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杰
摘 要:投擲類教學,非但具有一定的高危性,而且它對學習和掌握投擲技術技能的要求也非常得高,對追求運動技能傳授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也非常得嚴。不苛求運動技術的細節,不追循過去競技體育教學的系統化,努力通過游戲化、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玩”的愉悅中,感知、體驗、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投擲興趣、運動技能和身體水平。
關鍵詞:傳統;現代;校園特色;投擲類游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2-0044-01
投擲類游戲要依據學校所在農村、城鎮的位置,依據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時空,擇時而動、擇機而發。作為70后體育人,我們大都經歷兒時和現代的投擲類游戲。但隨著長投項目、短投項目的高危性,使之離學校體育教學漸行漸遠、漸行漸思。如何重新定位投擲類游戲呢?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投擲運動呢?如何重新把投擲類項目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廣泛開展呢?本文僅從過去和現代的角度出發,思考投擲類游戲,希望能提供一份“悟”的感觸、“悟”的思索。
一、回憶傳統的投擲類游戲
兒時,由于條件的限制,愛玩的投擲類游戲也不少,常見的像“擲飛機”“摔炮”“摔四角”、打滴溜(陀螺)、打水漂等?!皵S飛機”,看誰制作的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時間長,滑行的姿態好看?!八づ凇保怯靡粡堒浖埊B成兩個孔的“摔炮”,用力揮臂摔腕,看誰的發出的“炮”音響。“摔四角”,是用一張紙或者兩張紙(牛皮紙、包裝紙等廢棄的軟紙或者硬紙),多次折疊或者十字放置,疊成一個有正反兩面的“四角”,兩人輪番摔打,看誰能把對方的“四角”打翻身,則可贏回對方的這個“四角”。打滴溜(陀螺),自制一個滴溜(陀螺)、一個鞭子,把鞭繩部分纏繞滴溜(陀螺)身上,在平地上快速抽回鞭子,使滴溜(陀螺)原地快速旋轉,然后用鞭子不停地或者間歇性抽打滴溜(陀螺),使它不斷地旋轉。打水漂,是在比較寬闊的水域(水坑、池塘、河面)上,用扁圓形的瓦片、石子等物品向水面投擊,看誰投擊的物品在水面上創造的漣漪多,或者在水面上滑行的距離最長?!盎貞洝边@些傳統游戲,對有效指導投擲教學與訓練不無啟發。
二、追捧現代的投擲類游戲
現代隨著科技的發達,各種健身類的、娛樂類的投擲游戲和趣味田徑項目的開發,引發了更多的人快樂參與投擲運動。如健身類的投擲游戲甩長鞭、打滴溜(陀螺),這種鞭和滴溜(陀螺),要比兒時玩的大得多,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力量,適用于少數人練習,它也是對傳統游戲的一種演變和拓展。娛樂類的投擲游戲像各種飛盤接力、投擲回旋鏢和回旋飛碟、磁性飛鏢盤等,它集健身娛樂、享受樂趣于一身,適用于各類人群。如國際田聯少兒趣味田徑開發的一些運動項目,如彩帶風阻軟球、安全投擲靶及飛鏢、少兒軟式鐵餅和鉛球、少兒軟式標槍、充氣橡皮實心球等,從器械到項目吸引著青少年兒童的心。如彩帶風阻軟球不受空間的限制,室內外均可開展;跪式前拋充氣橡皮實心球、助跑擲軟式仿火箭的少兒軟式標槍等,這些安全、趣味、高效的少兒軟式體育器材,有效地解決了學校體育投擲器械成人化、安全性能低、教學項目不新穎、學生鍛煉不積極等系列難題。這些投擲類內容的變革與創新,對學生、對投擲類運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三、創造性地開展具有校園特色的投擲類活動
傳承投擲文化,創造具有校園特色的投擲類活動,要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合情合理取舍,過去的教材不一定不可取、現代的東西有時又面臨著客觀因素的制約,所以我們在開展具有校園特色的投擲類活動時,應去繁就簡、就地取材、化廢為寶,積極主動的創造性地開展活動。如把軟質橡膠黏合,改裝成小火箭;把沙包裝上五顏六色的尾帶等開展創意投擲。當然,傳承投擲文化不僅僅是搞一次活動、推行一個項目就能解決的,它需要我們連續的、不間斷的對活動或者項目進行推進。如舉行一年兩次紙飛機大賽,開展沙包或者毽子擲遠、擲準月擂臺賽、學期總決賽,或者校園吉尼斯挑戰賽,等等,逐步形成系列、形成氣候、形成特色,積極推動和創造具有校園特色的投擲類活動,進一步營造“安全校園、環保校園、快樂校園、陽光校園”的投擲文化。
投擲類游戲是田徑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教學中開設投擲類游戲,首先體現的是一種趣味,在不改變投擲類教材性質和目的的基礎上,吸引學生參與、體驗,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鍛煉,為投擲后備人才提供儲備。
(河南省滎陽市第六小學 4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