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臘秀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民族初級中學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
陳臘秀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民族初級中學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農村初中教育相對滯后。初中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出現了許多不能適應農村義務教育要求的現狀。本文旨在深入調研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基礎上,提出了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進措施。
語文教學;農村初中;改進措施
隨著國家素質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對于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改善,農村初中語文教育所存在的矛盾進一步得到緩解,對于促進農村初中語文教育整體水平,提高農村學生語文基本素質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從總體上來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相比于城市初中生語文教育水平來看,還存在著許多差距,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素質教育改革的普及與推進,不符合當前語文教育需求。
伴隨著考試制度的改革,統招統分的招生就業制度改革為大學生就業實行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競聘上崗。一大批高素質的師范院校本科畢業生涌向發達地區,或經濟文化繁榮的城市。由于農村經濟條件落后,生活比較艱苦,高素質的師范院校本科畢業生很少到農村初中學校任教。中文專業畢業的本科大學生更是不愿到農村任教。
1.初中語文教學觀念滯后。
我們一直強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強調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應掌握的一門工具。語文學好了,就掌握了打開文化科學知識寶藏的鑰匙。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局限在識字、閱讀、理解層面上,而沒有把重點放在學生智力的開發、想象力的培養、人文素質的提高上。目前在初中語文教師中,中文專業本科畢業的教師很少,許多非師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走上講臺,從事語文教學。目前許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只教學生識字、解詞、語法修辭、總結主題思想、寫作特點,而不注意探究課文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意義、人文素養。這樣的語文教學不利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熏陶學生高尚的情操。
2.難于駕馭《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初中語文新課程》要求“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要求初中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基礎上,挖掘教材豐富的內涵,突出人文素養的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傳授,錘煉學生高尚的人格,提煉學生純潔的品質。然而現有的初中語文教師恰恰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能力和方法。一些教師常常就課本教課本,將語文教學局限在傳授知識層面上,這種陳舊僵化缺乏生機的語文教學方法,很難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很難駕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養的語文教材。
要推進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整體步伐,提高我國中學生的整體教育水平,就必須立足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現狀,進一步推進改革措施,以提高我國農村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增強我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發展水平,以適應新時期時代的發展。
1.增強教師培訓,進一步提出師資引進措施
針對我國當前農村初中語文教育的現狀。必須要重點解決師資問題,教師的開展教學活動的保障,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個人素質也直接關系到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水平。基于此,國家應當重點提出一批有利于改進農村初中師資水平的措施,鼓勵青年教師到農村去學習和進行教學工作,使這些具有先進教學理念的青年教學發揮自己的優秀才能。另外一方面,要為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新課程改革下,許多城市學校,培訓才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師資培訓策略,而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很難獲取到培訓的機會,很難讓他們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接軌,這使得許多教師的教學水平一直停滯不前,導致素質教育改革的步伐在農村一直難得到推廣和實施,這嚴重制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發展。
2.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開展多元化教學方式。
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創新,給予學生給多自主性的空間,使其在教學中能得以施展自身的才華,是當前農村語文教學中應當解決的問題。初中生正處理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關鍵時期引導學生正確學習習慣十分必要,同時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個人喜歡,進行個性化的針對培養,多鼓勵學生觀察、思考、總結、漸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思維,通過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良好的體驗,逐漸培養他們語文運用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他們整體語文學習素養。
3.轉變教師教學觀念,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沒有教育觀念的轉變,素質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可見,要推進素質教育,關鍵還在轉變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既要體現學生實有的學習能力,又要擔負起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為人處世的任務”。
教師首先要改變過去忽視學生身心發展的觀念,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正確的學生觀。善待學生的天性和感情。在教學中,不僅是關注成績較好地學生,更要分析學生個人情緒的變化,及時的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過程。并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其次,要注重課堂效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大膽創新,積極推進課堂的改革與建設。
語文是一門生活學科,其來源于生活并實踐與生活。因此第二課堂對于語文教學也相當重要。教師應當積極主動開辟第二語文教學渠道和強化語文環境的積極影響,以引導探究和實際訓練為主,提供必要的條件,讓學生獨立思考與探索,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智力、興趣、情感、意志、德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