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珍

[摘要]目的 調查分析抑郁癥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為改善患者社會支持的護理策略提供現實依據。方法 運用相關量表全面評價107例抑郁癥住院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并對照107例非抑郁癥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 結果 抑郁癥組社會支持總分為(34.84±7.66)分,對照組為(35.62±3.19)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抑郁癥組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得分為(5.14±1.07)分,對照組為(7.84±1.4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抑郁癥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卻明顯偏低,作為心理疾病患者,抑郁癥患者迫切需要醫護人員的關懷和支持。護理人員應該建立以改善社會支持為目標的護理理念,科學評估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加強并拓展患者的社會支持網絡,培養患者的社會支持理念,鼓勵其增加社會參與的主動性,幫助患者營造一個支持性的社會環境。
[關鍵詞]抑郁癥;社會支持;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4)20-83-03
Social support condition of depression patients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strategy
ZHU Shuizh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ical, the Third Hospital of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a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nurs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social support level of depression patients. 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social support level of the 107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in our hospital, compared with 107 non depressed patients, was evaluated with a relevant scale. Results Average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level of depression group was (34.84±7.66), control group (35.62±3.19).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verage core of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of depression group was(5.14±1.07), control group (7.84±1.4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epression received roughly the same social support, but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ose with depression. As mentally disordered, depression patients need care and support from health care staff urgently. Nursing staff should build an idea of nursing which emphasize improving the social support, assess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scientifically, strengthen and expand the patients social support network, train the patients with social support concept, encourage activ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them, and help them create a supportive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Depression;Social support;Nursing
抑郁癥是一種較常見的心理障礙,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增大,該病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1]。社會支持是個體從其所處社會環境各方面所獲得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程度,是抑郁癥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可利用的最有潛力的資源之一[2]。社會支持作為應激生活事件的有效緩沖劑,不僅對抑郁癥的發生起著重要的預防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抑郁癥的發展[3]。無論是來自親屬、朋友、同事等個人的社會支持,來自家庭、學校、單位等組織的社會支持,還是來自醫護人員的專業社會支持,甚至于來自病友之間的相互鼓勵和支持,對于患者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都是有益的[4-6]。本研究通過對107例抑郁癥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進行調查,并對比107例非抑郁癥患者進行分析,以期對抑郁癥患者的護理干預提供現實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07例,其中男48例,女59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6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修訂本)中的抑郁癥診斷標準,病程4個月~3年,平均病程14個月。患者理解能力、認知能力、與護理人員的配合能力均正常,依從性良好,身體無其他嚴重疾病。對照組107例,從我院同期收治的非精神病患者中隨機抽樣。
1.2 研究方法
