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品卿 曾天德



內容摘要:目的 為了解重刑犯人格基本特征及相關影響因素,為監獄在教育改造重刑犯、對重刑犯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干預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中國罪犯心理測試個性分測驗》(COPA- PI)問卷對福建省四個監獄隨機整群抽取678名重刑犯進行施測。結果 與常模相比,重刑犯除了外傾、變態心理的人格特征與常模無顯著差異外(p>0.05),在聰敏、同情、從屬、波動、沖動、戒備、自卑、焦慮、暴力傾向、犯罪思維等因子均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01);文化程度對聰穎性、同情心有正向預測作用,分別解釋變異量的12.2%和19.2%,對從屬性和戒備心理有負向預測作用,分別解釋的變異量的10.3%和9.3%;家庭經濟狀況對聰穎性和自卑性有負向預測作用,分別解釋變異量的11.5%和9.5%;判刑次數對波動性、戒備性和暴力傾向有正向預測作用分別解釋變異量的8.7%,9.5%和9.1%;婚姻狀況對自卑性有負向預測作用,能解釋變異量的9.1%。結論 重刑犯與普通罪犯存在人格差異,比普通罪犯有更多人格缺陷,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判刑次數和婚姻狀況對罪犯人格有一定影響,需要根據其人格特征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和矯治策略。
關鍵詞:重刑犯;人格特征;COPA;影響因素
一、引言
美國的心理學者指出:“犯罪行為是一種障礙” 。而從事犯罪行為的罪犯通常是犯罪心理學研究所關注的熱點。近年來,犯罪性質比較惡劣、情節較嚴重,社會危害性較大的重刑犯又是犯罪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特殊的群體。與一般罪犯相比,重刑犯的罪行重、刑期較長,發生心理異常及人格偏離 的可能性較大,監獄的管教人員在平時的監管工作中如果不注意對重刑犯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地疏導和干預,重刑犯就有可能出現諸如自殘、逃跑、自殺等一些極端行為。國內外的學者傾向于從生物因素、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三個角度綜合地研究犯罪行為的本質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顯示,一個人的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其違法犯罪機遇和違法犯罪心理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違法犯罪心理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違法犯罪心理與個體人格缺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導致一個人反復發生違法犯罪行為的各種人格特征的有機結合,即形成了犯罪人格或犯罪性格 。罪犯尤其是重刑犯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負性情緒、認知偏執、缺乏同情心和人格變異等方面。罪犯人格既具有相對穩定性又具有可變性與可塑性,因此對重刑犯的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的探究,對于了解重刑犯人格的基本特征,探討其犯罪的原因和本質,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近些年來,國內外的學者對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關注較多,所得出的共性結論是與常模相比,罪犯的人格存在偏離正常的傾向 。Madison認為,研究罪犯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對罪犯的犯罪行為有更深入的了解,揭示犯罪行為的原因 。國內也有很多關于罪犯人格及心理特征的研究,但研究結果不盡一致 。綜觀國內外關于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發現,對于罪犯人格的研究多是針對不同犯罪類型的人群,而對重刑犯這一特殊群體人格特征的研究相對缺乏。對于罪犯人格的測量既有定性的研究也有定量的分析,但測量工具多是基于正常人群的,而對于重刑犯這一群體尤其自身獨有的人格特征,需要適合我國國情與犯情的測評工具。