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昆山市葛江中學,江蘇昆山215300)
微課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日益廣泛,課堂中沒有完全解決但很重要的內容,可以利用微課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任務和制作的精美微視頻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變成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帶著這樣的好奇與疑問,筆者認真參加了北京大學汪瓊教授《翻轉課堂教學法》的課程學習,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深切體會到在初中數學課堂上使用微課視頻的獨特優勢。
微課就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需要,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1]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學生反饋及教師點評等教學支持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結構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1)教學視頻短小精悍。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這是學生有效注意的最大時長。相對于傳統的40或45分鐘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常常用來集中說明或解決一個數學概念或問題。
(2)教學目標明確。相對于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如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的活動。
(3)教學信息清晰,復習檢測方便快捷。[2]“微課”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使用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師生可根據需要選擇觀摩課例,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
翻轉課堂是指學生在家觀看微課視頻,自學有關知識、完成練習,教師利用課堂解答學生問題、改正學生作業、幫助學生答疑。這種學習形式使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知識內化在課上經教師的幫助而完成,顛覆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授知識,學生在家中通過練習來內化的過程,此為“翻轉”之意,也稱“顛倒課堂”。[3]
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興趣都不同,傳統的課堂模式往往不能兼顧所有學生。利用微課視頻,學生課前完成對知識的學習,課堂上就能獨立完成作業,對于難題則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來完成,組內不能解決的通過全班討論來解決,全班學生都不能解決的就由教師來解決。翻轉課堂讓所有學生都有事可做,讓所有學生“動”起來、“忙”起來,從而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翻轉課堂承認學生的不同。利用微課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真正實現分層教學。學生課外在輕松的氛圍中觀看教師的視頻講解,不必擔心遺漏什么,或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自己掌控觀看視頻的節奏,懂了快進跳過,不懂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學生如因特殊原因請假缺課,也不必擔心落下課業,可以通過微課提前學習或事后補習。利用微視頻,教學內容得到永久存檔,學生復習時要查漏補缺,只需點擊教師的教學內容即可重現。
通過微課視頻,教師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合作者。教師有機會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學習中,有時間與學生交談,確認學生需要什么幫助,或者識別和跟蹤他們潛在的問題,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指導,如果部分學生為相同的問題所困擾,就組織這部分學生成立輔導小組,利用小型講座或演示及時給予指導。學生發展學習協作小組,彼此幫助、相互學習和借鑒,而不是依靠教師作為知識的唯一傳播者。翻轉課堂幫助我們形成一種新型學習文化——學生把學習當作一項自我需求且有意義的活動。
通過微課視頻課前呈現教學知識,教師不再需要占用課堂時間傳授知識,從而有更多的精力創造自己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豐富的討論。通常教師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講述某個知識點時,不能及時關注個別學生分神,通過微課教師就可以把自己分身出來用于課堂巡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參與度得到更好的保證。此外,對于課堂上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不再需要教師尋找機會反復講解,學生可根據個人需要重復觀看微課視頻,直至消化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
翻轉課堂還改變了教師與家長交流的內容。以往在家長會上,家長問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如上課是否專心聽講、舉手回答問題等,這些看起來是學習好的特征,但與學習效率關系不大。翻轉課堂后,在課堂上這些問題已不再是重要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孩子是否在學習?如果他們不學習,我們能做些什么來幫助他們學習?這些問題會引導教師與家長共同商討:如何創建一個強大的陣營來實施必要的干預措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微課應用范圍廣、使用效果好,但微課僅僅是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如何讓其更好地發揮作用,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微課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框架,學生在課堂外觀看在線課程,在課堂上回顧和進行課堂活動,教師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微課更多的是預設,注重生成,強調師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時,必須根據這些變化做出合適的調整,科學安排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
