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聯合國憲章》推動了現代戰爭法的豐富發展

2015-01-31 20:33:18叢文勝
知與行 2015年3期

叢文勝,劉 華

(中國政法大學 法學院,北京 100088)

依法治國研究

《聯合國憲章》推動了現代戰爭法的豐富發展

叢文勝,劉華

(中國政法大學 法學院,北京 100088)

[摘要]《聯合國憲章》作為現代國際法的核心支柱,構筑了現代國際法的堅實基礎,也開創和推動了現代戰爭法的豐富發展。《憲章》所確立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則是全面制止戰爭的最高國際法依據,奠定了現代戰爭法大廈的基石,開啟了戰爭法發展的新紀元,所倡導的現代人權觀成為在人道主義原則指引下完善現代戰爭法的根本推動力,以安理會為核心的集體安全體制為現代戰爭法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可靠保障。《憲章》不僅確立了現代戰爭法的基本原則,指引構建了現代戰爭法的完整體系,而且對于順應時代發展,重視戰爭法規范的制定,拓展戰爭法的規范領域、豐富戰爭法的規范內容、增強戰爭法的規范效力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作用。《聯合國憲章》還確立了安理會在鞏固反法西斯戰爭成果、防止法西斯主義復蘇、維持國際政治新秩序方面的“防止責任”,并給予深受二戰其害的戰勝國防備法西斯死灰復燃的權力,與第51條關于自衛作戰規定的理論基礎相呼應,更突顯了安理會負有制止侵略戰爭的神圣義務。

[關鍵詞]《聯合國憲章》;現代戰爭法;豐富發展

《聯合國憲章》(以下簡稱《憲章》),奠定了現代國際法的堅實基礎,成為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全面制止戰爭的最高國際法依據,在現代國際關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憲章》所確立的普遍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宗旨及原則和以安理會為核心的集體安全體制以及在聯合國主導下成立懲治戰爭犯罪的國際法庭和刑事法院等,有效地發揮了現代戰爭法制止戰爭、限制戰爭危害性的重要功能,使聯合國的成立和《憲章》的頒布成為了傳統戰爭法和現代戰爭法的分水嶺,開創了現代戰爭法創立發展的里程碑。

一、《聯合國憲章》確立了現代戰爭法的基本原則

《憲章》在序言中開宗明義地指明其制定目的是“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并在第一章“宗旨及原則”中明確規定了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禁止國家在國際關系上使用武力,以及尊重和保護人權等基本國際法原則,且在后續章節中以安理會職權、對威脅破壞和平及侵略之應對等實體和程序性規定保障《憲章》中各項宗旨及原則的實現,從而發展了現代戰爭法的豐富內涵,奠定了現代戰爭法的基石。

(一)以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為核心。 禁止國家在國際關系上使用武力,是現代國際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現代戰爭法體系賴以建立的根基。現代戰爭法的其他一切規定,都是在這個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的,并不得與其相違背。1945年《憲章》不僅在序言中指明“保證非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而且規定聯合國的第一項宗旨就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并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于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第1條第1項)。為實現這一首要宗旨,《憲章》第2條所列七項原則之第四項又進一步明確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如此措辭從根本上消除了任何模棱兩可的認識,從過去有條件地限制戰爭、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的工具,發展到了普遍性地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將戰爭法發展由先前的量變積累一躍轉變為質的提升,奠定了現代戰爭法大廈的基石,開啟了戰爭法發展的新紀元。自此,戰爭法的發展完善,均必須以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為根基,使得現代戰爭法與傳統的戰爭法從根本上區別開來

