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正華 屈冉佳(大理大學,云南大理671003)
地方院校如何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以大理大學為例
龔正華屈冉佳
(大理大學,云南大理671003)
地方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四點不足:被動起步,基礎薄弱;觀念滯后,行動方向有偏差;主觀條件弱,科學研究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度低;環境融入度差,支持系統缺乏。提高地方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需要做好四件事情:注重學校頂層設計,主動適應創新創業教育新常態;改變觀念,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目標和內容;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主動融入社會,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支持系統。
地方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
創新創業教育是現代大學區別于傳統大學的重要標志之一,始于冷戰時期的美國大學。他們將大學的科學研究與社會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己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中,開創了現代大學發展的新模式——創業型大學模式,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128公路”、斯坦福大學的“硅谷模式”。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該文件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將進入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新常態。
1.1被動起步,基礎薄弱。1999年,國務院轉發《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標志著國家從政策層面正式提出實施創新創業教育。2002年,教育部將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9所高校作為試點院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標志著國家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正式啟動。相較于研究型大學對創業教育的主動應對,大理大學從2015開始,才在教育行政部門文件的敦促下從學校層面制定《大理大學關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在此之前,大理大學在學校工作方案中很少提及“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即使被提及,也是放在就業指導的工作范疇。在具體工作中,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安排開展過大學生創業大賽、根據就業工作安排開展過大學生創業講座、大學生創業課程等,但從未從學校層面對創業教育做出過頂層設計。學校實施的創新創業教育并未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區域服務需求、學生特質進行科學設計,在人才培養模式、機構建制、經費配套、管理模式等方面缺乏配套措施。
1.2觀念滯后,行動方向有偏差。創新創業教育被喻為“第三本教育護照”,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特別強調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進行從事事業、企業、商業等規劃、活動和過程的教育;二是進行事業心、進取心、探索精神、冒險精神等心理品質的教育[1]。“創業教育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與創業技能,為推動全社會創業活動的繁榮奠定基礎”[2]。由于大理大學一直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順帶”開展著創新創業教育,使得大理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行動策略也遠遠落后于社會發展需要,并且在行動方案中存在很大偏差。按照創新創業教育的功能和階段,可以把創新創業教育分為“創業意識”、“創業通識”和“創業職業”三種類型[3]。目前,大理大學的創業教育勉強可以被劃歸到“創業意識”培養階段,離“創業通識”和“創業職業”還有很大的距離。從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上看,只是停留在參與大學生創業大賽、開個“格子鋪”或“網上商店”之類的初級層次,對于以科研成果為基礎開展的創新創業活動幾乎沒有涉及。
1.3主觀條件弱,科學研究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度低。從大學的類型和層次看,能夠被稱之為創業型大學的學校大多是研究型大學,如美國的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國內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這些大學有較強的科研實力,能夠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科研支持。地方院校一般是教學型或教學研究型大學,科研實力和科技服務能力都較弱,很少能夠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強有力的科研支持。大理大學目前的辦學定位是教學研究型大學,在科學研究方面主要開展的是面向區域發展、面向行業產業、面向區域文化傳承創新的科學研究。學校的科研優勢主要集中在以本省資源為基礎的藥學、醫學和民族文化研究。雖然有這些科研優勢,但還主要聚焦在提升學校學科發展和教育科研水平上,還沒有拓展到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需求中。目前最得力的措施只是根據2012年教育部的《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要求開設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業基礎”必修課。因此,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得到科研的有力支持。科研動力不足是制約學校開展高層次創新創業教育的瓶頸。
