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軍芬
內容摘要:小說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是較難把握的一大專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感悟和思考。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可以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情境創設,陶冶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感受作品所賦予的美。它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的質量。本文根據平常嘗試總結了小說情境教學的四個小策略,與同行共享。
關鍵詞:初中語文 小說 情境教學 體驗與興趣
課堂引入創設情境,有利于渲染氛圍,贊可夫曾說過“教學法一旦可以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將情境教學利用到小說教學過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但是從當前初中語文小說教學情境教學的情況來說,還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下面本人就結合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一些情境教學如何在小說教學中得以應用。
小說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僅占有較大的比重,而且也是較難把握的一大專題。入選語文課本的小說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風格流派不一,給學生提供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小說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現在有些學生在閱讀小說時只是一味地追求情節,過于注重娛樂性,這樣單純地追求新奇往往會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小說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感悟和思考。如今,開展的如火如荼的新課改,對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提出了質疑。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可以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情境創設,陶冶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感受作品所賦予的美。它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的質量。同樣,在初中語文的小說教學中情景教學也不失為一個值得借鑒的方法。
課堂引入創設情境,有利于渲染氛圍,贊可夫曾說過“教學法一旦可以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將情境教學利用到小說教學過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但是從當前初中語文小說教學情境教學的情況來說,還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下面本人就結合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一些情境教學如何在小說教學中得以應用。
一.當前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語文小說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情境創設不合理,與教學需要不符
不管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當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從當時的現狀看來情境教學過程中情境創設不合理。一是情境創設與教學目標的實現相脫離,有些教師在小說教學中一味追求情境創設的形式,沒有把教學的實際需求。二是情境創設過程中過于注重模仿,忽視其靈活性。這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思維和情感。
2、情境創設具有隨意性,缺乏實效性
首先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創設情境的應用不當,有時候老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會在多媒體應用上大費周章,但是顯得本末倒置,適得其反。這也就說明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不是萬能的。再次,有些過分追求創設情境形式的多樣化,可能在一節課中使用好幾種的情境創設方法,使得課堂凌亂不堪,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
二.如何在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創設有效的情境教學
(一)有效的教學情境必須滿足以下幾點:
1、情境利用的目的應當明確,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必須要防止僅為增加課堂氣氛而使得整個課堂流于形式,沒有達到教學的目標。
2、必須把握住學生的學習起點,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水平,如低年級最好采取較多的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的形式創設合適的情境,而高年級可能需要教師創設一種真正的問題情境。
3、必須與學生的背景知識、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有助于學生認識知識,提高體驗和理解知識的能力。
(二)小說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方法
小說情境教學創設的方法有很多,因此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將幾種創設情境的方式進行融合,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激趣性:課堂導入設置合理情境
常言道“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一半”,往往一個好的導語對這堂課至關重要,小說教學也不例外,導語具有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課文內容和理解的知識。在富有感染力的導語中,整堂課就有了良好的氣氛,不僅教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聽得也是全神貫注。比如,在講解名著《水滸傳》時,首先播放一首劉歡的一首歌《好漢歌》,隨著高亢的“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學生的情緒也就立即被調動起來,甚至一些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吼”出來,這顯然創造了一種情境。再比如說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可以這樣設置一段開場白: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初二學過的一篇小說《變色龍》么?請大家認真回憶一下《變色龍》中的“變色龍”指的是誰?又為什么將他稱為變色龍呢?在學生回答之后設置一個疑問:那么在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中有沒有類似那樣的一個變色龍呢?此時,學生的好奇心就被調動起來,進而就可以帶著這樣的問題進入今天的教學。
2.思考價值:設置有效疑問創設情境
眾所周知,初中生很重要一個心理就是好奇,尤其是在小說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創設情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思考。在講授魯迅《故鄉》時,結尾處“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面對這樣一句深奧的話,學生很難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創設情境,結合小說主人公的經歷提問:文章中的“路”代表什么呢?此處提到的“希望”和“路”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由此引導學生思考,理解這句話的哲理。再如《老人與海》這篇小說也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法來啟發學生思考,加深對小說思想的理解。“這篇小說主要講的是誰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塑造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小說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表各自的觀點,有人會認為小說思想意義簡單,就是一個失敗者的形象。但也會有人不這么認為,桑地亞哥雖然失敗了,但他是精神上的勝利者,他鍥而不舍、永不言敗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通過這樣的思考和分析,我們對小說的理解就會更加得透徹深入。
3.體驗性:通過角色扮演創設情境
初中生另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好動,而小說的故事性都很強,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在學習完一篇小說之后,組織學生創設活動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扮演小說的角色,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小說中人物的形象特點以及心理變化等過程。譬如在《最后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幾組,分配給每個小組不同的文章情景,讓小組成員實際表演出來,讓學生演一出短劇。再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故事的情節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選出四名學生分別扮演父親、母親、叔叔和作者,比如開始時父親扮演者不斷地重復:“唉,如果于勒就在這條船上,那會多么叫人驚喜啊!”父親盼望于勒歸來真的是對親人的期盼嗎?在后面故事情節扮演可以看出這種期盼只是希望于勒給家里帶回金錢。但是當演到父親“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顯然此時父親對于勒的態度已經發生轉變,與之前的期盼心情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他們的親情關系受到金錢的腐蝕。從而可以揭示出文章的思想: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這樣這個表演使學生在娛樂中學到了知識。
4.數字化:多媒體展示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的核心就是創設情境,盡可能接近原文的情景。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等特征,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文章,使學生融入其中。在講授新課或者是講授完畢之后,可以找出文章的視頻短片或電影,播放給學生看。例如在學習《孔乙己》、《社戲》、《范進中舉》等篇目時,都能找到相關的視頻,或是電影或是戲劇。通過這樣直觀的觀影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的內容和主題。比如針對《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他們結合課文中環境描寫“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的語句看課件中的情境畫面認真體會,學生不僅能體會到天氣的寒冷、環境的惡劣,還能體會到當時氣氛的嚴峻緊張。這樣的情境展示給學生帶來的感受要比純粹的文本描述強烈得多,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印象也越是深刻。
總之,情景教學作為初中語文小說教學的一種新型方式,具有其優勢,也是值得教師借鑒的一大方法。教師不僅要在教學形式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情在境中”,讓學生能生情、動情地學習,才會出現學習效果;還要在教學內容上將情境放在有感情、能感染的場景中,實現“境在情中”,形象逼真而愿意學習。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離學習更近,離小說更近,也離真實的自我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