本研究使用本土化的適合我國犯情的《中國罪犯心理測試個性分測驗》(COPA- PI),對重刑犯這一特殊的群體的人格特征及其相關因素進行探究,以期能夠揭示重刑犯與普通罪犯的人格特征差異,探明與重刑犯犯罪密切相關的因素,對于了解重刑犯的違法犯罪的原因和內在機制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監獄對重刑犯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和矯治策略提供理論和實證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福建省福州監獄、龍巖監獄、泉州監獄和漳州監獄四個監獄的55歲以下的800名重刑犯進行COPA人格問卷的測試,刪除67份未做完的問卷和回答無效55份問卷,最終進入統計分析的有效樣本容量為678人,有效率為84.5%。其中福州監獄152人,泉州監獄131人,龍巖監獄232人,漳州監獄163人;文盲31人,小學文化程度214人,初中文化程度356人,高中文化程度66人,大學文化程度9人;年齡在20-25歲267人,26-30歲164人,31-35歲98人,36-40歲77人,41-55歲72人;漢族622人,少數民族56人;判刑次數為一次的有496人,二次的有133人,二次以上的有49人;未婚327人,已婚289人,離異41人,喪偶9人,再婚12人;家庭經濟條件好的有9人,一般的有331人,家庭經濟條件差的有338;刑期在10-15年46人,無期徒刑的314人,死緩的318人。
(二)測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國罪犯心理評估個性分測驗(COPA)》,是我國自行研制、符合中國國情與犯情、擁有全國常模、用于初步測查罪犯個性心理特征的專用量表。該量表由中國罪犯心理評估課題組歷經十余年研制而成,屬于《中國罪犯心理評估》系列量表之一。該量表由效度指標和臨床指標兩種維度類型組成,其中效度指標有2個,臨床指標有12個。罪犯個性分測驗的12項臨床指標維度的克倫巴赫系數分別在0.68-0.83之間,整個測驗的克倫巴赫系數為0.93,罪犯個性分測驗12項臨床指標維度的分半信度在0.67-0.83之間,整個測驗的分半信度為0.86。
(三)施測過程
在福建省四個監獄的各監區教室采用團體施測的方式來收集原始數據,根據《中國罪犯心理評估個性分測驗》中要求的步驟和程序進行施測,為了減少被試偽裝,提高測驗結果的可靠性,要求被試不用將自己的名字填在問卷上,并說明他們的問卷結果和其改造及減刑無關,對于少數文盲被試,主試為被試念題,被試聽懂后選出自己認為最合適的答案。
根據研究目的,把重刑犯在COPA的測驗原始分數轉換成標準分數再轉換成T分數,便于與COPA的常模相對照,用spss16.0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重刑犯在罪犯個性分測驗上的得分與罪犯個性分測驗的常模比較
采用單樣本t檢驗將重刑犯在罪犯個性分測驗上的得分與罪犯個性分測驗的常模在12個臨床量表上進行差異比較,結果見表1。
表1的結果顯示,重刑犯除了外傾、變態心理的人格特征與常模無顯著差異外(p >0.05),在罪犯個性分測驗的其他維度上均與常模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p<0.001)。
(二) 不同文化程度、判刑次數、婚姻狀況和家庭經濟狀況下的罪犯人格維度的方差分析
為考察重刑犯人格的變異特征,本研究選取文化程度、判刑次數、婚姻狀況和家庭經濟狀況幾個主要因素為自變量,應用方差分析技術探討這些變量對毒品犯人格特征形成的影響。
表2顯示,文化程度對重刑犯在聰敏、同情、從屬、波動、戒備、自卑、焦慮、變態心理分量表測驗得分有顯著影響;判刑次數對所有分量表測驗得分沒有顯著影響;婚姻狀況只對自卑分量表上的測驗得分有顯著影響;家庭經濟狀況對重刑犯在聰敏、從屬、沖動、自卑、焦慮分量表上測驗得分有顯著影響;對在文化程度上有顯著差異的分量表得分進行LSD檢驗,結果(表略)表明,總趨勢是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聰敏、同情、從屬逐漸提高,而波動、戒備、自卑、焦慮、變態心理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對在婚姻狀況上有顯著差異的分量表得分進行LSD檢驗發現,未婚比已婚、離異和喪偶的自卑感低,但比再婚的自卑感要高;對在家庭經濟狀況上有顯著差異的分量表進行LSD檢驗,結果顯示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的重刑犯在聰敏、從屬分量表得分大于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和家庭經濟狀況差的重刑犯,在自卑性和焦慮性分量表上的得分,家庭經濟差的重刑犯要高于家庭經濟好的和一般的重刑犯。