(二)以合法自衛原則為補充。 合法自衛原則是禁止使用武力原則得以有效實施的保障。《憲章》第51條明確規定了會員國“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之自然權利”,保證了國家為反對侵略進行自衛而使用武力的權力。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單獨自衛還是集體自衛(包括依區域辦法實施的集體自衛),都是合法的。安理會采取或授權的軍事行動主要包括安理會自身采取的(第42條)、安理會授權會員國采取的(第48條)和安理會授權區域組織采取的(第53條)軍事行動。雖然《憲章》沒有明文規定民族獨立或民族解放戰爭屬于合法使用武力,但民族獨立或民族解放戰爭的合法性根源于國際法的民族自決原則。民族自決權第一次作為一項法律原則是在《憲章》中出現的。此外,《憲章》第55條也對民族自決原則進行了重申,有關非自治領土和國際托管制度的第11章、第12章中也隱含著對民族自決權的承認甚至是實施該原則的具體措施*See Edward A.Laing:”The Norn of Self-Determination,1949-1991”,Vol.22 California Wester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1992),P212;Yves Beigbeder:INTERNATIONAL MONITORING OF PLEBISEITES,REFERENDA AND NATIONAL ELECTIONS:SELF—DETEMINATION AND TRANSITION TO DEMOCRACY,1994,pp94-95。,從而使民族解放運動納入合法使用武力的情形。常常被人們所忽視的是對二戰戰敗國因二戰本身所采取的步驟或防止其再施侵略政策所采取的步驟,這是《憲章》為防止法西斯主義復蘇而專設的合法使用武力的情形,體現在第53條第1項后半部分和第107條。在這種情形下,使用武力不屬于自衛,也不必事先得到安理會的授權,需要滿足的條件僅僅是武力使用須在聯合國“經各關系政府之請求,對于此等國家之再次侵略,能擔負防止責任時”停止

《憲章》第51條在肯定國家自衛權的同時,也確立了合法自衛作戰的必備條件,即必須以“受武力攻擊”為前提、必須由直接受到武力攻擊的國家行使;必須是作為安理會采取適當措施前的一種補救措施。但所有的自衛措施須立即向安理會報告,且不得影響安理會依職權采取適當措施,更不能與之相抵觸,國家先前的自衛措施是否真正合法有賴于安理會對情勢的斷定。任何以“預先自衛”為名,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都是與《憲章》確立原則相違背的。

(三)以對人權的尊重和保護為基點。 《憲章》在歷史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國際公約的形式對人權問題做出了原則性規定*《憲章》從序言到具體條款,從聯合國宗旨及原則到聯合國大會、經濟暨社會理事會等組織機構職責,多次強調尊重和保護人權,《聯合國憲章》序言及第1條、第13條、第55條、第56條、第62條、第68條、第76條。,也為戰爭法所吸納,推動了人道主義原則在戰爭法規則制度中的發展,進而形成現代戰爭法的指導原則和主體內容。《憲章》之前的人道主義保護規則中,習慣法規則占了相當比重[1],而在《憲章》頒布之后,傳統戰爭法中的人道主義習慣法規則,越來越多地發展為條約法,集中體現在1949年制定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的日內瓦公約》《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的日內瓦公約》《關于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關于戰時保護平民的日內瓦公約》中,成為戰爭法規范的主體內容。而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對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有關禁止歧視、酷刑、殘忍和不人道待遇或懲罰、任意逮捕或拘禁及正當程序等規定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同時,現代人權觀和國際人權規約對戰爭法人道主義保護規則的滲透影響,還體現在1977年關于日內瓦四公約的兩個附加議定書《關于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和《關于保護非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中,其中,《第一附加議定書》第75條和《第二附加議定書》第6條,直接由1966年《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第14條、第15條的規定引申而來;《第二議定書》在其序言中則直接載明國際人權法的影響:“還回顧到關于人權的國際文件提供對人的基本保護,強調有必要保證這類武裝沖突的受難者得到更好的保護……”

戰爭法中的人道主義原則不僅要在具體規則中予以細化和標準化,更是為了在戰爭與武裝沖突中能夠得以有效實施。《憲章》制定后,有力地推動了人道主義原則在戰爭實踐中的落實。例如,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共同第3條都規定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監督作用,1977年《第一附加議定書》第90條的規定強化了國際調查委員會的調查職權,使得預防性措施在戰爭法人道主義原則的實施過程中開始發揮有益作用。迄今全世界已有68個國家設立了國際人道法委員會,為國內層面實施國際人道法提供了有效的組織保障*http://www.icrc.org/chi, http://www.un.org/chinese/hr/issue/。。現代戰爭法始終遵循《憲章》確立的國際人權觀和人道主義保護原則,沿著保護戰爭受難者、減輕戰爭災難、防止戰爭對人道主義保護的損害,追求戰爭文明的正確方向發展。

(四)以安理會集體安全體制為保障。 在《憲章》確立的集體安全體制中,聯合國安理會對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負有重要職責,突顯了安理會在制止侵略、反對使用武力中的地位作用。《憲章》以第24條規定“為保證聯合國行動迅速有效起見,各會員國將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責任,授予安全理事會”,明確賦予安理會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秩序的職權

