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實踐活動成功三支點
鄒士友
內容提要:“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先生著名的教育觀點,語文實踐活動要成功,必須要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做到制度化的保證,再加上教師必要的指導,從而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
關鍵詞:生活即教育 語文實踐活動 興趣 制度 指導
新課標要求老師應帶領學生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那么,怎么樣才能搞好語文實踐活動?
一、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是語文實踐活動成功的基礎
陶行知認為:興趣越多,則從事努力;從事努力,則成效越著。為了達到“學生有興味,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的效果,使學生在參與中學習方法,養成習慣,形成能力,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語文實踐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
“語言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脫離了生活實際的語言,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受到自己的年齡特征及認識水平的制約,有著不同于成人的生活范圍和經驗積累,老師要熟知學生的生活特征,了解學生在某時某條件下,對什么感興趣,找準實踐活動的切入點,使實踐活動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
2、競爭方略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的合理運用
實踐證明,競爭方略的運用,對激發學生興趣極其重要。搞一項專題調查,舉行一次主題辯論會,舉辦一次手抄報展評,不是都可以讓學生躍躍欲試嗎?既能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分析、歸納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得到增強,競爭意識得到提高。學生具有了勇于實踐和善于競爭的能力,無疑在當今社會和今后發展中都有積極的意義。“不會競爭就不會生存”,現實中的實例正說明這一點。
二、語文實踐活動的制度化是語文實踐活動成功的可靠保證
教師要對語文實踐活動統籌安排,使之有章可循,充滿條理性、層次性、教育性、全員性,讓學生在參與中,知識與能力、性格與修養形成螺旋式發展,不斷進步和提高。
1、語文實踐活動的條理性和層次性
條理性是指語文實踐活動根據教學需要合理設計,該參觀時參觀,該瀏覽時瀏覽,使之成為語文教學的有益補充,而不是孤立存在。層次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活動本身的層次性。活動的設計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而進;二是學生能力的層次性,學生是有差異的,老師要善于面對學生差異,指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揚長避短,達到自我教育,自主發展,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2、語文實踐活動的全員性
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的活動內容和形式,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歌詠比賽、書法競賽、成語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給每一個學生平等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達到人人有所得,人人有進步的目的。
3、語文實踐活動的教育性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更是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學要在工具性教學的基礎上,更注意其對學生人文性的熏陶,使學生在活動中,思想情感不斷升華,思維的廣度與嘗試不斷發展。搞一次效游,培養學生關注自然的意識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助老扶殘學雷鋒活動,使學生受到關愛他人的品德教育——語文實踐活動就是要幫助學者增長為一個品格健全的人。
三、教師必要的指導,是語文實踐活動成功的助推器
學生限于自己的年齡特征、經驗積累和認識水平,對事物的認識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認識方法也存在不恰當之處。教師要以必要的指導,使學生在活動中朝著高收獲的方向發展。
1、無論什么實踐活動,離開科學的方法,就沒有高成效
在組織實踐活動前,教師要對活動的目標、方法、評價等加以明確,使學生在活動時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性、隨意性。
2、認識深度上的引導
限于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在認識事物時,經常只會注意到表層特點,使認知偏離原定目標。如在初春,見到一棵嫩綠的草,由此聯想到整個春天,想象到五彩繽紛的春天,體會到一種頑強、旺盛的生命力,還可以感悟到沒有隆冬就沒有陽春的道理等。這些體會、感悟,就是一種深層次思維活動的結果。這種深層次的思維活動,對學生的終生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總之,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我們要積極、科學、有效地組織語文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入更廣闊的學習天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