1.4環境融入度差,支持系統缺乏。創業教育離不開社會系統的支持。大學是通過主動服務融入當地社會建立社會支持系統的。由于地方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普遍偏弱,其社會融入度也普遍不高。以大理大學為例,目前的十個學科門類中,只有醫學通過附屬醫院主動與當地社會建立起常規工作機制,其他學科只有部分專業如旅游、民族文化研究與當地社會建立起了非常規工作機制。其余的學科大多只是通過學生社會實踐、見習和實習等教學工作需要與當地社會建立著非服務性工作機制。由于缺乏社會支持系統,大理大學的創業教育主要局限在校內的“創業意識”培養和初級創業實踐階段,對于創業教育所必需的創業平臺、創業經費、創業政策、創業環境等社會支持系統,還顯得非常匱乏。
2.1注重學校頂層設計,主動適應創新創業教育新常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密切結合,加快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隊伍,不斷提高高等教育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貢獻度的重要舉措。創業教育對國家實施創新發展、開創經濟新常態具有重要的意義。“創業教育始終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的培養放在第一位”[4],對大學提高教學和育人質量、提高科研水平、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要從宏觀上做好頂層設計,“應對接自身人才培養定位、學校辦學特色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確定相應的創業教育發展思路,設計相應的創業教育課程和訓練體系,全方位推進創業教育”[5]。具體到大理大學來說,目前就是要做好《大理大學關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提高全校師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明確主體責任,開啟主動適應創業教育新常態的步伐。
2.2改變觀念,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目標和內容。創業需要創業者在變化不定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尋求與把握機會,高效整合利用資源,明智地決策,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業教育不是簡單地培養企業創始人,而是培養“像企業家一樣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人。因此,地方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首先要改變的是創新創業教育的觀念和行動方向。對于大理大學來說,格子鋪和網店的實踐策略對于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培養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注重以知識、技能和科研創造為基礎的創業實踐。其次,要明確地方院校創業教育的重點目標和教育內容。大學的社會服務都有區域重點,地方院校的服務重點理所當然應該是學校所在地。地方院校的科研實力不足以支撐太高層次和太大范圍的社會需求,也難以開展面向學科前沿的基礎研究,應主要開展面向區域發展需求、面向行業產業發展需求、面向地方文化傳承創新需求的科學研究。具體到大理大學來說,其創業教育的重點目標和教育內容就應該立足大理本地,面向云南及周邊省區,明確為大理及其周邊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方向。
2.3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創業意識培養只是創業教育的第一步,創業知識技能培養、創業人格培養、創業文化培養都是創業教育的應有之義。創業知識技能培養,需要特殊的專門知識技能教育和科技活動為支撐。創業人格和創業文化培養需要創業學知識技能教育為支撐,需要學校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傳承和積淀。對于大學來說,專門知識技能教育和科技活動似乎不難,但對于創業學知識技能教育卻是相當薄弱,尤其是將專門知識技能教育、科技活動和創業學教育結合起來的教育活動更薄弱。就大理大學來說,這兩個方面都顯得比較弱勢。在今后的工作中,大理大學要注重提高教師的創業學知識技能培養,注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注重科學研究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不斷提高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能力。
2.4主動融入社會,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支持系統。社會支持系統是創新創業教育順利開展的必備環境條件,包括政府支持、社會支持和家庭支持三大系統。政府支持主要體現為政策支持、經費支持和創業環境營造。社會支持主要體現為企業與學校在人才培養、科技開發等方面的合作與經費支持,社區為學校發展提供的各種設施設備和服務等。家庭支持主要體現為學生家庭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行動和措施的認同與支持,對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的認同與支持等。就大理大學來說,要抓住國務院和省政府推動發展眾創空間、大眾創新創業和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有利時機,及時與當地政府主動取得聯系,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和經費支持,在當地創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要主動將學校的教學科研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要加強與學生家庭的聯系,將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和措施傳遞給學生家庭,爭取得到學生家長的支持。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圓桌會議報告[R].北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9.
[2]黃兆信,王志強,劉嬋娟.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之維[J].教育研究,2015(2):59-66.
[3]李家華,劉帆.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挑戰和對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5):1-5.
[4]陳轉青.河南地方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基于新鄉四所高校的調查[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4):67-70.
[5]宋斌,王磊.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1(1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