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碩碩(南京師范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江蘇南京210042)
淺論高校民樂團與校園音樂文化建設
田碩碩
(南京師范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江蘇南京210042)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高校音樂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高校民樂團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加強高校民樂團建設對于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具有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
高校民樂團校園音樂文化
校園音樂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構成校園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傳承著大學美育教育工作的使命。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民樂團不僅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晶,而且是中外音樂和文化交流的產物。高校民樂團是高校學生社團的主體之一,已經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加強高校民樂團建設對于高校校園音樂文化的建設具有十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作為一種相對普遍教育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對于文化藝術高度繁榮的高校,校園音樂文化是校園眾多文化現象中的一種。高校民樂團作為學生活動中的一種文化的載體,既能獨立運用音樂文化,又能結合高校校園文化特點,從而成為推動高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開放多元的高校校園音樂文化
大學校園不同于中小學校園,在空間地域上是一個足夠開放的場所,在文化精神層面上與外界的交流十分廣泛。由于高校的相對文化程度高,思維方式也比較開放,因此,對于外界的新鮮事物接受具有足夠的包容性和足夠的開放性。同時,高校校園文化也需要外界的支持,再加上隨著計算機信息化水平的發展,音樂的交流及音樂文化的互相學習在現代社會更加方便和快捷,這一點更加凸顯了音樂文化的開放性。
高校學生處于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時期,他們能夠將各種元素吸收并加以融合轉換。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表現在他們對不同時期,不同類型,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風格的音樂的喜愛和追求上。不管是現代流行音樂還是傳統古典音樂,甚至是戲劇曲藝,在大學校園進行學術交流或者音樂活動的時候,都能夠引起學生高度的關注。由此說明高校校園音樂文化的多元性。
2.開放多元的高校民樂團
高校民樂團的成員在招募的時候是開放性地面向全校各個專業的學生,因此不同專業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又形成了一個多元的民樂團建制。高校民樂團由于每年都會有學生面臨畢業和入校,還具有成員流動性大的特點,因此民樂團成員會面臨聲部或配器的調整。一些同學甚至能做到“一專多能”,既能主奏一種樂器,又能兼奏其他樂器,滿足演出需要。如此多元化的鍛煉使他們比旁人具有更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不同挑戰。
民樂團可供選擇的演奏曲目相當豐富。高校民樂團大多選擇曲目都遵循以下四點:一是選擇優秀傳統曲目,這些曲目歷經千百年為人們所傳頌,經久不衰,富有深刻的內涵;二是選擇具有高校所在地濃郁地方特色的曲目;三是選擇根據本樂團實際情況所編配的最貼近大學生活的曲目;四是選擇一些由現代音樂素材改編的曲目。小小的四點要求在如此浩瀚的音樂寶庫中依舊有千千萬萬的選擇,多元的曲目排演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化和多元化。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體現。和諧、高雅的校園文化生活為高校學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因此高校校園文化的構建原則是高校民樂團建設原則的指向針。民樂團建設的原則是以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原則為基準,是校園文化建設原則的具體體現。
1.高校校園音樂文化的構建原則
在構建大學校園音樂文化時一般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營造“人本”校園音樂文化的環境;貫穿“人文”校園的文化精神;體現“人和”校園音樂文化價值。
營造“人本”性質的校園音樂文化:是樹立高校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最根本的源泉。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對藝術有充足的熱情和渴望,高雅的音樂作品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曾有人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音樂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之一,它是美育教育的組成部分,擔負著促進民族文化繁榮的重任。體現“人和”校園音樂文化價值:音樂不僅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而且能夠凈化人的心靈,進而提升人的精神層次,這不僅是高校教育的任務,而且是社會追求的最高境界。
2.高校民樂團的建設原則
高校民樂團的建設是在高校文化構建原則和宗旨上的發展。民樂團所選用的音樂作品都是高雅的,能夠幫助人心智的開發,提高審美能力的鑒定能力。因此,高校民樂團能夠健全大學生的人格,促進對學生性情的陶冶。
高校民樂團重要的就是能夠起到文化傳播的作用。高校民樂團常常作為學校代表與其他兄弟院校進行交流。這能夠將對于音樂的教育滲透到其他教育中,能夠讓美育教育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培養,進而達到和諧教育的目的。