安理會具有對威脅、破壞和平及侵略行為之斷定及采取措施的權力,《憲章》第39條明確了安理會對威脅、破壞和平及侵略行為的斷定權,并以第41條和第42條規定的辦法維持和恢復國際和平及安全,前者是武力以外的辦法,后者是使用武力的辦法。而使用武力的辦法分為安理會采取的軍事行動和授權的軍事行動兩類。為了保障安理會采取的軍事行動的實現,第43條還專門設置了程序性條款,規定了安理會與聯合國會員國對此問題的特別協定之締結及國內批準。同時,根據《憲章》第48條,安理會有權授權會員國為維持和恢復國際和平而采取軍事行動*如1990年11月29日,安理會一致通過第668號決議,授權聯合國成員國與科威特政府合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貫徹落實安理會關于伊科爭端的660號決議,以恢復海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根據授權,對伊拉克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成功地恢復了科威特的獨立。。《憲章》第53條中“如無安全理事會之授權,不得依區域辦法或由區域機關采取任何執行行動”,第54條“關于為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起見,依區域辦法或由區域機關所已采取或正在考慮之行動,不論何時應向安全理事會充分報告之”的規定,都突顯了安理會在認定區域性組織使用武力合法性方面的權威性。

安理會在防止法西斯主義復蘇方面的重要職責和義務。《憲章》在第53條和第107條專門規定了對二戰戰敗國實施的執行行動(軍事行動)。分析這些條款,該執行行動可以由安理會、區域組織及二戰戰勝國等三類主體實施,在《憲章》中專門設置實施執行行動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和防止二戰中的敵國再次實施侵略,實施方式包括安理會自身采取的軍事行動、安理會授權會員國或區域組織實施的軍事行動,以及戰勝國或區域組織在安理會作出決定之前直接實施的軍事行動等三種。可見,《憲章》特別強調安理會在鞏固反法西斯戰爭成果、防止法西斯主義復蘇、維持國際政治新秩序方面的“防止責任”,同時,給予深受二戰其害的戰勝國防備法西斯死灰復燃的權力,既與第51條關于自衛作戰規定的理論基礎相呼應,又更突顯了安理會負有的神圣義務。

二、《聯合國憲章》使戰爭法規范的制定得到高度重視

《憲章》作為現代國際法的核心支柱,不僅確立了現代戰爭法的基本原則,構建了現代戰爭法的完整體系,而且對于順應時代發展,拓展戰爭法的規范領域、豐富戰爭法的規范內容、增強戰爭法的規范效力和加大戰爭法的強制力度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作用。

戰爭法作為國際法最古老的組成部分,甚至是國際法的最早淵源,也是隨著國際法的發展、豐富而不斷發展的,尤其是二戰后,以《憲章》為核心的現代國際法禁止侵略戰爭和非法使用武力,不僅使“戰爭和使用武力在國際中的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而且使“現代戰爭法有了很大發展。戰爭法的內容不僅包括經過宣戰的戰爭,而且包括無戰爭狀態的武裝沖突以及非法使用武力的情況”[2]。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憲章》對國家在國際關系上使用武力的禁止,一些國際法律文件中開始出現“武裝沖突”和“武裝沖突法”的正式提法,在客觀上導致了在戰爭法研究、教學、學術交流以及立法實踐中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誤解、混亂與障礙,甚至出現了因國家戰爭權被廢止,故“戰爭法”已被“武裝沖突法”所取代,“戰爭法”概念已經過時,不宜再使用的觀點[3]。從法理上講,戰爭法與武裝沖突法具有內在的質的相同性,不能割裂兩者的有機聯系和諸多一致性,不能說國際社會廢止了國家的戰爭權即戰爭被宣布為非法,就沒有戰爭,也不能稱“戰爭法”了,國際法隨之成為沒有戰時法的一元結構體系了;更不能因為戰爭是被禁止的,就認為武裝沖突是戰爭之外的行為,可以完全不受戰爭法約束,或者得出武裝沖突是合法的結論;從法的淵源上看,傳統戰爭法的諸多淵源也必然要被新出現的“武裝沖突法”所吸收。因此,并不是簡單地拋棄“戰爭法”的名稱就能有助于解決法與現實的適應性問題,而是應當繼續利用和拓展發揮“戰爭法”這一稱謂的國際法效力,并使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能發揮出更重要的約束功能和規范作用。正如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國際法律和合作部主任弗朗索瓦·比尼翁所指出的:“《聯合國憲章》里沒有任何條款授權在交戰國相互關系中可以改變戰爭法的適用條件。”[4]事實上,在《憲章》的指導下,現代戰爭法得到了不斷豐富和發展。

