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秒珊
(廣東省汕頭市中心醫院中醫內科廣東汕頭515000)
擇80例我院于2014年中,接收入院的胃炎患者。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在25至58歲的范圍之內,平均(46.2±11.9)歲。經臨床診斷,80例患者均屬于胃炎患者,其臨床癥狀均表現為:腹脹、上腹部疼痛以及嘔吐等。分析其患病類型,可知:萎縮性胃炎患者,共計42例;慢性胃炎患者,共計38例。將80例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組均40例。兩組在患病類型、年齡以及入院時間等方面上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均不具備任何的統計學意義(P>0.05)。
1.2.1 伴合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
1.2.2 伴合有心肺功能不齊全的患者。
1.2.3 具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
研究組行"中醫疏肝治療",即:給予患者疏肝中藥湯劑。其處方為:木香,6克;柴胡,10克;香附,6克;谷芽,10克;砂仁,6克;甘草,3克;麥芽,30克;青皮,10克;延胡索,10克;郁金,10克。用藥方式為:煎煮取其湯汁飲服。1劑/日,早晚各服用1次。
對照組,行西醫治療,即:給予患者"多潘立酮片+枸櫞酸鉍鉀"藥物治療。前者的用藥劑量為:10毫克;用藥方式為:口服(于餐前進行服用);3次/日。此藥物產自北京市"悅康國集團";國藥標準字號:"H20045466"。后者的用藥劑量為:220毫克;用藥方式為:口服(于餐前服用);2次/日。該藥物由海南省"海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并提供;國藥標準字號為:"H20094059"[3]。
注:于治療的整個過程中,需告知患者要禁食生冷、辛辣以及油膩性的食物,以保障藥物的服用效果。
選取"SAS自評量表",分別對兩組的焦慮狀況進行科學的評分,并對兩組的評分結果作出詳細的對比剖析。
分析并評定兩組的治療效果,即:
顯效。嘔吐以及胃痛等臨床癥狀均全部消失;炎性反應大幅度減少。
有效。嘔吐等臨床癥狀得到較好的控制;炎性反應減少。
無效。臨床癥狀未得到有效的緩解;炎性反應增多。
此外,還需對患者于治療中出現的不適癥狀進行詳細的觀測并統計。
本次調查的所有數據均以SPSS 20.0軟件,對其進行分析與研究,比較以t作為檢驗標準;計數資料的比較經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
對照組于治療前/后,SAS評分無明顯變化,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治療之后的SAS評分,則顯著低于治療前。針對治療后的SAS評分,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療效的對比分析表
結合表1數據,可知:研究組在通過治療之后,治療效果達到顯效程度的患者,共計17例;達到有效程度的患者,共計21例;達到無效程度的患者,共計2例。本組治療的有效率,高達95.0%。
而對照組達到顯效程度的患者,則僅有13例;達到有效程度的患者,共計18例;無效患者,高達9例。本組治療的有效率為77.5%[4]。
兩組相比,研究組治療的有效率(95.0%),顯著高于對照組(77.5%)。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過程中,研究組無1例患者出現頑固性便秘的癥狀,但有2例患者出現輕度腹瀉的不適癥狀。本組不適癥狀的發生率為5.0%。
對照組出現輕度腹瀉不適癥狀的患者,共計4例;出現頑固性便秘不適癥狀的患者,共計3例。本組不適癥狀的發生率高達17.5%。
對比兩組不適癥狀的發生率,可知:研究組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即:5.0%vs.17.5%。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5]。詳情請見表2。

表2 兩組于治療中出現不適癥狀的對比分析表
綜上所述,由于胃炎患者的治療周期都比較長,所以,對于大部分患者來說,其所承受的痛苦都是比較大的,而由此引發的,也是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使得患者無法積極的配合到醫護人員的診療過程中,進而直接性的降低了藥物治療的效果。對此,為有效提高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同時也為了保障患者于治療過程中的人身安全,我們需選取中醫疏肝法,來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從中醫學上看,胃炎的發病機制為:肝主疏泄,可起到調節情志以及脾胃的雙重功效。若肝氣不疏,則較易讓人體誘發胃炎、肝氣犯胃以及脾胃失等病癥,且其也能夠讓患者出現抑郁、煩躁以及焦慮等負面情緒。故此,中醫認為:需從疏肝的方面上,對胃炎患者進行治療,以達到調節患者脾胃以及紓解肝氣的作用[6]。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中藥湯劑,則具有疏肝解郁以及理氣透邪這兩種功效。從湯藥的成分上進行剖析,可知:柴胡入肝,可改善患者氣血,將其和厚樸以及郁金等中藥配合在一起,可達到調和脾胃、清心解郁以及理氣疏肝的目的,進而能起到對胃炎患者的病情進行良好控制的作用。從本次研究所得的結果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組治療的有效率(95.0%),顯著高于對照組(77.5%)。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SAS評分,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從不適癥狀的角度上看,研究組的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而言之,中醫疏肝法在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療效,且其用藥的安全性也相當的高[7]。
[1]馬力.中醫疏肝法治療胃炎的臨床分析35例芻議[J].中外健康文摘,2013,(48):257-258.
[2]劉德昭.胃炎治療中應用中醫疏肝法的價值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3,(50):50-51.
[3]謝富書.胃炎治療中應用中醫疏肝法的價值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9):77-78.
[4]黃家揚.中醫疏肝法治療胃炎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10):95-96.
[5]陳睿.胃炎治療中應用中醫疏肝法的價值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2):38-39.
[6]田力中.中醫疏肝和胃法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34例[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7):159-159,162.
[7]黃志虎,徐海英.中醫疏肝法在胃炎治療中應用價值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