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秉德 曹春華(上海市奉賢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415)
上海農村中年人群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探討
吳秉德 曹春華
(上海市奉賢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415)
摘 要目的:探索建立適宜上海農村中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分層多級整群抽樣方法,抽取2個村為試驗組、2個村為對照組,每組各320名中年人。對照組按傳統方式開展口腔健康教育;試驗組結合家庭醫生制服務,采取居民參與、村委會協同、專業機構聯動的模式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干預前后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干預2年后,試驗組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從41.25%提高至76.18%,干預效果好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認為口腔健康很重要的從67.19%增加至89.34%,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口腔健康行為形成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但每次刷牙不少于3 min的健康行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農村實施居民參與互動、村委協同、專業機構聯動模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效果優于傳統單向模式。
關鍵詞口腔衛生 健康教育 農村 中年人群
Exploration of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rural area
WU Bingde, CAO Chunhua
(Zhuang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1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ppropriat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Methods: With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2 villages were selected as an experiment group and 2 villages as a control group with 320 middle-aged people each.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way for the control group. Combining with the pilot of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the model of th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village committee coordin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facilities linkage were adopted to carry out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experi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for 2 years, the awareness of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oral health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increased from 41.25% to 76.18%, and its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oral health increased from 67.19% to 89.34%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hich had certain difference from the on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ral health behavior form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brush teeth time which was less than 3 minutes for each time(P>0.05). Conclusion: In the rural area, the model of th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village committee coordin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facilities linkage to develop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are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way.
KEY WORDSrural; middle-aged people; oral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中國居民對口腔衛生的重視程度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口腔衛生行為習慣距離《指南》推薦的標準仍存在巨大差距[1],口腔疾病的主要對策是預防和控制,而不是治療[2]。社區口腔健康教育是對社區居民進行口腔健康知識宣教,以改善居民的口腔保健態度和行為,從而改善居民的口腔健康狀況[3]。本研究結合家庭醫生制度建設,對農村中年人群采取專業機構聯動、村委協同、居民互動的模式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并進行效果評價,以探索建立適合農村實際的社區口腔健康教育模式。
1.1 調查對象
本研究采用分層多級整群抽樣方法,在莊行鎮9個
村委會中隨機抽取潘墊村和新華村為試驗組,蘆涇村和楊樓村為對照組。對符合條件的35~59歲戶籍人口按性別和年齡分別列表排序,以單純隨機抽樣法在每個村抽取男性80名,女性80名,4個村共640名,其中試驗組320名,對照組320名。
1.2 調查方法
以全國第三次口腔流行病普查問卷為基礎,結合實際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委托奉賢區牙病防治所組建專業人員,經統一培訓后,入戶進行干預前和干預后調查。
1.3 干預措施
對照組:按傳統方式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即通過鄉村醫生和村委干部每年發放2次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在村衛生室張貼畫報。試驗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派2名全科醫師接受區牙病防治所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和考核,從2011年3月起,該2名全科醫師結合家庭醫生制服務,分別擔任試驗組所在2個村居民的家庭醫生,簽訂家庭醫生制服務協議,公開健康咨詢電話,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2名家庭醫生聯合村委會干部根據試驗對象居住地域、工作關系、鄰里關系等因素,以每20名一組組成活動小組,并在每個小組中遴選一名身體健康、初中以上學歷、有一定威望的人員作為組長,然后統一接受區牙病防治所口腔健康保健知識培訓,內容包括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牙周病和齲齒的病因與防治、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檢查口腔的重要性等,經考試合格頒發社區口腔健康教育志愿者證書;每季度,由村委會干部會同小組長召集小組成員開展1次活動,相互學習交流口腔衛生知識和口腔健康狀況或開展口腔健康知識競賽活動,家庭醫生進行現場指導。兩組均干預2年。