聯合國成立之前,以兩次海牙和平會議為標志的近代戰爭法,雖然對戰爭開始的宣戰制度和戰爭伊始的保護敵國商船制度,戰斗員、戰俘和傷病員待遇,陸戰、海戰、空戰的作戰手段和方法,以及陸戰和海戰時中立國及其人民的權利和義務都作出了相應的規范,并以13個公約和1個宣言的龐大條約法體系恢宏呈現,但整個戰爭法體系并沒有建立在堅實的國際法基礎之上。

《聯合國憲章》的制定,以人類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戰火洗禮和重生為背景,以維護正義、維持和平、尊重人權為價值追求,確立聯合國宗旨原則和集體安全體制,使國際社會對戰爭法的目的、作用及效力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從而在理性自覺的基礎上高度重視戰爭法規范的制定。當前,以《憲章》為基礎,重視戰爭法規則的制定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為保證在戰爭中有公認、可靠的法律遵循,國際社會和各有關國家出現了研究制定現代戰爭法的熱潮,使傳統戰爭法的相關規則得到了新的修訂和完善。如在海戰方面,《憲章》制定后,國際社會開始以《憲章》的原則精神為依據,著手創制新一階段的海戰法規則。1949年61國代表簽署的日內瓦第二公約即《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的日內瓦公約》開啟了對海上武裝沖突受難者的全面保護;1971年《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條約》有效地限制了海上軍備競賽;1977年日內瓦四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將國際性武裝沖突中的戰爭受難者保護規則適用于海戰以及從海上對陸地軍事目標的攻擊;特別是在人道主義法國際研究院召集下由國際法工作者和海軍專家制定的1994年《圣雷莫海戰法手冊》,一方面對導彈與射彈、魚雷水雷等海戰特有作戰手段,海上封鎖作戰方法,海戰詐術運用,海上臨檢拿捕行動等問題進行了系統詳細的規范,另一方面將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立的新的海洋法律制度納入海戰行動規則,明確了可作為海戰區的海域,以及在內水、領海及群島水域,國際海峽和群島海道,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公海和國家管轄之外的海床等各不同法律地位之海域作戰的權利義務,為許多國家所遵循和援引。在空戰方面,《憲章》通過對戰爭的深刻反思,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唯有通過法律規范才能減少空戰的殘酷性。鑒于《憲章》的理論基礎和空戰、導彈戰已成為重要作戰形態的現代戰爭實踐,國際法學術專家組歷經6年起草、修改的《空戰和導彈戰國際法手冊》,終由美國哈佛大學于2009年5月在瑞士首都伯爾尼頒布,內容包括24章175 條規則,與手冊同時頒布的還有一部300多頁的“(手冊) 評注”。該手冊依據國際社會現行有約束力的相關法律規范和國際習慣對適用于空戰和導彈戰的規則進行系統梳理和重述,增強了對空戰的法律約束力,對于完善戰爭法的內容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聯合國憲章》使戰爭法規則的約束力不斷強化

《憲章》制定之后,在聯合國主導下,一些運用于戰爭實踐卻尚未受到法律規制的作戰手段逐步納入戰爭法規范,一些約束力不強的戰爭法規則得到了進一步重修和強化。

一是強化了對常規武器危害性的約束力。在聯合國主持下召開了多次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和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會議,終在1980年10月10日通過了《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并以增加議定書的方式使其成為一項開放性的條約。目前,已制定《關于無法檢測的碎片的議定書》(1980年),《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水雷)、餌雷和其他裝置的議定書》(1980年,1996年修訂)、《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燒武器的議定書》(1980年)、《關于激光致盲武器的議定書》(1995年)、《關于戰爭遺留爆炸物的議定書》(2003年)等五項議定書。1997年《渥太華禁雷公約》著眼于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殺傷人員地雷,不僅禁止使用,也禁止生產、儲存和轉讓,而且要求締約國銷毀其儲存的或在其管轄或控制下的所有殺傷人員地雷。

