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經過“十五”、“十一五”時期的建設,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2012年貴州省生產總值實際增長13.60%,增長速度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排第二位。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和貴州省近年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分不開的。本文綜合運用了技術進步理論和產業結構理論,采用計量經濟方法,深入研究技術進步對貴州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并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技術進步;貴州;產業結構優化;全要素生產率
一、引言
貴州省作為西部大開發的省份之一,10余年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2012年貴州省生產總值實際增長13.60%,增長速度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排第二位。然而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仍是貴州省的基本省情和主要矛盾,貴州省和發達地區在很多方面的差距還在繼續擴大。為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十二五”時期是貴州省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期。在這樣一個十分重要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使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二、文獻綜述
熊彼特1912年在其名著《經濟發展理論》中最早明確提出“技術創新”理論,他把技術創新看做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Hoffmann) 通過對工業內部消費品和資本品的比較,認為技術差異即不同投入產出會引起資本品工業的優先發展。我國學者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逐漸關注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相關理論。清華大學學者傅家驥1989年在他的著作《技術創新學》中斷言:“沒有技術創新,就沒有產業結構的演變;沒有產業結構的演變就沒有經濟的持久增長”。宋輝、李強(2003)運用科學的投入產出模型,從技術原理方面測算了科學技術等因素對我國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程度。高崇敏等(2005)在分析廣西技術創新實踐的基礎上,認為政府應該引導技術創新方向,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能實現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趙新華、李曉歡(2009)在建立了技術進步指標體系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數據濃縮,實證分析了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只具有顯著的單向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國外學者關于產業結構理論的發展和形成的研究中,一直都把技術因素作為一種重要因素。我國學者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相互作用的:一是從理論上研究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機制;二是從探討技術進步的測度方法的角度進行研究;三是從技術進步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進行研究。我國學者關于區域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的研究大多關注中東部發達區域,貴州地處西部,關于技術進步和貴州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較少。
三、貴州技術進步水平和產業結構優化水平的測度
1.貴州技術進步水平。(1)模型的建立。本文采用的生產函數形式為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式(3.1)中,Y表示產出,K是資本投入,L為勞動投入,A是技術進步水平,α表示資本的產出彈性,β表示勞動的產出彈性。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對等式兩邊取對數,得到回歸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3.2)
(2)數據采集。①產出指標。文章中資本和產出數據均是1995年為定基換算后的剔除了物價影響的實際數值。
②資本投入。這里的資本投入是一個存量,根據孫輝、支大林(2010)用永續盤存法估計的貴州1995年資本存量為395.92億元(以1978年價格計算),本文也采用永續盤存法,以1995年為價格指數,計算貴州1995-2011年的資本存量。同樣設置資本折舊lt為6%,公式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③勞動投入。本文采用歷年從業人員年底數作為勞動投入量的指標。以上原始數據均可從《貴州六十年》和歷年統計年鑒直接或經過簡單換算得到。
(3)計算結果和模型檢驗。回歸結果顯示,線性模型(3.2)擬合效果較好,因為可決系數0.927,與1非常接近。經換算得出資本的邊際產品為0.093,勞動的邊際產品為0.907。這也說明貴州的經濟落后,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
2.貴州產業結構優化水平的測算。本文使用加權指標法來測度貴州產業結構優化水平,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來度量它的水平。
(1)指標的選取。根據產業結構高度化和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測度,考慮貴州省的實際情況和數據的可獲得性,設計了如下7個指標來定量描述貴州產業結構優化水平。
①勞動力結構指數(V1)和總產值結構指數(V2)。
②工業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V3)。
③霍夫曼比率(V4)。V4=輕、重工業產值之比。該比值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負相關。
④信息產業占第 三產業的比重V5。
⑤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的比重V6。
