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京
內容摘要:專心上課是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的基本保證;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基礎;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本文提出從五個方面培養學生專心上課的習慣。
關鍵詞:課堂教學信息反饋運用評價
專心上課是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的基本保證;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專心上課的習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怎樣培養學生養成專心聽課的習慣呢?
一、明確要求,做到五心
教師要對學生專心上課方面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一是課前做好準備,按要求擺放課本及文具;二是課堂上遵守課堂紀律,認真接受教師指導,專心致志地參與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三是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課堂教學活動;四是要善于合作學習。
還要做到“五心”: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發言,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讀詞語或者課文時,要求學生認真聽并進行評價;四要虛心,當別人指出自己的發音不足或者回答不完整時,要能虛心接受并改正。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
二、姿勢動作,反饋信息
雖然有了明確要求,但是有的學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經常會出現學生不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一心只想自己表現的現象。因此,必須通過一些姿勢動作強化學生的專心上課意識。如:聽同學發言時,要求學生眼睛看著發言同學的臉,做到神情專一。如果覺得同學回答正確,則以微笑、微微點頭表示認可或贊同。學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教師就可通過一目了然的觀察,了解學生聽課的質量,及時得到反饋信息。
三、錘煉語言,激發興趣
課堂上學生不愿意專心上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教師的教學不夠生動有趣,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語文學習本身比較枯燥,如果教學語言生澀,呆板,小學生學起來就乏味,疲倦,很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學語言在精煉、準確的同時,更要生動、活潑,增加形象色彩,以激發學生認真聽課的興奮點。
四、掌握方法,培養習慣
老師的課講得再好,學生不愿聽則不能起到教學的作用,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求老師讓學生掌握專心上課的方法,培養專心上課的習慣。
1.培養邊聽邊記的習慣。只是用耳朵來“聽”,是一種膚淺的過程。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聽”,還要培養學生“會聽”、“愛聽”、“聽懂”,在“聽”中有更多的收獲。邊聽邊記,是一種“聽”的好習慣。在聽別人說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用筆來記——記觀點、記疑惑、記要點、記對自己有用的知識。為了減輕學生和老師們的負擔,建議不要專門建立“專心上課的記錄本”,可以使用日常學習中的“好詞佳旬”記錄本、預習記錄本、經典詩詞記錄本等。
2.培養邊聽邊問的習慣。“專心上課”的過程,也應該是提問的過程。課堂教學中如果過多地讓小學生被動地聽教師講授,這種聽講勢必缺乏一種“我要學”的參與意識。只有處于積極主動學習狀態下的聽講,才能真正做到專心上課。
3.培養邊聽邊質疑的習慣。教師要注意培養在專心上課中敢于質疑的精神。因為老師、同學、專家的觀點都不是權威,所以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勇于實踐,對不懂的問題主動向教師請教,敢于將自己的疑問公布于眾,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養成獨立思考、細心觀察的能力,主動探索的習慣。
五、運用評價,培養習慣
正確適當地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專心上課的重要手段。教學過程中,教者適時運用過程性評價,對于專心上課的學生及時致以表揚的眼神;對于傾聽并思考,表達獨特見解的學生以口頭表揚、手勢表揚、或者獎勵貼紙等多種形式進行評價。除了教師豐富多彩的評價,更應廣泛開展學生間的相互評價,這對培養學生專心上課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對于聽的學生來說,只有認真地傾聽同伴的發言,才能給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對于說的學生來說,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同伴對自己的評價,也會自覺地傾聽同伴的評價。
學生專心上課的習慣不是一朝一昔養成的,只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成專心上課的良好習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