(三)多元方差分析的結果
多元方差分析的結果(表3)表明:文化程度與婚姻狀況的交互作用對12分量表沒有顯著效應;文化程度與家庭經濟的交互作用對自卑有顯著效應;婚姻狀況和家庭經濟狀況的交互作用對同情有顯著效應;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和家庭經濟狀況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對同情的影響達到顯著性水平。
(四)多元線性回歸的結果
分別以罪犯人格分測驗(COPA)的各維度作為預測變量,以文化程度、判刑次數、婚姻狀況、有無慢性病或殘疾和家庭經濟狀況作為自變量,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技術,結果見表4。
多元線性回歸的結果顯示(表4),文化程度對聰穎性有正向預測作用而家庭經濟狀況對聰穎性有負向預測作用,能夠解釋聰穎性的11.5%和12.2%;文化程度對同情心有正向預測能夠解釋同情心的19.2%,對從屬性和變態心理有負向預測分別能解釋從屬性和變態心理的10.3%和9.3%;判刑次數對波動性、戒備性和暴力傾向有正向預測,分別能解釋的變異量為8.7%,9.5%和9.1%;婚姻狀況和家庭經濟狀況對自卑性有負向預測分別能夠解釋的變異量為9.1%和9.5%。
四、討論
(一)重刑犯人格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表明,與成年男犯的常模相比,重刑犯存在一些不同于常模的人格特征。與成年男犯的常模相比,重刑犯在外傾性和變態心理兩個維度上與普通罪犯沒有顯著差異,重刑犯和一般罪犯可能都會表現的比較外向,某種程度上都存在變態心理,他們更傾向于敢于冒險,存有僥幸心理,做出一些違反道德和法律的事,而不計后果,還可能與罪犯的犯罪類型有關。重刑犯在從屬分量表上的得分大于常模,這與劉邦惠 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說明重刑犯由于罪行較重,刑期較長,對前途和改造較悲觀、失望,較容易形成被動、依賴,惰性增強,惟命是從的人格特征。由于重刑犯長期被強制改造,在封閉、限定的監獄環境中生活,容易形成缺乏主見、聽命于人、卑躬屈膝和唯唯諾諾的行為模式。在聰敏、同情、波動、沖動、戒備、自卑、焦慮、暴力傾向和犯罪思維分量表上的得分都低于常模,這也可能與不同類型重刑犯以及入獄時間有關系,有些毒品重刑犯他們在沖動、波動、自卑、焦慮和暴力傾向維度上的得分較其他類型罪犯如搶劫、盜竊、故意殺人等罪犯要低,而在聰敏、同情和犯罪思維維度上的得分要高一些。他們在作案前通常要細致籌劃、分工明確、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即使被抓住也表現很沉著冷靜,與警察斗智斗勇,為自己開脫罪名,不愿招供,這類重刑犯也是辦案民警較難對付的。
(二)重刑犯人格特征的影響因素
對不同文化水平的重刑犯在各人格維度上的分數的平均數進行F檢驗(見表2),結果顯示不同文化程度的罪犯在聰敏、同情、從屬、波動、戒備、自卑、焦慮和變態心理幾個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對重刑犯的人格形成和發展有重要影響。研究顯示,在入獄之前罪犯的人格特征就已經存在,并且在特定的條件(如不良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的缺失等)和罪犯的內在因素(品質低劣和人格障礙等)的影響下罪犯可由心理不健康轉化為犯罪心理。 對在文化程度上有顯著差異的分量表得分進行LSD檢驗,結果(表略)表明,總趨勢是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聰敏、同情逐漸提高,而波動、戒備、自卑、焦慮、變態心理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說明隨著罪犯文化程度的提高,罪犯的聰敏性、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以及換位思考的能力也逐漸提高。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罪犯遇事沉著冷靜、全面分析、認真考慮,同時能夠學會自我調節,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調節焦慮情緒,就會降低罪犯產生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可能性,能夠提高罪犯的身心健康。
