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明
摘 要:筆者以2012年進行徐州市小課題《小學高段(水平3)體育課堂實施分層教學的研究》為例,通過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梳理、歸納、總結與提升,提出了“真”下功夫、做“實”研究、“細”做文章是小課題研究走向實效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小課題;選題;途徑;實效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1-0046-02
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在一段時間內,把研究的問題聚焦在教學活動中某個點或某個細節上,與具體的教學活動融為一體,通過自我觀察、內省、反思,并由此不斷抽絲剝繭、層層深入跟進與探究,探尋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以達到揭示問題的本質和內涵,改善教學的行為目的的自主性研究行為。它是教師對教育理論、教學實踐和自身知識積累三方面有效融合的過程。筆者認為小課題研究要取得實效必須“真”下功夫、做“實”研究、“細”做文章。
一、“真”下功夫
1.聚焦課堂,真實選題
真實課題就是教師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聚焦課堂教學中真實的問題與需要,把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而真實的疑難問題和困惑提煉為研究課題,繼而在教學中利用相關的理論和多年積累的經驗千方百計去尋找解決的途徑、方法,最終去除這些影響教學實效的因素。如,筆者在2012年徐州市個人課題《小學高段(水平三)體育課堂實施分層教學的研究》就源于筆者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的觀察,發現學生學習同一個技術動作時有的快有的慢,特別集中在身體素質處于中下水平和性格內向的學生身上。如何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練習效果及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順其自然地把學生按照動作技術的掌握程度動態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受益,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就是筆者進行選題的目的。
2.廣泛涉獵,真實閱讀
課題研究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教師廣泛學習教育教學基礎理論知識,同時結合課題研究方向有針對性地閱讀相關教育教學專著、專業理論書籍和文獻資料,夯實課題研究領域內的理論基礎,增長智慧、開闊視野,以便能夠站在更高的層面來認識、審視課題,探尋有效方法和理論依據,嚴格按照研究計劃有條不紊地展開研究,注意觀察研究過程中的各種現象,持續關注課題中亟須解決的實際問題,收集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并對這些資料加以理性的分析,努力探尋更加科學、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實現預期目標。筆者在做《小學高段(水平三)體育課堂實施分層教學的研究》的課題時,先后閱讀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現代學習學導論:學與教的促進原理》《體育與心理潛能開發》《特殊兒童個別化教學設計與實施》《聚焦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論》《如何上好體育課 體育教師的困惑與解惑》《體育課程熱點探索》《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研究案例》《體育與健康新課程及教案評析》等相關理論書籍,每月精讀一期《中國學校體育》《體育教學》雜志,同時不定期運用中國知網查找關于分層教學方面的最新文獻進行品讀。即便是在課題結題后,筆者仍然持續關注分層教學方面的信息。如,2013年《中國學校體育》第十一期卷首和教學研究欄目分別刊登了賈齊教授和8位一線教師撰寫的《關注個體差異是義務教育的法定要求》等文章,筆者也是如獲至寶,反復品讀,希望能在實施分層教學方面有進一步的提高與突破。
3.勤于梳理,出真成果
小課題研究的成果積累貫穿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教師要想在課題研究結束時取得預期的、真的研究成果,必須要有明確的成果意識,注意收集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并對這些資料加以理性的分析,把結果變成成果。如,筆者的課題《小學高段(水平三)體育課堂實施分層教學的研究》在結題時的成果就包括主要成果課例集和輔助成果論文及報告。之所以把課例集作為主要成果,筆者是想在這個實踐性非常強的課題研究中,把部分項目的單元教學內容(球類: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行進間運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跳躍:跨越式跳高;技巧:前滾翻)在小學高段(水平三)體育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取得的具體效果,實事求是的、更有說服力的呈現給課題鑒定專家。
二、做“實”研究
1.抓實陣地,瞄準實踐性