1.4 統計分析
數據錄入電腦,采用Excel 2003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在干預后的調查中,試驗組應答319名,失訪1名(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對照組應答315名,失訪5名,其中男性3名(2名外遷、1名高血壓并發腦卒中入院),女性2名(外遷);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失訪率分別為0.31%和1.56%。
2.2 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
從表1可見,干預前后試驗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37,P<0.05);而對照組差異則無統計學意義(χ2=1.68,P>0.05);干預后,試驗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85,P<0.05)。

表1 干預前后兩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知曉率[n(%)]
2.3 口腔健康保健態度
干預后,試驗組認為口腔健康很重要的人數從67.19%增加至89.34%,認為一般性或不重要的都有所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28,P<0.05);對照組認為口腔健康很重要的人數從65.63%增加至70.16%,認為一般性的由14.06%增加至15.87%,認為不重要的由20.31減少至13.9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55,P>0.05)。干預后,試驗組對口腔健康重要性持正確態度的構成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19,P<0.05,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對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認知態度[n(%)]
2.4 口腔健康行為情況
干預后,試驗組每天刷牙2次以上、橫豎結合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選用軟毛保健牙刷和飯后經常漱口的口腔健康保健行為都有明顯提高(P<0.05);但每次刷牙不少于3 min的健康行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7,P>0.05)。對照組的口腔健康保健行為大都有所提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的口
腔健康行為形成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13,P<0.05,表3)。

表3 干預前后試驗組和對照組口腔健康行為情況[n(%)]
3 討論
干預后,試驗組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知曉率為76.18%,而對照組僅為47.62%(P<0.05);在試驗組中對口腔健康重要性持正確態度的人數比例為89.34%,高于對照組的70.16%(P<0.05)。在口腔健康行為形成中,除“每次刷牙不少于3 min”的健康行為外,試驗組的口腔健康行為形成率高于對照組(P<0.05)。這些結果表明,在農村實施居民參與互動、村委協同、專業機構聯動模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比傳統方式更有效。干預后“每次刷牙不少于3 min”健康行為形成率依然較低這一情況,也說明干預對象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認知還不夠深刻,需要持續強化干預。
慢性病快速增長將造成中國健康勞動力供給減少,居民生活質量下降,社會經濟負擔加重,成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潛在的巨大障礙[4]。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口腔疾病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需要積極防治[5]。牙周病是人類常見的疾病之一,是導致成人牙齒喪失的最主要原因,已被醫學界定論為繼癌癥、心腦血管病之后,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第三大殺手[6]。筆者認為,要改善我國農村地區成年人的口腔衛生狀況,首先是政府各部門要同高血壓、糖尿病防治一樣重視口腔健康問題,把口腔疾病防治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予以推進。其二,從世界范圍來看,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抗擊疾病和提升健康的重要策略之一[7],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個分支[8]。為此,筆者建議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加強社區健康教育工作同時,要不斷提升全科醫生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識和技能,并切實將口腔防治融入家庭醫生制服務重點項目,確保持續性、有效性。其三,社區健康教育是一項社會化系統工程,需要多學科、多部門、多層次、多手段的綜合執行[9];健康促進的核心是把社會的健康目標轉化為社會行動[10]。針對農村中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筆者認為,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企事業、村(居)委、學校等社區組織的作用,共同營造社區氛圍,積極倡導“定期檢查口腔、早晚涮牙、使用含氟牙膏”的健康行為,另一方面基于社區情景和特定人群,實施雙向互動型的健康教育模式,更有利于發揮社區資源作用,效果優于一般的單項健康知識傳播方式。
參考文獻
[1] 王春曉, 包鶴齡, 申濤, 等. 中國成年人3種預防性口腔衛生行為狀況及分布[J]. 中國健康教育, 2013, 29(6): 489-491.
[2] 王秀珍. 淺談口腔健康教育[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47): 283-284.
[3] 張文靜, 李炯, 陽洪林, 等. 社區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調查[J]. 北京口腔醫學, 2009, 17(6): 337-339.
[4] 傅華, 李洋, 彭偉霞, 等. 轉變思維模式積極應對我國慢性病“井噴”的挑戰[J]. 復旦學報, 2012, 39(4): 331-334.
[5] 李秀如, 張秀軍, 趙春暉, 等. 成年口腔疾病患者對自我口腔保健產品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 蚌阜醫學院學報, 2014, 39(5): 640-642.
[6] 張雅伶. 牙周病的社區健康教育[J]. 醫學信息: 上旬刊, 2012, 25(6):55.
[7] 劉軍安, 胡春平, 孫奕, 等. 社區健康教育知識轉移理論探索[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13, 29(2): 130-132.
[8] 周紅云. 口腔健康教育調查研究方法初探[J]. 中國實用醫藥, 2013(12): 139-140.
[9] 劉云祥. 社區健康教育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 2013(8): 814-815.
[10] 許雪松. 社區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與方法運用[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6): 394-395.
收稿日期:(2015-04-09)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10-0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