⑥單位GDP能耗V7,即每生產一個單位的國內(地區)生產總值所消耗的能源。本文采用每萬噸生產總值能源消費量(噸標準煤/萬元)(可比價)作為衡量單位GDP能耗的指標。
以上數據可以從《貴州六十年》和貴州歷年統計年鑒直接或簡單計算獲得。
(2)指標的加權。權重的設定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參考層次分析法,考慮到高度化的衡量選取了六項指標,合理化的衡量只選取了一項指標,令高度化的六項指標總權重為0.6,合理化的權重為0.4,這并不是說高度化比合理化重要。在合理化指標和高度化指標的內部,平均分配各指標的權重。
(3)結果的分析。圖1直觀地表示1992年-2011年貴州產業結構優化年度評價值及變動率。
圖 ? ?貴州產業結構優化水平及變動率(1990-2011)
從圖1可以看出,產業結構優化水平自1992年到2011年,基本處于穩定的上升階段,這也可以從圖中產業結構優化水平變動率幾乎全部為正值看出來。
圖2 ? ? 方差分解結果
四、技術進步影響貴州產業結構優化的實證分析
1.VAR模型介紹。向量自回歸模型(VAR)主要用于預測和分析隨機擾動對系統的動態沖擊及沖擊的大小、正負及持續的時間。進入模型的變量要求具有格蘭杰因果關系。VAR模型定義為:
■ ?(4.1)
2.實證檢驗。(1)單位根檢驗。VAR模型要求變量之間具有格蘭杰因果關系。采用ADF單位根檢驗對變量平穩性進行檢驗。
表 ? ? 單位根檢驗結果
如表所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不拒絕原假設,認為CY序列和TFP序列都存在單位根。而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認為CY一階差分和TFP一階差分都是平穩序列。
(2)格蘭杰因果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用來檢驗某個變量的所有滯后項是否對另一個或幾個變量的當期值有影響。由于格蘭杰因果檢驗對滯后期選擇敏感,為此本文選擇滯后1到3期。結果顯示,在滯后3期,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技術進步是貴州產業結構優化的格蘭杰原因,貴州產業結構也是技術進步的格蘭杰原因。
(3)VAR模型滯后期數的確定。建立VAR模型需要確定滯后階數,滯后階數太小,殘差可能導致自相關,并導致參數估計的非一致性;滯后階數過大,待估參數多,自由度降低嚴重,直接影響模型參數估計的有效性,根據AIC準則,得出VAR模型采用滯后3期。
(4)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提供了每個擾動因素影響VAR模型內各個變量的相對程度。圖4-1是得到的方差分解結果。方差分解結果表明,在第三期以后,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優化貢獻率基本持續在15%,這表明技術進步的確能促進貴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但是目前貴州還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而工業化初期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優化貢獻不大。換一個角度,也可以說技術進步水平較低,嚴重制約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在第10期以后,產業結構優化對技術進步的貢獻率幾乎為0,這表明在長期內產業結構優化對技術進步的影響不大。
五、政策建議
1.通過發展教育提升勞動力素質。勞動力的素質高低是推動技術進步的重要因素。教育是人才成長的基礎,人才是教育產生的結果。但是貴州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的水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大大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此,貴州要從以下兩方面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一方面要積極發展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科技的進步離不開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大重點領域、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突出培養造就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和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為重點的創新型科技人才,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3.著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圍繞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實施一批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省重大科技專項,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參考文獻:
[1]格羅斯、赫爾普曼.全球經濟中的創新與增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5
[2]方甲.產業結構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3]傅家驥.技術創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11:409-411
[4]宋輝,李強.從投入產出模型看科技進步對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3,(1):103-107
[5]高崇敏等.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及廣西科技創新策略[J].中山大學學報論從,2005(5)
[6]趙新華,李曉歡.科技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技與經濟, 2009, (8):12-16
[7]孫輝,支大林.對中國各省資本存量的估計及典型性事實:1978-200
8[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 .2010(5)
[8]張成思.金融計量學—時間序列分析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與方法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10]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
作者簡介:蔣永彩(1985- ?),山東莒縣人,貴州財經大學數量經濟學碩士畢業,現工作單位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