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嶺
河北省武安市康城煤礦子弟學校
語文能力訓練必須落實在學生身上
袁紅嶺
河北省武安市康城煤礦子弟學校
語文能力是小學語文素質的核心,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的目的任務。因為小學語文是工具學科,是基礎工具學科,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學科。小學語文就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學科;對小學生來說,學習語文就是要掌握祖國的語言工具。
語文;能力;訓練
1.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正如《語文課標》所提出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學生的發展應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發學生的語文素質。
這里要對語文素質作一全面理解。語文素質應包括:語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習慣。良好的思維品質及思維能力;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及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心理素質。
語文能力是小學語文素質的核心,培弄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的目的任務。因為小學語文是工具學科,是基礎工具學科,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學科。小學語文就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學科;對小學生來說,學習語文就是要掌握祖國的語言工具。兒童是在逐步掌握語言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通過語文學習,兒童不僅能獲得語言,而同時還會獲得文化科學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和思維能力,豐富情感。讀書,還會提高學生的說話、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說的話、想到的事、看到的事或做過的事,用口頭或文字表達出來,進行思想交流,達到相互了解。也就是說,只要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才能學會各科知識,所以語文學科具有再認知的功能。
2.再認知的功能體現在。
(1)通過語言實踐獲得語言,獲得字、詞、句、段、篇語文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利用語文能力進行交流、解釋、記憶;(2)通過語言理解和記憶獲得各科文化科學知識;(3)掌握獲得語文知識和能力的方法,即自學方法。這三項認知功能,以第一項為基本認知功能。正因為有這一基本認知功能,語文學科才具有再認知特點;學生具有了語文能力,才能再學習。所以說學好語文是學好各科知識的基礎。正因為語文學科具有獲得再學習的動能,語文學科才具有工具性。這種工具性表現在再認知上,才把語文稱之為基礎工具學科。
3.工具學科。
語文是工具學科,必須具有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葉圣陶先生早就明確指出:“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這兩方面必須聯成一貫;就是說,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倒能夠‘行’的地步,才算具有這種生活的能力。”這里談的習慣,即指能力而言。
這段話說明:(1)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意義。葉老把語文能力看作為“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課標”所提的學習語文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一句話,要達到使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目的,必須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2)明確指出知識和能力的關系。知識是必要的,通過理解獲得知識;理解知識之后,還必須通過語文實踐形成語文能力。知識和能力的關系,是出發點——知;一是終極點——行。由知到行,必須經過理解和訓練。
葉老指出:“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遍,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也不會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所以講說和指點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來多練習,硬是要按照規格練習。練成技能技巧不是別人能夠代替的,非自己動手,認真練習不可。”這段話雖然是針對練習寫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樣用于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形成。
這段話包含以下幾層意思:(1)學生語文能力的掌握和語言習慣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師講解、指點還必須經過學生自身的練習,二者結合起來就是訓練;(2)語文能力訓練必須落實在學生身上;(3)學生語文能力的掌握,必須按照規格認真練習,來不得絲毫馬虎。所以小學生學習祖國語言,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語言訓練,才能逐步提高語文能力。
有人說,強調語文課的語言訓練,有人會把語文課上成支離破碎的練習課。這種情況是存在的,這是對語言訓練的誤解。除了將“訓練”和“練習”混同外,主要對語言訓練的內涵不清楚。語言訓練應包括:語言理解、語言欣賞、語言積累、語言運用等方面。
1.要訓練學生理解和欣賞語言的能力。
語言是載體,語言包括內容和表達形式兩方面,二者是統一的。要教會學生通過語言形式理解語言表達的內容。過去重在內容理解,輕語言形式的掌握;要教會學生理解、欣賞語言表達的個性體現,即作者在具體情境中遣詞造句、表情達意所透示出的個性特征和語言韻味。從而訓練學生的語感。
2.要訓練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有人認為積累語言就是記憶、背誦。雖然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讀、背內容,教給讀、背方法,這是對的。但是為什么重點背誦某一部分,這一部分的語言精華在什么地方?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如果學生不了解這些,背下來又有何用?不要忘記要學生積累的是語言的精華,只有語言精華積累多了,學生才能在說、寫中靈活運用。
3.要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即說、寫訓練。語言積累為語言運用打下基礎。同時還要進行說、寫的單獨訓練。“課標”提出“口語交際”是要進行訓練的。
語言訓練包括豐富的內容,不能用支離破碎的練習課來代替。葉老對訓練還有一番具體解釋。他說:“所謂訓練,當然不只是教學生拿起書來讀,提起筆來寫。就算了事。第一,必須講求方法。怎樣閱讀才可以明白通曉,攝其精英,怎樣寫作才可以清楚暢達,表其情意,都得讓學生們心知其故。第二,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