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銘玉
內容摘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語料庫語言學為英語教學帶來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變革。本文探討了語料庫語言學對英語詞匯教學的作用;論述了語言“自然發生數據”對語法教學的指導意義;通過分析語言搭配闡述了語料庫語言學在翻譯教學及文學教學等領域的應用。
關鍵詞:語料庫 語言學 英語教學
語料庫語言學(corpus linguistics)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它有自己獨到的理論體系和操作方法。由于語料庫語言學立足于大量真實的語言數據,對語料庫所作的系統而窮盡的觀察和概括所得到的結論對語言理論建設具有無可比擬的創新意義。語料庫語言學是通過電腦收集、分析大量語言數據來進行語言研究的一門重要技術手段和方法。20世紀90年代以來,語料庫語言學給語言研究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其中語言教學是廣泛運用語料庫的領域之一Leech指出。語言教學與語料庫研究之間已形成一種相互結合、學科共進的局面。現代語料庫語言學興起于20世紀中期,近幾十年來在語言研究和語言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逐漸成為語言研究中的一門顯學。這對英語教學產生了深遠影響。與喬姆斯基的《句法理論》探尋語言認知模式不同,語料庫語言學以語料分析為基礎,試圖呈現詞匯、語法、對話、篇章、翻譯等各語言層面的規律。這些數據源于真實語境,呈現的規律接近語言行為事實,對英語教學的指導更具針對性。
一.語料庫語言學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礎。在傳統課堂上,教師花較多時間講解單詞的音形義,督促學生強化記憶。學生掌握的詞語意義和用法往往過于單一、死板,運用起來捉襟見肘。有些學生甚至找漢語中的對等詞來記憶,不僅浪費精力,而且易造成誤解。現實語境中的詞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于和其他詞語的搭配中,并產生共有意義。正如J·Firth所說,“由詞之結伴可知其詞”。這在語料庫語言學中被稱為詞語的“結伴關系”或“共現關系”。基于統計學上的定量分析,只要一詞與另一詞的共現頻率達到一定標準,它們之間即可被認定是搭配關系。查爾默將詞語搭配進一步界定為“以等同形式超過一次重現,并構成良好語法的詞匯系列”,兼顧了搭配中的語法因素。兩種說法都突出了掌握搭配對詞匯學習的重要作用。學習者最終能否掌握英語,關鍵在于能否熟練運用典型搭配。現代語料庫的應用可以使詞匯教學不再局限于單詞的孤立講解。教師通過鮮活的語料呈現,可使學生感悟到詞匯因搭配而產生的意義,從而大大改善教學效果。
語料庫語言學在詞匯教學中運用的基本方法是:輸入要講授的詞作為“節點詞”進行搜索,提取該詞在語料庫中所有的搭配詞。在每行索引中,節點詞居中呈現,左右構成其語境的詞語被稱為跨距(教學中可按照詞的數量設置跨距的長度)。統計中,教師要把偶爾共現的詞排除掉。只有那些與節點詞反復共現的詞才被認定是典型搭配。事實證明,節點詞的意義正是“存在于與之結伴的別的詞項之中”,正是典型搭配賦予了它豐富的含義。教師通過對典型搭配分析,可以呈現節點詞的含義和用法,加深學生對該詞的印象。當前,將語料庫引入詞匯教學不僅可以將教師從繁瑣的詞匯講解中解脫出來,提高教學效率,而且便于學生由被動學習向研究型學習轉變。
二.語料庫語言學在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在當代語料庫語言學家辛克萊(Sinclair)看來,語法與詞語是一種“相互滲透”的關系。詞語具有意義潛勢,同時,在搭配和用法上也具有語法潛勢。兩種潛勢都在語言交際中呈現出來,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詞匯和語法機制。這種機制在語言使用中被稱為“共選關系”,即“一定的詞語和意義總是以一定的語法形式表現出來;一定的語法結構也總要以最經常和最典型的詞語來實現”。因此,詞匯教學和語法教學是密不可分的。語料庫對詞匯教學的作用也同樣體現在語法教學中,并對傳統語法教學理念形成挑戰。傳統語法教學秉承“規定性語法”教學模式,著重講解句法結構。與此不同,基于語料庫的現代語法教學更加側重語法與詞匯意義的“共選關系”。更傾向于“描述性語法”的教學理念,用大量生動的自然語料來呈現詞句搭配中的語法規則,更加注重語言運用的區分度和準確性,使學生接觸到更多地道的英語,增強學生對語言交際的感知力。通過語料分析可以看出,在語言交際中,句式的選取往往不是為了驗證或運用某個句式而是對其進行詞語填充;相反,人們總是為了準確表達某個意義而隨機選取最合適的詞匯和句法結構。意義永遠是第一性的,形式是第二性的。