例如: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由于復習課重視的是知識的系統和提高,練習密度大,學生往往感到單調。可以通過趣味數學題來創設情境,如追及問題的特例——環城自行車比賽,設計動畫演示使學生輕松得到相等關系,引起學生興趣;在教學中適當運用討論法,將一些較難的問題,如求火車長度放手交給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合作解決問題,學生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還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
精練就是要求教師在錄制微課之前,準確把握教材,全面分析班級學生情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容易出現的問題入手,通過典型例題使學生迅速達成教學目標。數學微課中的講解要通俗易懂,語言簡潔,思路清晰,邏輯性強,有創新,有趣味性。
美觀就是教師在設計微課時要注意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字體、字號、顏色、圖片、聲音、動畫等合理搭配,錯落有致,錄制時要使整個視頻簡潔、清新、流暢,有視覺傳達效果。
實用就是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在微課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到教學的重難點,更要關注本班學生的基礎、興趣、習慣等,制作的微課要適合學生。微課應具有學習指南、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及其他知識點轉化為問題。
3.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使用微課的習慣和能力
使用微課學習有別于傳統的學習方式,師生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特別是對于初中生來說,更需要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逐步培養學生使用微課的習慣和能力。一要及時提醒、檢查、督促,讓學生逐步形成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二要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指導學生選擇觀看合適的微課內容,讓學生在通過觀看微課解決自身學習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主選擇合適內容的能力;三要加強家校溝通,讓教師和家長合力在學生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中發揮作用;四要加強師生的即時溝通,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不能一刀切地全部運用微課教學,應根據不同的課型特征進行嘗試,使課堂教學更加簡約高效,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喚起學生的學習動力。
數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接受新知的基礎,準確理解和掌握概念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備條件,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階段相當重要。但初中生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較弱,對于概念的掌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花費很多精力,而效果卻不令人滿意。如何讓學生記牢概念,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把概念翻譯得通俗易懂,顯得尤為重要。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利用微課,把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錄制成視頻,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回顧概念,從而對數學概念融會貫通。
例如:在學習二次根式時,概念只有一句描述性的語句,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但它的外延和內涵常常讓學生搞不清,這時可以讓學生觀看形象直觀、語言幽默的微視頻,這個學生難以理解的概念用兩分多鐘的微課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學生也能及時掌握。又如在中點四邊形的概念講解中,利用PPT結合屏幕錄像制作微視頻,學生立即理解了中點四邊形的概念,掌握中點四邊形的形狀只與原四邊形的對角線有關的性質,避免與矩形、菱形的對角線特性發生混淆,效果出人意料。
創設和選取典型例題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數學學科的教學特點,它不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例如:關于一組平行線,一條角平分線,一個等腰三角形,這三個條件,只要滿足其中兩個條件,必然得出第三個結論,在講解例題時,因為圖形簡單,學生理解不會存在困難,但是在具體的題目情境中,特別是圖形線段較多時,學生常常無從下手。根據這一現象,教學時制作一個“一組平行線,一條角平分線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微視頻,讓學生自己觀看學習,同時提出要求,用其中任意兩個作為條件,另一個作為結論,你能證明命題的正確性嗎?這一視頻作業令學生充滿熱情與干勁,效果相當好。以后學生遇到類似問題時,只需輕點視頻,伴隨音樂,便恍然大悟,記憶深刻。
復習時我們常面臨時間少、內容多、要求高等問題,但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如何讓每位學生在復習階段都有所提升是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為了學生的進步,不少教師不惜加班加點,用題海戰術提高學生的成績,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何提高單元復習的效率呢?在單元復習時可以嘗試做微課教學,分別錄制知識點歸納的視頻和容易題、中等題、難題等幾個典型習題解題思路的微視頻,學生課前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觀看,并完成本章知識結構圖和相應的復習題。回到課堂后,利用小組合作、互評作業、提出問題、學生講解解題思路及方法、老師補充點評的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1]楊輝.小議微課[J].時代教育,2013(14):24.
[2]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