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澤萍

從事電視畫面編輯工作二十余年,總結出電視畫面編輯工作是電視制作中非常重要的藝術創作方法。電視畫面素材只有通過編輯,也就是二次創作,才能將最合適的畫面段落按照最理想的方式組合起來,達到藝術性與技術性的完美融合。要做到電視畫面編輯的藝術化,一定注意把握以下四個方面的畫面編輯核心。
一、面對大量的畫面素材,選取過程其實是一件復雜而有意思的取舍過程
選取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畫面選擇應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和思維規律。2.畫面選擇和使用的素材應服務于節目的內容和主題,方便情節和結構表現。3.畫面選擇要與電視節目的類型相吻合。電視新聞節目時效性強、節奏快,強調真實性和客觀性,因此宜于多選擇構圖穩固、安定的固定畫面或鏡頭,也方便受眾在短時間內看明白。另外,盡量多選平拍畫面或鏡頭,給人以平等、客觀、公正和親切的視覺效果。
二、畫面長短的確定要出于節目內容的表達需要,同時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讓受眾看清、看懂
一般畫面長短應結合三個方面因素,也就是內容的表達、布局的長度、景別的縱深。
一是看內容表達。從內容表達需要確定畫面或鏡頭長短,也就是強調畫面或鏡頭的長短,我們首要考慮能否讓受眾看明白。畫面太長則滯緩,太短則匆忙,都影響受眾對節目的感受和理解。
二是看布局長度。畫面布局特點決定畫面或鏡頭的長短。畫面布局有主體、陪體位置,畫面布光特點,主體與陪體的狀態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等。
三是看景別的縱深。1.景別不同包括內容繁簡不一,畫面長度也是不一樣的。遠景、全景所含內容較多、畫面復雜,鏡頭相對要長;近景、特寫呈現內容少、畫面簡明,鏡頭適當要短。還要強調的是即使相同的景別由于畫面的信息量不一樣,畫面最終保留的時長也就不一樣;2.如果受眾較熟悉的事物,鏡頭可短些,相反,鏡頭應該長些;3.加字幕的畫面,鏡頭要適當延長。
三、電視畫面的組接原則
1.邏輯性原則。其中包括三個方面,即生活邏輯、受眾欣賞心理邏輯、藝術表現邏輯。這里的生活邏輯是指事物本身發展變化邏輯,是生活本身的規律,也是畫面組接的基本依據。具體說生活邏輯又有四個方面內涵:一是情節發展邏輯;二是要保持前后主體動作的連貫性;三是準確表現人物事件存在的邏輯關系,如因果關系、對應關系、沖突關系、平行關系等;四是時空轉換的邏輯性。
2.匹配的原則。這里畫面匹配指上下相連兩個畫面中,同一主體所處位置要保持一種邏輯關系上的空間統一性,讓兩個畫面連接一起時產生和諧自然的關系。畫面匹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證景別的匹配、方向的匹配、色調的匹配。以下三方面是具體闡述:
一是景別的匹配。景別強調的是景別變化要有漸進性。畫面的景別變化通常要把握好度,不能變化太小,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二是方向的匹配。方向匹配要求畫面組接時要注意保持與畫面中主體運動方向或對應關系的主體之間視線的一致性;還要調節好主體運動方向未變,但拍攝的運動方向發生了變化。其實,后一點是指我們說的越軸。三是色調的匹配。色調匹配一方面指畫面在組接中注意光影和色彩的真實性,注意不能偏色。另外還要保持影調和色調大體統一和一致。
四、電視畫面組接的基本方法
1.確定畫面的剪接點。畫面的剪接點就是畫面間連接的點,是在形式上確定畫面可以連接的因素。最佳畫面剪接點是當受眾把畫面內容看清楚就及時進行切換,來保持不斷地傳輸出新的信息。
2.電視固定畫面及運動畫面的剪接。一要看固定畫面間的剪接。固定畫面的剪接由于鏡頭本身不動,剪接也就根據畫面中主體是否運動來選擇剪接方法。對固定畫面里,畫內主體不動的剪接一定要找到兩個畫面的主體在空間關系、邏輯關系以及通過景別、角度、光影、色彩、線條等元素形成的畫面造型特征上是否有關聯性、相似性或一致性,而保持相等的畫面長度,形成統一的節奏感。一組固定畫面中不同的運動主體,剪接方法或按照前后畫面中不同主體的運動方向、運動速度、運動軌跡是否統一組接,或前后畫面中不同主體運動形態的相似性進行組接畫面,或按照前后畫面中不同運動主體在畫面上的位置不同、相似進行組接。還有,運動畫面之間剪接。由于運動畫面的鏡頭本身始終是運動的,組接時主要以鏡頭運動的方向和速度,結合主體運動選取編輯點。
3.巧用轉場。轉場的方法一般分兩種:無技巧轉場和技巧轉場。無技巧轉場是不用特技手段,是憑借鏡頭之間的有機聯系直接切換。常用的方法有:空鏡頭轉場、特寫鏡頭轉場、利用構圖相似性轉場等。技巧轉場是利用特技技巧將兩個段落連接在一起。常用的特技有:疊化、淡出淡入、劃像、翻頁、黑場、定格。
(作者單位:本溪滿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