語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真實的語言。有些語法學家依靠個人直覺,“為說明和論證某種理論框架而杜撰和自造的句子沒有太大的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很可能會將人為的結構強加于實際語言運作,會對真實語言運作產生曲解”。為避免這種人為的杜撰和扭曲,現代語法教學多采用口頭或文本中出現的真實語料作為語法講解的依據,這就是Sinclair所說的“自然發生數據”。這種教學“不受傳統語言學理論中許多先入為主的觀念束縛,借助大量自然發生證據,可望發現語言運作的許多內容和機制,對語言使用做出新的描述與解釋。”這種新的描述與解釋不僅能夠將學生從大量的句法結構記憶中解脫出來,也能使語法學習充滿了樂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語料庫自行分析總結句法規律;通過研究句式的演化趨勢,還可以預測未來語言的發展態勢。這樣一來,語法教學就不再是灌輸式講解,而是轉變成探討性研究了。盡管在韓禮德看來,語法是一種封閉系統和有序結構,但由于詞語搭配是線性的,詞匯運用是靈活開放的,因此,語法規則也應該是動態呈現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現實發生的數據”還原語法原本的活力。
三.語料庫語言學在英語教學其他方面的運用
隨著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入發展,僅僅依靠雙語詞典輔助英漢翻譯已很難滿足實際需求。這已成為制約翻譯事業發展的瓶頸。基于雙語語料庫的機器輔助翻譯則成為提高翻譯效率的重要突破口。在計算機輔助翻譯中,可以利用平行語料庫,通過抽取英漢“翻譯等價單位”(TEP)來提高翻譯速度。同時,從語料庫源語言和目標語言文本中抽取穩定共現的多詞組合單位,還可以大大提高雙語詞典編纂的效率,減少雙語詞典編纂的勞動強度。
語料庫提供的自然口語數據和鮮活文本可以為文體學和修辭學的教學研究工作提供豐富的素材。通過搜索某個關鍵詞,調取語料庫中一定范圍的文本,進行語義韻分析,即可對該文本做出修辭方面的判斷。若是文學文本,還可就此進一步推斷文本的寫作背景、社會環境及作者的思想傾向、立場等。由此可見,語料庫在閱讀理解、語篇分析、文學鑒賞教學中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給課堂帶來活力。
四.結束語
信息技術的進步和語料庫語言學自身的發展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了深遠影響。語料庫語言學在詞匯教學、語法教學、翻譯教學、語言學教學、修辭教學、文學鑒賞、教學法乃至詞典編纂等諸多領域都將得到廣泛運用,并帶來英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革新。它對傳統教學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再造。使得課堂教學信息量更大,文本和聲音素材更豐富;學生學習更具自主性和創造性;教師駕馭課堂不再局限于刻板講解,更多的是呈現、引導、參與和評價。同時,語料庫語言學的運用也會大大提高日常翻譯、寫作和編輯工作的效率,必將對英語教學的全面革新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何安平.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10.
2.黃昌寧.語料庫語言學.商務印書館.2002.4
3.英語語料庫語言學導論.邁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