二是嚴格禁止使用生化武器。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美國在侵朝戰爭中都大量使用了細菌武器;一戰中自德軍在比利時伊普爾地區使用氯氣對法國和加拿大軍隊進行攻擊開始,各國共累計使用各類毒劑11.3萬噸,造成近130萬人傷亡,二戰中日本在中國使用化學武器2 000多次,遍及中國19個省區,造成20多萬中國軍民傷亡。而《憲章》通過后,國際社會于1971年制定了《禁止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產及儲存以及銷毀這類武器的公約》,要求各締約國承諾在任何情況下決不發展、生產、儲存或以其他方法取得或保有生物武器;承諾至遲在公約生效后九個月內將其擁有的或在其管轄或控制下的生物武器銷毀或轉用于和平目的;承諾不將生物武器轉讓或協助轉讓給任何接受者。1992年11月30日由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禁止研制、生產、貯存和使用化學武器以及銷毀此種武器公約》,不僅在禁止使用化學武器方面彌補了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禁止范圍不夠全面、沒有核查措施等不足和局限,而且解決了遺留化學武器的處理問題,要求每一締約國承諾銷毀其遺留在另一締約國領土上的所有化學武器;為銷毀遺留化學武器的目的,遺留國應提供一切必要的財政、技術、專家、設施及其他資源;締約國應至遲于公約對其生效后2年內開始銷毀,并應至遲于公約生效后10年完成銷毀。正如1996年中國在批準該公約時,時任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所說:“它標志著人類將結束近百年的化學武器的威脅,開辟一個沒有化學武器的新世界。”

三是嚴格限制核武器。二戰中美國首次使用核武器,人們看到了核武的巨大威力同時也開始認真考慮對核武器加以必要的限制,正是在《憲章》生效后依據憲章原則開啟了對核武器加以禁止和限制的新階段。聯合國組織一方面通過聯合國大會決議和宣言形式明確禁止使用核武器,另一方面以國際法院咨詢意見對核武問題現狀發表權威性闡釋。目前,有關國際條約已經覆蓋了禁止核試驗、防止核擴散、禁止在一定空間放置核武器和建立無核區等四個方面,主要包括1963年《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試驗條約》,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1968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71年《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條約》;以及1967年《拉美及加勒比禁止核武器條約》,1985年《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1995年《東南亞無核區條約》,1996年《非洲無核區條約》等。

四、《聯合國憲章》拓展了戰爭法規則的調整領域

《憲章》的價值和生命力在于其對新出現的各類現代戰爭手段、戰爭方式和樣式仍然具有強大的法律約束力和規范作用。二戰以來,隨著科技進步和發展,具有信息化時代特點的作戰樣式和方式不斷更新和改進,軍事行動拓展至太空、網絡、生態環境等諸多新領域,如果缺乏對新的戰爭樣式的有效規范,世界又將陷入無休止的戰爭浩劫。在這種情況下,以《憲章》為基礎的國際法和現代戰爭法并沒有過時,《憲章》仍然是制止和限制戰爭危害性的最重要國際法。現代戰爭法必須在《憲章》的指引下不斷完善,強化對各種新的戰爭形態和作戰行為的規范。

一是探索戰爭法在網絡空間的適用。與戰爭和軍事活動密切相關的網絡空間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戰爭法規范的新領域,受到各國的廣泛關注。2011年7月14日,美國國防部發布了《網絡空間政策審查報告》和《國防部網絡空間行動戰略》,對美國及其盟友面臨的網絡空間安全形勢進行了全面評估,強調網絡空間安全面臨威脅的嚴峻性和采取行動的緊迫性,報告還特別強調,如果美國認為網絡攻擊造成的損失和破壞,已經嚴重到了足以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的程度,則美國將依據《聯合國憲章》第 51條的規定,行使自衛權,對有關攻擊者實施武力打擊。網絡攻擊可否并以何充要條件構成武力攻擊、攻擊程度的評估主體與標準,以及對網絡攻擊進行武力打擊的相稱性認定,都是其能否成為自衛理由的關鍵,對此國內外學者都在《憲章》基礎上開展了深入細致的研究。