本調查采取問卷形式,在患者入院當日進行,調查人員均為接受過專門培訓的主管護師。在征得調查對象同意后,說明調查目的和方法,對調查對象做面對面口頭詢問,同時進行必要的觀察,并發放調查問卷,監督患者完成。問卷根據肖水源[7]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制作。問卷一共10個條目,分為三個維度,即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該量表是在參考國外相關資料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創制,已在國內廣泛應用,其設計清晰合理,條目易于理解,無歧義,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抑郁癥組社會支持總分為(34.84±7.66)分,對照組為(35.62±3.19)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抑郁癥組客觀支持分為(11.36±2.66)分,對照組為(9.78±2.56)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抑郁癥組主觀支持分為(19.42±4.59)分,對照組為(18.2±4.56)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抑郁癥組對支持的利用度得分為(5.14±1.07)分,低于對照組的(7.84±1.4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 討論
社會支持是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團體之間依存關系的一種體現。客觀支持,是實際可見的社會支持,如物質上的援助和社交網絡;主觀支持,是個體主觀體驗到的社會支持,如理解、尊重、關懷等;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是指在面對應激生活事件時,人體有意無意地利用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來幫助自己應付挑戰的程度。良好的社會支持不僅有利于抑郁癥的預防和治療,還有利于維持個體的身心健康,而社會支持較差者更容易患抑郁癥[8]。本研究顯示,抑郁癥組社會支持總分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抑郁癥組客觀支持分和主觀支持分比對照組略高,但無統計學意義,不能排除患者因為患抑郁癥而得到比平時更多的關注。抑郁癥組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表明抑郁癥患者雖然不缺乏社會支持,但在遭遇應激生活事件時,較少求助于社會支持系統,對社會關系的利用缺乏主動性。應激生活事件發生時,社會支持不能很好的發揮緩沖作用,將影響抑郁癥的治療,甚至使病情加重。
護理策略:(1)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社會支持作用。在現代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趨式下,護理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社會支持的護理理念,特別是精神科護理人員。護士是醫療工作人員中與患者直接接觸時間最長的,與患者情感交流最多的,也往往是最先察覺患者心理狀態波動的,所以護理人員擔負著加強患者社會支持的重要負責[9]。有研究顯示,良好的社會支持對抑郁癥患者的愈后非常重要[10-11],所以社會支持應成為護理人員可利用的重要手段。與患者建立更多的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生活狀態和社會支持狀況,留意患者情緒波動情況,第一時間發現患者應激生活事件的發生并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都是護理人員加強患者社會支持的具體方法。(2)重視患者家庭支持。來自家庭的支持是抑郁癥患者社會支持極為重要的一個來源,無論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來自家庭成員的支持都是患者應對應激生活事件的有力保障。家庭支持較好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也較好,也更傾向于相信自己是被關懷、被需要的[12]。為加強患者的家庭支持,護理人員應該鼓勵家屬多探視,同時做好對患者家屬的咨詢和宣傳教育,讓家屬正確認識抑郁癥,充分了解患者的需要,從而更好地給予患者關愛和幫助。對于家庭成員不和睦的情況,護理人員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多了解其心里的痛苦,生活上主動關心,使其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3)引導患者主動構建社會支持網絡。本研究顯示,抑郁癥患者的社會支持并不比其他疾病的患者少,但是其對社會支持的利用程度嚴重偏低。這種情況導致了社會支持在抑郁癥患者身上不能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阻礙了患者的康復進程。針對抑郁癥患者的這種傾向,護理人員應該加強對他們的健康教育,培養其社會支持的觀念,使其認識到社會支持的重要性,使其意識到自己是擁有社會支持的,并引導其主動利用已有的社會支持、尋求更多可能的社會支持。對于悲觀情緒較嚴重的患者,應使其認識到從社會支持中獲得幫助的可能性,培養其利用社會支持網絡的主動性。對于性格內向和缺乏溝通交流能力的患者,應耐心傳授社交方法和技巧,鼓勵其參與聊天、聚會和各種活動,從實踐中培養自信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宋瑞華,田艷慧,王瑛,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研究進展[J].人民軍醫,2012,55(11):1126-1128.
[2]王維利,洪靜芳,張淼.護理專業性社會支持的內涵與外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2B):5-8.
[3]郭文斌,姚樹橋,盧永紅,等.抑郁癥患者生活事件及社會支持特征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10):693-695.
[4]李小云,張銀萍,郭小元.社會支持與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12):545-549.
[5]王思萌.社會學視野下的抑郁癥患者互助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2010.
[6]毛圣芹,張紀文,謝瑤,等.互助小組模式在抑郁癥早期治療中的作用[J].現代醫學,2013,41(9):653-655.
[7]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醫學雜志,1994,4(2):98-100.
[8]Brown GW,Harris TO,Eales MJ. Social factors and comorbidity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J].Br J Psychiatry,1996,168(Suppl 30):50-57.
[9]朱寶香,尹新華.心理護理在治療疾病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07,6(9):111
[10]袁勇貴,張心保,吳愛勤,等.焦慮和抑郁障礙共患病者的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和家庭功能對照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11(3):280-281
[11]Wade TD,Kendier K 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major depression:cross-sectional,longitudinal,and genetic perspectives[J].J Nerv Ment Dis,2000,188(5):251-258.
[12]薛華.家庭對病人的社會支持與作用[J].護理論壇,2004(11):25.
(收稿日期:2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