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桂豐
摘 要:對體育公開課和常態課的爭議歷時已久,有的教師排斥公開課卻又上不好常態課,這個矛盾的出現正是對兩者的利弊未能有效揚棄所致。我們有必要對公開課和常態課之間的關系加以梳理,給兩者以準確定位,在揚棄之間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出路,從而開辟教學研究新思路。
關鍵詞:體育;公開課;常態課;揚棄;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2-0040-02
一、公開課和常態課的差別
首先,教學目的不同。任何公開課都服從一定的目的,或突出學術研究,或突出教學指導,或突出考核評價。公開課更多考慮的是教學研究、課改方向還有教師的授課能力等特定目的。而常態課是按日常教學規劃進行的,以完成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為主要目的。
其次,教學定位不同。公開課總是力求實現教學內容和方法等各環節的最優組合,具有教研交流、優質示范、前瞻導向的作用,往往較為全面地體現教與學的創新。相對而言,常態課則更側重于某一方面,不求面面俱到。可以說,公開課是立體的,而常態課是平面的。
再次,教學呈現不同。公開課在教學方式、手段等各方面的呈現往往較常態課更精細多彩,畢竟公開課帶有示范性和藝術性,要有一些與眾不同的亮點,不做精心呈現,隨隨便便,也是對聽課者的輕慢和不尊重。一般來說,一節公開課所需的工作量往往超出常態課數倍,要求每節常態課的呈現都像公開課一樣精細多彩,恐怕不太現實。
二、公開課和常態課的聯系
首先,常態課是公開課的基礎和目標。公開課中,教師在展示自己的魅力和底蘊的同時,也在體現平時常態課中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種長時間的積淀,沒有師生在常態課上養成的良好習慣和積累的扎實基礎,就不可能有公開課上讓人嘆服的效果。反之,公開課如不以常態課作為基礎和目標,勢必成為中看不中用、為研究而研究的作秀課。
其次,公開課是常態課的提升和重塑。由于常態課是一種日常課,因而課堂中出現的有待完善反思的問題也多。這靠教師一己之力常常難以解決,而通過公開課這種特殊的教學形式把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展現出來,在集體的智慧下,往往能得到較好的改進和完善,再將改進和完善的成果移植于常態課,便可使常態課得以提升。
再次,在公開課準備過程中教師也常有自我反思和教學智慧生成,在聽取同行建議的過程中更有思維的碰撞和理念的啟發,這些都可以促使教師自覺不自覺地去改進和完善常態課。顯而易見,公開課其最終指向都是常態課,都是為常態課的發展服務。
三、公開課和常態課的融合
綜上所述,公開課和常態課既存在差別,又相輔相成。公開課代表著常態教學的理想狀態,它源于常態課,又高于常態課。好的公開課里面會有常態課的“務實”跡象,好的常態課也常有公開課的“用心”印痕,我們主張常態課向公開課學習,公開課向常態課靠攏,在揚棄之間相互融合。
首先,各級教研單位可以經常進行隨機觀議常態課,以“不具威脅的方式”來觀察課堂,及時發現問題,開展討論研究,形成一定的認識。
其次,把形成的認識成果以公開課的形式展現出來,再次研究討論,解決疑惑,更深層次地發現新問題。
再次,把公開課成果推行于常態課中,仍然通過聽評常態課了解嘗試情況,然后發現新的問題,再探討,再示范。如此循環往復,不斷改進和完善。
在公開課與常態課的相互融合過程中,各級教研單位應多從“引領”上下功夫,在實踐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輕賽重研。眾所周知,不少學校把公開課的獲獎與教師的職務職稱等切身利益掛鉤。為了獲獎,一些教師不惜包裝作出“完美”的課來參賽。當然不排除大多數課堂并未因此而作假,也不排除“賽課”的巨大價值,但至少,帶有功利因素的賽課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真實的失落。真實的公開課不會完美無缺,總會有一些問題暴露出來,從而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并在今后的常態教學中加以改進,這也是組織公開課的意義。我們主張公開課要輕賽重研,不求最好,但求解決問題。如在課題選擇上,可選擇大家感覺困惑的共性問題,采取同課異構或專題研究的形式,以交流探討、改進創新為目的,淡化比賽評獎職能,減少功利因素,削弱作假動機。
第二,輕華重實。某些體育公開課,課堂上花樣百出,熱鬧非凡:學生時而角色表演,時而毫無效果地小組討論,有的老師把電腦都搬到操場上……其實大道至簡,公開課最重要的評價標準是看教學是否具有實效性和可行性,不符合標準的應一律拿下,讓虛有其表的作秀課無處藏身。公開課要體現常態教學的樸實、簡單和實用,要便于普及,讓廣大教師覺得可看、可學、可用,這樣才具有研討和借鑒意義。比如在教學內容上,不要過于表演化,應多以實用性較強的田徑、球類等為主。在器材方面,可改造、自制或選用常見性的輔助用具。
第三,輕評重議。有的聽課者專看開課者之失,以偏概全,甚至由一時之失導致對執教者的整體否定。這種“以課論人”的現象造成很多教師不敢讓公開課常態化。我們主張公開課要“議課重于評人”,評議針對的重點不是執教者,而是課堂上有研討價值的問題。比如,體育課練習密度不夠,評課可能說教師經驗不足、能力欠缺。而議課則重在分析密度不夠的原因,比如練習隊形是否合理?什么教學環節可以大膽取舍?在這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議課的主要任務,執教者不是我們評價的對象,課的成敗也不必糾纏,而是思考如何改進和創新。只有這樣的議課,教師才能放下負擔,更好地讓公開課接近常態課,上出常態課的味道。
參考文獻:
[1]王桂江.淺析常態課、公開課、觀摩課的定義及其關系[J].體育教學,2009(11).
[2]陳大偉.從公開展示課到公開研討課[J].師道,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