二是防止外層空間武器化。截至目前,真正意義的太空戰還沒有發生,但近年來美國連續進行的太空戰演習令人們對這種新的作戰形態將會帶來的不可預估的危害甚為擔憂。針對太空技術的軍民兩用性和初見端倪的太空武器化,國際社會在《憲章》基礎上不斷探索太空領域的戰爭法規制。不僅聯合國大會長期關注太空武器化問題,多次通過“防止外空軍備競賽”方面的決議,認為防止外太空軍備競賽將對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重大貢獻,而且有關的專門機構也對此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聯合國和平利用外空委員會自1959年成立以來先后擬訂并經聯合國大會審議通過了五項國際公約和五項宣言和原則*五項國際條約是1967年《關于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1968年《關于援救航天員、送回航天員及送回射入外空之物體之協定》、1972年《外空物體所造成損害之國際責任公約》、1975年《關于登記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公約》和1979年《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五項宣言和原則分別是1963年《各國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活動的法律原則宣言》、1996年《關于開展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的國際合作, 促進所有國家的福利和利益, 并特別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需要的宣言》、1982年《各國利用人造地球衛星進行國際直接電視廣播所應遵守的原則》、1986年《關于從外層空間遙感地球的原則》、1992年《關于在外層空間使用核動力源的原則》。,聯合國裁軍談判會議1982年以來一直將防止外空軍備競賽作為議程之一,1985年至1994年連續10年設立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特設委員會,就如何防止外空武器化和防止外空軍備競賽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形成了許多共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許多國家在會議上就防止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提出了各種議題和方案。例如,2002年6月,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敘利亞、越南、津巴布韋聯合提交了《關于未來防止在外空部署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國際法律文書要點》的工作文件(CD/1679號文件),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響應和支持。針對該文件的不足,俄羅斯和中國聯合在2008年2月的裁談會上又提出了《防止在外太空放置武器和防止處理或使用武力反對太空物體》(PPWT)的條約草案。這些都將為太空戰中的戰爭法適用提供相應的指導。同時,《憲章》第2條第4款和第51條的規定仍然是判斷太空戰武力使用與合法自衛的根本依據,1949年日內瓦四公約及其第一附加議定書也仍然是解決太空戰中無人機使用、太空碎片干擾等引發的人道主義災難的國際法基礎。

三是關注戰爭對生態環境破壞。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與自然資源有限性的矛盾日益暴露和突出,人類對生態與人權關系認識逐步深化,意識到這一關切人類生存的問題不僅體現在平時,也同樣甚至更突出的體現在戰時,因為戰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可能是永久性的、無法修復的。正是基于對戰時生態環境的保護從根本上講就是對人的保護的深刻領悟,國際社會開始自覺關注且越來越重視通過法律來控制和減免戰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積極采取措施避免出現嚴重生態危機所導致的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威脅。例如,197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禁止為軍事或任何其他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境的技術公約》;1977年《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第35條和第55條將“禁止使用旨在或可能對自然環境引起廣泛、長期而嚴重損害的作戰方法或手段”作為戰爭法作戰手段和方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并強調禁止以攻擊自然環境作為報復;1980年《特定常規武器公約》第三議定書規定“禁止使用燃燒武器攻擊森林或其他種類的植被,但當這種自然環境被用來隱蔽、隱藏或偽裝戰斗人員或其他軍事目標,或它們本身是軍事目標時,不再此限”;1993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請求國際法院就使用核武器對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是否違反國際法的問題發表意見;1998年《羅馬規約》第8條第2款將明知攻擊將致使自然環境遭受廣泛、長期和嚴重的破壞,其程度與預期得到的具體和直接的整體軍事利益相比顯然過分的故意攻擊界定為戰爭罪;以及關于前述核武器生產、放置、使用的一系列條約和國際法院相關咨詢意見等。

目前,按照《憲章》基本原則和精神探索戰爭法在新領域的適用,包括限制太空領域的軍事利用,規范網絡軍事行動和關注軍事活動引發的生態環境破壞等方面都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果。《憲章》為現代戰爭法在新的更廣闊領域的拓展和適用,提供了可靠保障,奠定了堅實的國際法基礎。

[參考文獻]

[1]關于人道主義保護規則的習慣法規則較為詳盡的列舉和闡釋[M].Jean.Marie Henckaerts and Louise Doswald.Beck,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Volume 1: Rul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王鐵崖.國際法 [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1:509.

[3]叢文勝.現代戰爭法的發展及重要作用探析 [C]//國際法研究(第四卷).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1:46.

[4][瑞士]弗朗索瓦·比尼翁.正義戰爭、侵略戰爭和國際人道法 [J].莫斯科國際法報 .1998,(4):98-32.

〔責任編輯:張毫〕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5)03-0000-06

[作者簡介]叢文勝 (1953-),男,山東文登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軍事法、憲法、戰爭法等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成人综合网| 亚洲综合片|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天堂亚洲网| 亚洲无码91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日本久久网站|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91娇喘视频|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一级| 国产在线日本|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久草性视频|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91蝌蚪窝| 人妖无码第一页|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91视频区|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成年人国产网站| 国产理论一区|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洲精品va|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欧美第二区| 伊人91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日本精品影院|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黄片在线永久| 无码一区18禁|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国产丝袜91|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亚洲一区毛片|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片911|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丝袜精品| 尤物国产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成年人国产网站|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