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昕
內容摘要:近年來,作為美國文學重要分支的美國通俗文學成為學者研究的熱點,我國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教材大量地節(jié)選和引用美國通俗文學的作品,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也體現(xiàn)出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增強學生對美國文化的感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質等,逐漸成為了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素材。
關鍵詞:美國通俗文學 大學英語教學 作用分析
一、引言
二戰(zhàn)后的美國文化逐漸成為西方文化的中心,它在世界范圍內引導了“美國學研究”,在以往被遺忘的文化領域中,通俗文化因其與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緊密聯(lián)系而成為學者研究的熱點,逐漸成為了具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的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通俗文學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迅猛之勢,其主要表現(xiàn)在于出現(xiàn)了大量的美國通俗小說,在英語中,通俗小說被稱為popular fiction,由于popular有“受歡迎的、流行的”含義,因此,通俗小說也被稱為流行小說。
在我國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課文節(jié)選自美國通俗小說、雜志、報紙等文學作品。在傳統(tǒng)的紙質教材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求的背景下,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相配套的各種立體化教材不斷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體驗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學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等。因此,除紙質教材外,由光盤、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等共同構建的立體化教材中都大量引用或借鑒了美國通俗文學的作品,這更體現(xiàn)了美國通俗文學作品與大學英語教學是密不可分的整體。
二、美國通俗文學作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歸根結底是語言的輸出,語言輸出的前提則是輸入。輸入在整個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語言學研究早就揭示,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20世紀80年代Krashen(1985)提出了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Krashen認為,人類習得語言最基本的途徑就是對語言輸入的理解,“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只要有足夠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就可以從i發(fā)展到i+1。他把學習者當前的語言知識狀態(tài)定義為“i”,把語言發(fā)展的下一個階段定義為“i+1”,指出只有當學習者接收到的語言材料屬于i+1的水平,才能對學習者的語言發(fā)展產生積極作用。
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應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這就需要大量的英語語言素材,而文學語言是語言的精華和語言的多樣性的體現(xiàn),美國通俗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涉及到最正規(guī)的書面語和最通俗的口頭語,從而為語言學習提供可以效仿的語言環(huán)境和模仿樣本。如《全新版大學英語》第三冊第二單元的內容以介紹美國的Civil rights heroes(民權英雄)為主,其中運用了大量的正規(guī)書面用語介紹美國的黑人奴隸制、種族歧視的根源與現(xiàn)狀以及民權英雄為爭取自由而做出的壯舉等;再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一冊第二單元Deep concem(深深的憂慮)介紹了幾乎每一個美國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一代溝,課文中引用了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女Sandy與父母之間由于生活觀念和方式不同產生的爭執(zhí)而引發(fā)的對話,對話中運用了大量的美國口語。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擴充詞匯量,學習具體語境下真實的語言,增強語感,提高自身英語綜合運用的能力。
2.增強學生對美國文化的感知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離不開語言,而語言也不可能超越文化而獨立存在,語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語言的學習也是文化的學習,而文學學習是文化學習的一種有效而直接的途徑。
大學英語教材中的美國通俗文學作品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美國文化素材,可進行文化教學,具體方法如下:
(1)以學生為中心的文化背景知識簡介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為例,每一個單元都由圍繞同一個話題的課文、詞匯、習題、聽說等訓練構成,這些話題往往都與美國文化相關,同時又不脫離大學生活,極具趣味性。教師可以在每次課開始時的5到10分鐘留給學生,讓學生輪流來做關于每單元話題相關背景知識的簡介,比如體現(xiàn)美國青少年叛逆的代溝問題(Generation Gap)、網絡環(huán)境下的虛擬交流(VirtualCommunication)、美國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和習俗(American Holi-days)等,學生們會在課前做足準備工作,通過網絡和各種圖書資源中搜索與此相關的背景知識,并寫成小型演講稿的形式;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PPT輔助的形式來向大家做口語展示,從而達到文化學習的目的。
(2)英文電影配音與角色扮演
電影還原甚至濃縮了現(xiàn)實生活,在英文電影中,學生們可以學習到地道純正的英語口語,在這種學習中,電影配音的方式很明顯地優(yōu)于死記硬背的方式。教師可以節(jié)選某些有代表性的英文原聲電影的視頻文件片段,將涵蓋富含美國文化特色的生活場景展現(xiàn)給學生,如正規(guī)西餐用餐場景、美國大學生的生日聚會場景、浪漫的愛情表白場景等。教師先讓學生觀看,使大家熟悉影片情節(jié)和人物臺詞,再用邊播放、邊暫停的方式講解臺詞中的習語或俚語;之后進入中心環(huán)節(jié),即關掉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聲音,再次播放影片片段,讓學生們分角色來配音;繼而脫離影片的角色扮演來還原影片內容,使學生們在真實的文化環(huán)境中體會語言的具體用法。
(3)模擬真實情境的有聲訓練
電影配音和角色扮演都可以在課堂上直接進行,學生是在模仿中“體會”語言。而模擬真實情境的有聲訓練則強調口語練習的現(xiàn)場是經過布置的并還原了真實的文化環(huán)境,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語言。學生們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若干現(xiàn)場,使人身臨其境,比如美國沃爾瑪超市的求職面試考場、美國社區(qū)診所中牙醫(yī)的診室、美國戒酒互助會成員的約見地點等。學生們走進不同的教室,相互之間進行對話的同時,就仿佛在經歷著不同的社會生活場所,使流利地道的口語表達深深地刻在腦海中。
學生通過對美國通俗文學作品的研讀接觸到美國文化中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評判視角等特定的意識形態(tài),從而培養(yǎng)對美國文化理解、包容、尊重的意識,有助于使其發(fā)展成為具有文化意識的國際化人才。
3.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質
通過閱讀和分析教材中的美國通俗文學作品,品味不同作家的不同文體、不同語言風格,學生可以從表層學習深入到深層次的語言學習、提高文學修養(yǎng)和審美水平。大學英語不同于其它社會學科的最顯著特征就在于它蘊涵的人文性,其教材中的大多數(shù)課文,無論是詞的選擇、句的結構、篇章的布局還是修辭方法、韻律節(jié)奏的使用都蘊涵著豐富的情感,許多課文都是反映人類真善美情感的美文。因此,充分利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文學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使其智能與身心得到和諧全面發(fā)展。
三、結語
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向學生展示美國通俗文學的魅力,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引導、鼓勵學生循序漸進地閱讀文學作品,積極探索文學學習的方式方法,以拓寬大學生的思維與眼界,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受益匪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