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益娥
山東省無棣縣車王鎮小學
小議提高小學生書寫水平的方法
郭益娥
山東省無棣縣車王鎮小學
在每年的期末考試閱卷過程中,不難發現,小學生的書寫質量不太樂觀,即便是在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樣高水平的主流媒體上,相當一部分參賽選手的書寫質量也足以讓老師汗顏。《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于寫字的質量,有明確的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
“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第二學段(3~4年級)
“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
第三學段(5~6年級)
“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如何提升小學生的書寫質量呢?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特別強調書寫習慣的養成,第一學段目標要求,“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第二至四學段目標則始終強調“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細細揣摩課標的變化,第一學段重在“養成”,二至四學段則強調“有”,重在堅持。
1.堅持從自我做起。
“認認真真寫好字”是對學生的要求,實際上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老師不僅要練就一手好字,更要用寫字的過程、書寫的習慣熏陶學生。備課、批改作業、日常板書,要做到提筆即是“范寫”時。比如你在黑板上范寫一個生字,或者板書一篇文章題目,從你拿起粉筆,到范寫漢字,再到把粉筆放回原處,你的態度是輕松、優雅、認真,你的字是剛勁有力,還是俊秀適中,你寫字時是享受、自信、還是應付對待等,你都在給你的學生進行一種行為示范、態度示范、信念示范。這就說明為什么我們常常會說“誰教的學生像誰的字”了!
2.堅持從日常做起。
每學期的第一節課,我堅持和學生一起復習寫字姿勢,從第一節課就繃緊“練字意識”這根弦。書寫過程中,我始終用“六不”寫字規則,規范和評價學生的書寫作業。我還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幫扶、監管的作用,成立了家庭作業批閱小隊、寫字姿勢幫扶小組、寫字評價小組等,這樣,不論是課堂作業、家庭作業,還是學情檢測,都有人負責寫字。
語文課要“一課一得”。寫字同樣如此,把語文教簡單,先做到把字教簡單,做到一字一得。比如,教學三年級《掌聲》一課的“愿”字。我圍繞“字的結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半包圍結構),要注意把廠子頭的一豎撇寫長。為了形象的記憶老師總結:廠字頭把心圍住,才能“心甘情愿”,才能“愿意”。然后學生就開始書寫,寫好字的結構。至于這個“愿”字的其他的筆畫書寫,哪一個部件有變化,哪一筆怎么寫,在哪里占格,這些因為有低年級的基礎,學生自會注意,沒有必要對一個字進行過多的講解,不要加重學生的寫字負擔。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中指出:任何一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應該注重本國文化、價值觀的教育,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的根,因此,從小學開始就應該培養學生喜歡漢字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漢字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價值和意義。比如教學“福”字。引領學生探究“福”字的起源和字形的演變,然后指導學生寫好“福”字的結構:左窄右寬,相互避讓,這樣才有“福”氣。接著,適當拓展福字成語,到古代福字故事、身邊的幸福小事等,以及如何向朋友、同學、家人等傳遞幸福等。于是中國的傳統道德、生存智慧、民族精神、風俗人情等都在一個“福”字中潛移默化的滲透給了學生。一字一世界,一字一成長,這樣的漢字學習無疑是立體的、豐厚的,是能促進學生學習欲望的。
一橫就是讓學生互評。比如,每次的檢測卷書寫,寫字評價小組要提前對每位學生的檢測卷依據前面提到的“六不”進行書寫評價,然后在課堂上以“老師”的身份現場宣布評價結果,并結合優秀書寫和帶進步生書寫提出意見和建議。一縱就是學生自我評價。學生把過往的書寫紙有選擇的進行搜集、整理,可以是一頁作業本,可以是一頁家庭作業等,制作一個“自我書寫成長檔案夾”,寫清每次整理的年級、時間、年齡等。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檔案夾會越來越厚實,會不斷看到自己的成長,寫好字的愿望會不斷加強。在這期間,老師一定要有序組織,而且持之以恒,有始有終,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始有終,把評價做到底。
“身感之,心驗之”,“心隨字牽,筆隨心動”。習慣也好,指導也罷,只有能觸動孩子的“真心”,才會使學生對寫字“心向往之”,從而“用心寫字”,寫好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