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平
摘 要:準備活動是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準備活動設計的科學性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效果,本文從準備活動設計的內容、場地器材安排、組織形式、負荷安排、學生參與組織管理等方面闡述了相關策略,使準備活動能充分為主教材學習做好鋪墊,通過準備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體育課;準備活動;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1-0067-02
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是根據體育課的課程特性而產生的特有學科教學形式,其目的和作用不需再贅述,體育課準備活動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基本部分教學的有效性,現把本人對體育課準備活動設計策略的思考拋出,以期引起共鳴。
一、內容設計暗藏玄機,巧妙鋪墊水到渠成
體育教學是以技能學習和體能練習為主線的,所有的教學安排都是為了學生能順利完成基本部分的學習任務,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佳學習效果。準備活動為順利進行主教材學習做好一切心理和生理準備,有些準備活動內容能適用于一切體育課,是一般性準備活動,如慢跑、徒手操、柔韌練習等。而一些專項教材的學習需要與之匹配的專項準備活動來做輔助,使其學習效果更佳。很多技能學習的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脫節,學生缺乏與之相接近的實踐體驗,形象思維不能正確支配肢體行動,那在學習過程中就存在一定困難,這時準備活動的內容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巧妙的將主教材學習的內容通過模仿性練習、分步性練習、游戲性練習融入到準備活動中,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建立感性認識,在輕松愉快的準備活動氛圍中,初步接觸到了主教材學習內容,分解了主教材學習的壓力,為主教材學習巧妙的做好了鋪墊,等到主教材學習時就水到渠成了。如一位教師在開始部分讓學生面對面做“剪刀、石頭、布”游戲,接著讓學生背對背做這個游戲,最后讓學生背向在腋下做這個游戲,學生感到很好玩,興致很濃,后來在基本部分學習中才發現本節課主要是進行側滾翻——自我保護技能的學習,這其中就有側向藏頭的關鍵動作,而該動作就和腋下反向做“剪刀、石頭、布”動作很相近,教師巧妙的通過游戲為主教材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鋪墊,一舉多得,真可謂獨具匠心。
二、場地器材合理安排,隊形調動經濟高效
很多教師為追求組織形式的花樣,把隊列隊形搞得花里胡哨,崇尚“新、奇、特”,從開始上課學生集合隊形過渡到到準備活動隊形,中間有好幾個隊形調度,教師指揮口令指向性不明確,低效隊形調動或者無效隊形調動較多,組織隊形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師的視野和學生的視角。從拿取器材到分發到學生手中,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浪費了有限的課堂時間,部分提前放置在操場上的器材在學生跑步或者游戲時變成了障礙或者危險因素,需要教師和學生再次重新擺放器材,或者變化跑步路線,使準備活動不夠流暢。這些現象都是源于教學設計出現脫節,沒有考慮到每個環節的有效自然銜接,使有限的準備活動時間變得緊張,造成草草了事現象,準備活動實效性太低。
準備活動隊形安排要有利于教師能觀察到每個學生,每個學生能看到教師的示范,隊形安排是否方便師生之間交流,每個隊形的變換要自然流暢,環環相扣,不能刻意生硬,把有限的時間花費在調動隊形上,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到場地去實際走一下,設計出最經濟的隊形變化路線。器材的發放要遵循“快捷高效”的原則,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每個學生去拿一個球”的模式,能提前發放的要提前發放,在課堂中發放器材的,要在游戲中或者運動中發放到每位學生手中,不能因為發放器材出現大多數學生在等待的現象。如籃球課準備活動中,讓前后兩排相對應的學生跳起用腳做“剪刀、石頭、布”游戲,勝者去指定區域拿球,拿球之后原地運球,相鄰的負者繼續比賽,勝者去拿球。如此循環,短短的時間就能把球發到所有學生手中,既提高了學生興趣,又錯時分發了器材,避免了集中哄搶籃球的現象。
三、形式多變激發興趣,保持持久學習動力
在日常的教學調研中,看到很多教師備課中準備活動的內容都相差無幾,甚至看到有教師教案中的準備部分都是“略”,或者是“同前”,這說明很多教師不注重準備活動設計,認為體育教學的重點在基本部分,準備部分無關緊要,所以準備活動幾乎變成公式化,都是老調重彈,千篇一律的準備活動模式,先跑步,再做操,成了固定的“兩部曲”。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厭倦情緒,激發不了學習興趣,在準備部分時間內,不認真去聽教師講解,精神不振,機械式的去跑步做操。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未成曲調先有情,耳目一新的準備活動組織形式會引發學生好奇心,提高興趣,有著急于了解后續學習內容的想法,這樣學生就能產生持久學習的動力。教師在設計準備活動形式時,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要經常“變”,變內容、變場地、變隊形、變器材、變人員,在體育課開始階段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在教師的多變中對體育課充滿美好的向往,使體育課變得神秘而誘人。如同樣是慢跑準備活動,教師可以在跑步中變化形式,如側身跑、滑步跑、后退跑、墊步跑、后踢跑、前踢跑等。同樣是“貼燒餅”游戲,可以改變規則讓追與被追的學生角色不斷變化,使游戲更加有趣,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
四、負荷適宜時間精確,符合規律提高實效
體育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活動課程,各項活動設計必須遵循人體的各種生理規律,才能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反之會有損學生身心健康。準備活動的時間、運動負荷設計必須考慮學習內容、季節氣候、男女性別等因素,使運動負荷科學合理,做到有的放矢。部分教師存在一定錯誤認識,認為在夏天氣溫高,學生不做準備活動就已經流汗了,所以不需要做準備活動,其實,運動后的流汗和因為氣溫高流汗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現象。大家都知道冬季氣溫低,所以準備活動時間要長一些,強度要稍微大一些,但部分教師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準備活動做完之后就了事了,后面不需要做任何的準備活動了,短時間的運動使體溫上升,但因為氣溫低,如果靜止不動,很快學生體溫就會恢復到原始狀態,所以如果間隔時間長,需要做劇烈運動時,還需要適度再做一下準備活動。準備活動中的運動負荷同樣要遵循因人而異的原則,教師要善于通過觀察了解每位學生對不同運動負荷的適應情況,及時做出合適的調整。
五、教師搭臺學生唱戲,培養能力展示風采
體育課在健體的過程中,還肩負著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使命,提高學生管理組織能力的時機很多,準備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教師可以在準備活動時間放手讓學生來充當“小教師”角色,提前告知學習內容,提醒組織準備活動注意事項,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讓學生管理組織,學生做裁判、評委,教師協調管理適度點評,發現共性問題及時友情提醒,也可以利用陰雨天,讓學生對準備活動組織方法技巧進行大討論,要求每位學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積極配合組織者管理,要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同學的表演。每學期基本要讓每位學生輪流到一次,在學期結束可以讓學生民主評選出最佳準備活動案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