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玉
膽漏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肝膽手術后并發癥,在臨床上,膽漏又被分為膽外漏和膽內漏[1],是指人體中的膽汁無法通過正常的途徑進行持續流出的現象,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死亡。因此,尋找膽漏發生的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膽手術后膽漏患者共4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患者的肝膽手術類型又分為肝外傷手術發生膽漏9例,結石性膽囊切除術發生膽漏11例,膽總管切開引流術發生膽漏8例,肝內管結石切開術引流發生膽漏7例,其他手術類型5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26~76歲,平均(50.21±3.77)歲。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有效的膽漏治療,具體措施如下:對手術后未拔除引流管的患者,繼續使用引流管引流膽汁,并禁食,給予常規性抗感染、抗炎藥物治療[2]。若患者已拔除引流管,則重新放置引流管,且采用負壓引流的方式進行引流[3];若患者在放置引流管后出現病情加重,則立即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對乳頭擴約肌進行切口處理,并在其內部建立引流支架和鼻膽管引流管[4]。
1.3 觀察項目 若患者出現以下癥狀,則表示患者發生了膽漏狀況。(1)對患者膽管進行造影術,發現造影劑外露[5]。(2)術后出現明顯的腹膜刺激征,并且再次手術發現膽汁[6]。(3)患者的腹部傷口或是引流管出現1周以上的膽汁液體[7]。
對患者進行為期5個月的定期隨訪檢查,結果顯示2周內治愈27例(67.50%),第3周治愈10例(25.00%),第4周治愈2例(5.00%),共計39例患者治愈,治愈率為97.50%;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2.5%。
膽漏發生的原因分析顯示:(1)因術中膽管受到損傷,且未得到及時處理而引發膽漏的患者為7例,占17.50%;(2)因未對已斷裂的膽管進行結扎處理或結扎不牢固而引起膽漏的患者為6例,占15.00%;(3)因術后竇道造成的缺陷而引起膽漏的患者為5例,占12.50%;(4)因創面感染而引起膽漏的患者為5例,占12.50%;(5)因引流管放置不夠嚴密而引起膽漏的患者為6例,占15.00%;(6)因膽管縫合不合理而引起膽漏的患者為6例,占15.00%;(7)因遺漏副膽管損傷而引起膽漏的患者為5例,占總量的12.50%。
3.1 產生膽漏的原因分析 影響肝膽手術后發生膽漏的相關因素較多,其中,主要與主治醫生的手術技能有關:(1)術中膽管受到損傷,且未得到及時處理。由手術操作者的不規范性,導致手術中的麻醉效果不理想、解剖體變異等狀況的出現,進而較易損傷膽管,若手術操作者未及時發現損傷膽管,不對其進行處理,則較易并發膽漏狀況。(2)未對已斷裂的膽管進行結扎處理或結扎不牢固。據相關臨床醫學研究顯示,發生膽漏狀況的患者多是嚴重肝破裂傷的患者[8],其肝臟創傷面均較為嚴重,而這類患者的膽汁較易與血液混合,不易被發現。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醫生經常著重于幫患者止血,而往往忽視了患者的膽管。在患者的肝臟創傷面被有效改善后,膽汁分泌才會迅速增加,若醫生在之前遺漏了對膽管的處置,則較易在此時發生膽漏。(3)術后竇道造成的缺陷。在肝膽手術后,若患者的體質虛弱,比如有貧血、糖尿病等癥狀,極易影響引流管的竇道形成,進而發生膽漏現象[9]。(4)創面感染。若患者的膽管已發生破裂、壞死,而又未進行及時處理,其創傷面較易被感染,如發生破裂、滲透等狀況[10]。(5)引流管放置不夠嚴密。若術中引流管未放置在正確位置,較易導致膽道堵塞或膽管內部壓力急劇增加,進而形成膽漏。(6)膽管縫合不合理。若患者的肝膽手術選擇不當,膽端有過多的游離物,且膽管的縫合操作不當,則極易引發膽漏。(7)遺漏副膽管的損傷。副膽管是人體肝臟部位中重要的解剖學變異,據相關臨床醫學研究顯示,其出現率多為5%,且多發生在肝臟的下部段位,因此,其較易被忽略[11]。
3.2 針對膽漏的有效預防措施 膽漏后果十分嚴重,因此對其現象進行及早的預防是十分重要的。而預防工作的展開,大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術前,醫生應全面掌握患者的病理情況,了解患者的膽道梗塞原因。除此之外,醫生應向患者詳細詢問以往病史及其過敏性藥物,根據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手術模式,如對于年齡稍長的患者,應延長拔管時間,并在拔管前對其進行造影術等[12]。(2)術中,對可能發生斷面的管道均進行盡可能的結扎,且結扎牢固。對存在膽道損傷的患者,應做到處理明確,并放置適合該患者的膽道引流管,以此保證引流管的安全、通暢。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醫生應注重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且熟悉人體每一個膽道的解剖結構。在手術操作的過程中,做到手法輕柔,且全面排查每一個膽管,以防止因手術操作而導致膽漏。在對創傷面進行縫合的同時,應盡量采用無損傷性或較小創傷性的針線。(3)術后,在對患者進行關腹之前,應用生理鹽水仔細地對患者的創面進行清洗,并觀察其紗布是否有被黃染的狀況。(4)患者在進行完手術之后,應加強營養,每日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及熱量,以此提高自身的疾病防御能力,更快促進創傷面的愈合。
綜上所述,影響肝膽手術后發生膽漏狀況的相關因素較多,其中,主要以主治醫生的手術技能有關。因此,對膽漏的發生重在預防,只有手術醫生在術前熟練手術操作、且有充分的術前準備,才可有效預防膽漏。
[1]何國建.肝膽外科手術后膽漏的原因及防治探討[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6):2606-2607.
[2]吳青松,凌亞非,王建南,等.肝膽手術后膽漏的原因及處理對策[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0,10(2):81-83.
[3]李兆堂.肝膽手術后膽漏臨床分析與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7):3944.
[4]陸山.肝膽外科手術后膽漏原因分析及治療手段[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10):87-88.
[5]程翔,李科,吳雨哲,等.肝切除術后膽漏危險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3,28(11):850-853.
[6]朱衛文.肝膽外科手術后膽漏的原因及防治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7):122-123.
[7]谷化劍,陳俊華,馮賢松,等.肝膽疾病術后膽漏發生原因與處理方法的分析[J].腹部外科,2012,25(1):16-18.
[8]顧斐斐,李麗,孫麗萍,等.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根治性切除術后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28(12):22-24.
[9]饒尚銳,潘忠良,石錚,等.腹腔鏡膽總管一期縫合術后膽漏的多因素分析——血漿白蛋白水平是膽漏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11):982-984.
[10]原春輝,修典榮,蔣斌,等.肝移植術后膽道并發癥危險因素和診治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13,51(6):499-503.
[11] Sadamori H, Yagi T, Matsuda H, et al. Intractable bile leakage after hepa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359 recent cases[J].Digestive Surgery,2012,29(2):149-156.
[12] De Jong E A, Moelker A, Leertouwer T, et al.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in patients with postsurgical bile leakage and nondilated intrahepatic bile ducts[J]. Digestive Surgery,2013,30(4/6):44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