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剛
中國是世界上新媒體發展比較快、用戶最多的國家,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新媒體傳播生態。就當前情況來看,新媒體屬于一把“雙刃劍”,跟各個領域的融合以及沖突效應都比較顯著。對于正在經歷媒體轉型的中國來說,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融合顯得至關重要。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特點比較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當數字時代到來的時候,手機、網絡等都可以被稱作新媒體,其具備互動性以及無限傳播的特點,由于這樣的特點使得新媒體迅速吸引了受眾的注意力。下面,我們就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幾個特點進行比較。
首先是覆蓋域。從整體情況來看,互聯網跟電視還是有著比較高的覆蓋域;而隨著3G、4G的發展,手機媒體也頗具規模;傳統媒體受到傳播范圍以及介質、地域等方面的影響,跟其他媒體相比,覆蓋域比較低。
其次是權威性。站在媒體本身的角度來看,也會因為空間以及時間的差別而出現差異。作為多年的老媒體,電視以及報紙等具備比較正規的信息來源,也有比較高的權威性。而網絡媒體由于自身的互動性,也在當今媒體時代獲得了比較高的關注度,但是同樣是因為其互動性導致其權威性打了折扣,在網絡中每個人都可以發布信息,導致信息良莠不齊。
再次是即時性。電視媒體需要對信息采編整理并安排播出的時間,但是由于通訊設備的改進,電視媒體的即時性已經有所提高。手機媒體在信息傳播速度方面占有優勢,但是沒有新聞的發言權,信息資源一般都是來源于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信息發布也比較滯后。而網絡媒體就具備很強的即時性,擁有信息的人可以即時上傳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
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途徑
1.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交互性。在信息發布過程中交互性與參與性能夠帶給受眾不一樣的感覺,他們會認為自己不但只是接受者,還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比如,對于那些足球迷來說,在世界杯期間他們觀看球賽,不只是在比賽過程中表現得熱情,還希望能夠參與進去跟其他球迷分享感受。但是,就傳統媒體而言,其參與性是相對比較有限的,跟新媒體比是個不爭的事實,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交互性特點,跟新媒體積極合作,這樣才能實現傳統媒體的持續發展。打個比方,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等節目之所以成為中國傳媒界的收視冠軍,主要是因為他們迎合了受眾的需求,堅持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理念,加上人們調動了平面媒體以及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的積極性。雖然利用這些新媒體固有的交互性來擴大節目的影響程度只是節目成功的一個因素,但是也說明了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過程中,資源整合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2.保證信息發布渠道的多樣性。要想信息的發布達到預期的目的,就要選取適當的傳播渠道。這些傳播渠道除了公眾比較熟悉的報紙和雜志、電視等,隨著科技的發展還催生了一些新的傳播渠道,像車載影視、手機報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相互融合就是拓展自身傳播渠道的快捷方式。
3.確保信息獲取的及時性。傳統媒體跟新媒體在獲取信息的渠道方面具備各自的優勢:像傳統媒體有著比較專業的信息獲取團隊,新媒體具備遍布各個角落的網絡終端,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消息,還能即時發布信息。但是,傳統媒體跟新媒體也有自身的劣勢:傳統媒體發布的信息相對比較嚴謹,存在很強的權威性,但是卻沒有新媒體那么即時;新媒體的信息發布效率比較高,但是信息的可信度經常受到質疑。要實現傳統媒體跟新媒體的融合,需要兩者進行合作,快速、真實地把信息傳遞給受眾。比如,當汶川地震發生的時候,交通與通訊基本中斷,這個時候主要是依靠海事衛星電話播報消息,當這些消息的真實性被證實之后,才會被報紙、電視臺進行跟蹤播報。所以,傳統媒體跟新媒體結合要確保信息的即時性,從而為社會帶來更加快捷的信息資源。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跟新媒體之間不可避免地出現競爭,通過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兩者之間進行融合,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交互性,保證信息發布渠道的多樣性,確保信息獲取的及時性,才能實現共贏,為雙方的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