教學實踐是最有價值的研究材料的獲取渠道,小課題的選題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而課堂是教學實踐的主陣地。因此,小課題研究必須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教學為中心,做到在教中研、研中教,把教學任務和研究任務合二為一,把研究目標、內容、過程與教學目標、內容、過程融為一體,才能成為推進教學實踐的有效載體,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實踐。所以,教師要立足于學校、班級的實際,腳踏實地地從課堂、學生、行為、反思中研究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思維加工,進而理性、透徹地加以分析,從中梳理出自己的觀點,初步形成分析問題產生原因和解決問題方式的方法,而后根據成因分析和策略思考進行積極的嘗試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梳理、反思、總結,及時進行調整,找出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和有效的解決方法,最后把開展的活動、形成的結論、獲得的感悟和取得的成績再次進行梳理、歸納、總結與提升,并用隨筆、案例、論文、結題報告的形式進行成果記錄與表述,作為自己實踐與思考的結晶,只有抓實過程,才能用更開闊的視野、靈活的思維、開拓創新的精神對問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深入而理性的分析、自信而自如的闡述,切實做到“從課堂教學中去選題,到課堂教學中去研究,到課堂教學中找答案,到課堂教學中用成果”的良性循環。筆者先后在《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籃球:行進間運球》《籃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跳躍:跨越式跳高》《技巧:前滾翻》單元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并積極撰寫讀書心得、教學案例,通過對教學實踐和案例的梳理、反思、歸納、總結與提升,先后撰寫的《閱讀——打開成長之門的金鑰匙》《行知路上探索者成功的有效路徑——讀〈行知路上的探索者〉有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每個角落——〈剝開教育的責任〉讀后感》《新課標下的體育課堂怎樣實施分層教學——以水平三籃球大單元教學為例 》《關注個體差異 實施分層教學——〈跨越式跳高〉教學片段的分析與思考》《小學高年級體育課堂實施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等讀書心得、教學案例、論文在市級、區級評比中獲獎。endprint
2.抓住關鍵點,突出實效性
提升教學質量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而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是課堂。因此,教師要重點圍繞課堂教學展開課題研究,運用和描述的方法、策略一定要實事求是,且被實踐證實具有實效性,切實通過課題研究解決想要解決的問題,真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避免走過場,不能用一些虛無縹緲、海市蜃樓、大而空、毫無成效,更談不上實效的假內容作為課題研究的成果和結題報告。
三、“細”做文章
1.統籌規劃
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教師在開題之前要根據校情、班情、學情細致謀劃課題研究,把研究任務合理分解到每一階段,然后再細分到每個季度乃至每個月,明確每個季度、每個月要完成的研究任務,預設好達成的目標,預計取得的成果等。如,筆者將《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籃球:行進間運球》《籃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跳躍:跨越式跳高》《技巧:前滾翻》單元教學內容根據全年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到2012年的10~12月和2013年的3~5月中。閱讀專業理論著作安排到每天睡覺前,雜志的閱讀根據發行時間安排,《中國學校體育》雜志每月中下旬閱讀,《體育教學》雜志每月下旬和次月上旬,時間在每個工作日的早晨起床后的半小時。8小時工作時間內完成小學設計、案例、讀后感、論文等。
2.細致實施
課題研究計劃制定好以后,要根據計劃細致實施,認真研究。當緊急性事務與課題研究計劃時間沖突時,可微調研究計劃,合理安排時間的沖突矛盾,避免耽擱甚至推遲研究計劃的執行。小課題研究始終處于一個“發現問題——閱讀書籍文獻——擬定解決策略——嘗試實施——梳理記錄——反思與調整”循環往復、動態變化、螺旋上升的過程。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收集、梳理、分析、總結和反思,不斷修正研究方案,改進教學行為。沒有反思,就發現不了問題,無法探尋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小課題研究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價值和生命力。
3.精心提煉
提煉課題成果就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也是一個尋找提升快樂、體驗收獲幸福的過程。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埋頭研究、經歷過程,取得結題證書,更要善于梳理、分析資料,把探索、研究的思路進行細致歸納、全面提煉,充分展示,盡可能的加以推廣應用。
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雖不能達到“短平快”,但可以使教師漸進成長、螺旋上升、不斷豐富實踐智慧,體現其平靜的心態、務實的品質、頑強的毅力。只要我們一線教師能在小課題研究中真下功夫,做實研究,細做文章,就能發現教學中的真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能從小問題中闖出大天地。
參考文獻:
[1]陳赟.小課題研究的探析[J].教育科學論壇,2007.3.
[2]肖林元.做真、做實、做細課題研究——在全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主持人培訓會議上的講話[DB/OL].http://old.njjks.cn/news_view.asp?id=8547,2012.4.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