對重刑犯判刑次數進行方差分析發現,判刑次數的多少對重刑犯的人格沒有顯著影響,有些重刑犯對判刑次數有種無所謂的態度,甚至拿判刑次數的多少來向其他人或同改來炫耀,用進出監獄次數的多少來顯示自己的能力。對婚姻狀況不同的重刑犯進行F檢驗發現,婚姻狀況只對重刑犯的自卑有顯著影響,LSD檢驗結果顯示,未婚比已婚、離異和喪偶的自卑感低,但比再婚的自卑感要高,說明婚姻不幸的重刑犯對前途失去信心和改造的希望,對自己也自暴自棄,感覺什么都不如別人,在監獄中改造也不積極,整天處于頹廢、失落的狀態,是監獄管教人員應該多給予幫助和疏導的對象,應該讓其多參加活動,多與他人溝通,多展示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幫助其重拾改造信心。
對家庭經濟狀況不同的重刑犯進行F檢驗得出,家庭經濟情況對重刑犯聰敏、從屬、沖動、自卑和焦慮有顯著影響,進行LSD檢驗發現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的重刑犯在聰敏、從屬分量表得分大于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和家庭經濟狀況差的重刑犯,在自卑性和焦慮性分量表上的得分,家庭經濟差的重刑犯要高于家庭經濟好的和一般的重刑犯;說明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的重刑犯更努力改造,遵守規范的要求,和同改間的關系也更加和諧,對改造也更有信心,想通過努力改造來盡早的回歸社會。家庭經濟差的重刑犯更加焦慮和自卑,擔心自己的家庭,覺得什么都比別人差,心理落差感大,對自己和未來的生活沒有信心,自暴自棄,甚至“破罐子破摔”等等。
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和家庭經濟狀況與人格的交互效應分析結果表明,文化程度和婚姻狀況的交互作用對各分量表沒有顯著效應,說明文化程度和婚姻狀況分別影響重刑犯的人格,不存在交互效應;文化程度與家庭經濟的交互作用對自卑有顯著效應,說明使罪犯產生自卑心理的有多方面因素,包括文化程度較低、家庭經濟狀況較差以及兩者的交互作用。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和家庭經濟狀況三者的交互作用對同情有顯著效應,文化程度較高、家庭經濟狀況較好、婚姻狀況較幸福的重刑犯由于受過良好的教育,可能會有較強的接受能力,以及較好的適應改造的能力,能夠理解其他同改,與其他同改有較和諧的人際關系。
多元線性回歸的結果顯示,文化程度對聰穎性有正向預測作用而家庭經濟狀況對聰穎性有負向預測作用,說明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接受文化知識的增多,視野更加開闊,邏輯思維及理解能力都會提高,使人變得更加聰明有智慧;而家庭經濟較差的人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拼搏奮斗來接受更多的知識來改變目前的貧窮的狀態,他們在學校或者單位可能會表現得更積極主動。文化程度對同情心有正向預測作用,對從屬性和變態心理有負向預測作用,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不但能接受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同情他人、理解他人及換位思考的能力,同時會更加有主見,不會人云亦云。除此之外還可以學習一些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判刑次數對波動性、戒備性和暴力傾向有正向預測作用,隨著罪犯判刑次數的增多,其在監獄中的情緒波動性會增加,其他同改如果做出了一些自己看不慣的事,就會大發脾氣,對其言語攻擊有時甚至大打出手,做出傷害其他同改的行為,同時他們會多疑、不信任他人,戒備心很強,認為其他同改對自己都不懷好意,有目的的與自己交往,這類罪犯與其他同改的人際關系可能會很糟糕;婚姻狀況和家庭經濟狀況對自卑性有負向預測,婚姻和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好的罪犯會比較有自信,他們對改造充滿信心,會積極改造,服從管理,爭取早日回到家庭,回歸社會。
綜上,本研究發現,重刑犯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和人格缺陷,這與國內其他同類研究的結果相一致 。重刑犯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了解重刑犯人格特征及與其犯罪密切相關的因素,對于闡明重刑犯與普通罪犯的人格差異,探討重刑犯犯罪的內部心理機制有重要意義,同時有助于監獄開展針對性的心理矯正與干預策略,提高教育改造效果,使重新犯罪率大大下降,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