在追求“人的和諧”的今天,高校民樂團從招新、訓練、排練到演出的每一步都追求和諧發展。人與人相處的和諧,聲部間的音色和諧,排演期間的合作和諧,交流演出中的傳播和諧……民樂團良好的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能夠充實自己,不斷促進他們之間形成和諧的關系,進而營造出和諧的校園氛圍。
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和高校民樂團都是音樂在高校的展現形式。音樂不僅是一種文化意志的靈魂,它集中并體現了所有情緒情感的積淀;音樂更是一種社會語言,它能夠影響社會的發展,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教育。
1.高校校園音樂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是指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大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社會競爭能力的提高,對于開發學生智力、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創新型人才也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而高校校園音樂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下來具有共同高校人文精神的體系。高校音樂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音樂教育能夠促進高校師生的身心健康。可以促進人情感方面的教育音樂在我國的發展具有很悠久的歷史,因此對于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音樂能夠培養高校師生高尚的情操和品格。音樂不僅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而且能夠凈化人的心靈,進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過音樂教育可以有效地對人的品德產生良好的影響。
第三,音樂可以培養高校師生的協作精神。培養大學生的協作精神是現代科技發展的要求。當今科技飛速發展,各門科學相互滲透,科學上的重要課題都涉及許多方面,個人的力量有限,極難單獨完成。因此,加強現代科技研究,就必須培養相互尊重、樂于協作的科學品德,通常情況下,音樂活動是一個比較具有協作性的團體活動。
2.高校民樂團的功能
高校民樂團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以其獨特的形式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高校民樂團能夠增強校園文化的育人和導向功能。民樂團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在給予學生音樂藝術熏陶的同時,使學生的思想觀念也得到啟迪和感染,讓他們在器樂表演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能逐漸內化為自己的價值、理想和信念。以此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高校民樂團能夠增強校園文化的協調功能。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民樂團通過排演具體的音樂作品,呈現出大量音樂作品主題是以情感為紐帶,強調欣賞作品時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的和諧統一。學生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獲得自我的教育和情感升華,在藝術氛圍中不知不覺中陶冶和完善自我人格。此外,通過民樂團的活動及對民樂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加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愛國責任感。
高校民樂團能夠增加校園文化的創新功能。教育科研論證,音樂教育中的器樂訓練能使學生的雙手同時活動,促進大腦左右兩半球的積極思維,鍛煉大腦,提高能力。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它以和諧、有節奏、富于形象的聲音反映現實生活。學習樂器,通過聽覺產生音樂形象,可以喚起人腦中相關的視覺印象,促使人想象豐富,構成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新意象,從而開發智力,增強創造力。因此,學生在民樂團的學習,不但可以在發展自身愛好的同時不斷使自己演奏技能達到錘煉,而且在不斷進行排練和演出的同時,獲得自我認同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健康的人格。高校民樂團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進步,更對今后學生走向社會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民樂團能夠不斷豐富和繁榮校園音樂文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校園文化的藝術價值,還能夠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因此,高校應該重視對民樂團的建設。筆者結合近年指導民樂團工作的體會與實踐,認為高校民樂團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本文對高校民樂團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進行探討,希望對今后高校民樂團的發展與高校音樂文化建設有所啟示。
[1]盧盈盈.民族管弦樂團與大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
[2]馬卿.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3]李占秀,王麗娜.構建大學校園音樂文化的原則和目標體系[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1).
[4]丁星.大學校園音樂文化環境分析與思考[J].藝術百家,2009(03).
[5]寸曉玲.于跨文化中尋求創新——關于大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思考[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0.
[6]趙楠.民族管弦樂團與大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J].音樂大觀,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