,從圖書利用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密切關注讀者借閱需求變化,動態研究現有館藏結構是否滿足本校學科建設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科館藏建設。
3.3 定期對紙本館藏文獻資源進行質量評價,提高館藏質量及利用率
文獻資源質量評價是檢驗藏書建設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評價內容包括文獻的信息含量、文獻結構(學科、等級、文種、時間、文獻類型)、文獻利用情況[10]。通過質量評價,可以及時發現紙本文獻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如制定的文獻采訪原則是否科學合理,館藏是否符合學校學科、專業發展的需要,購入的文獻是否跟得上讀者借閱的新需求,館藏文獻老化程度如何等。高校圖書館可以借助流通系統平臺對紙本文獻資源進行定期的質量評價。如對館內上一年度新進圖書的流通率、借閱率、拒借率進行分析,了解圖書的利用率;統計各學科的文獻結構比例,了解學科比例合理與否;對近年來重點學術出版社出版的學術著作等圖書,與本校收錄的館藏書目進行比對,考察館藏專業圖書文獻信息含量的高低等。通過定期的館藏文獻質量評價,及時發現用戶對館藏文獻的滿足程度、利用效果和需求,有利于圖書館及時調整文獻采訪策略,科學合理地完善和補充下一年度藏書發展計劃,從而提高圖書采訪質量及文獻利用率。
3.4 做好紙本文獻與數字資源的合理配置
隨著數字信息的發展和數字閱讀的普及,紙本文獻與數字資源已成為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兩大主體。如何協調數字資源與紙本資源的發展,構建科學、合理、完備的新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已成為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新任務[11]。信息載體與信息傳輸方式帶來的巨大變革,使高校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亦需要作出相應調整并加以完善。如結合本館的館藏實際,合理分配經費,科學制定紙本文獻與數字資源的采購比例,做好二者館藏的合理配置。紙本文獻與數字資源內容重復率高,因此在選擇數字資源時,要對資源主題、資源質量進行篩選,并結合館藏實際作出選擇。如作為本館重點收藏且利用率較高的教材及參考書等文獻,以紙本文獻為主;對于檢索型或工具型的文獻,可選擇電子版;使用率一般的可訂電子文獻;有文獻共享價值的文獻,可選擇電子版;使用率不高的,采用文獻傳遞方式。做好紙本文獻與數字資源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打破高校圖書館館藏既有重復現象、又有短缺現象的狀況,使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布局逐步趨于完善和合理。
紙本文獻是圖書館獨特的文獻資源,傳承著傳統介質文獻的發展,具有非同尋常的館藏意義。在數字資源發達的網絡信息時代,圖書館紙本文獻資源建設要緊跟用戶需求及文獻信息資源結構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文獻資源建設策略;關注網絡壞境下讀者的閱讀行為和閱讀習慣,定期對館藏紙本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建立以讀者需求為主的高質量學科館藏體系,大力提高紙本文獻利用率,努力將其建設成高質量的、具有本館館藏特色的高校紙本文獻資源保障體系,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有力的文獻支撐。
[1] 唐文惠,潘彤聲.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評價[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 龐恩旭.復合圖書館文獻采訪與信息資源建設及其整合的研究[J].現代情報,2005,25(4):100-104.
[3] 賈國柱.高校圖書館文獻采訪質量控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7.
[4] 周小軍.醫藥院校圖書館圖書采訪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5,39(5):40-42.
[5] 黃金霞.解讀 2010年美國學術型圖書館的十大發展趨勢——以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1):93-96.
[6] 宿長海,閻建芬.淺析高校圖書館中文文獻建設所面臨的新形勢及對策[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1,17(3):82-84.
[7] 劉華.以讀者為主導的文獻資源建設——美國學術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PDA)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5):89-93,127.
[8] 杜友桃,伍曉光,宋宇.圖書館文獻采訪中讀者薦購工作探討[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4,38(2):51-54.
[9] 齊文閣.面向學科方向的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10] 屈宏明.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購置的質量評價與質量保障[J].圖書館學研究,2006(4):54-56.
[11] 王軍武.圖書館電子資源與紙本資源發展現狀分析[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5):44-48.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aper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Librari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 Digital Age
WEN Li-jun
(Library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In digital age, the construction of paper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librari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howed problem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low-quality purchasing, low use ratio for literature, neglecting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literat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paper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librari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following methods: readers should decide purchasing patterns;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holding should be promoted; quality assessment for literature resources should be conducted; paper literature and digital resources should be allocated reasonably.
digital age; librari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aper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quality
10.3969/j.issn.2095-5707.2015.06.007
2015-09-08)
(
2015-09-23;編輯:魏民)
溫麗君,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館信息資源與讀者服務。E-mail: cbbwe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