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庚民
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第一中學
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思考
劉庚民
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第一中學
加強對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運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鼓勵學生更加靈活的運用數學知識。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是基于拓展新課程與基礎性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分析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模式,提出了幾點看法。
研究性學習;高中數學;探索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多種渠道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數學研究性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基礎性、拓展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的和現實的問題的一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習研究活動。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它的開放性、研究性和實踐性。它的功能在于能營造一個使學生勇于探索爭論和相互學習鼓勵的良好氛圍,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數學研究性學習更加關注學習過程。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材料不僅僅是教師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概括出問題,甚至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進而提煉成研究性學習的材料。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問題的研究者和解決者,是主角,而教師則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給予幫助,起著組織和引導的作用。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不僅僅關心學習的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學生獲得了哪些發展,并且特別注意學生有哪些創造性的見解,同時對學生的情感變化也應予以注意。為了使評價能夠真實可靠,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既要有定量的評價也要有定性的評價。
1.數學開放題與數學研究性學習。
數學開放題體現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數學開放題體現數學問題的形成過程,體現解答對象的實際狀態,數學開放題有利于為學生個別探索和準確認識自己提供時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成功感,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感。因此數學開放題用于學生研究性學習應是十分有意義的。
2.社會實踐與數學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1.數學研究性學習在高中的定位。
數學研究性學習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必修課,而不是只為少數優秀學生開設的課程,它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追求目標,鼓勵學生介入數學學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學生的研究結果有科學性,但并不強求每個學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須獨一無二。強調這樣一種課程定位,有助于防治數學研究性學習變為新的數學學科競賽。
2.研究性學習與數學教學的關系。
從初步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情況看,凡是認真參加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學生,基本上都沒有影響數學學科內容的學習。個案顯示,因為開展課題研究的需要,學生“用然后而知不足”,常常自覺地加深或拓寬了與課題相關的數學學科課程的學習,有的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更加加深了對數學學科課程的理解和熱愛。因此,是否可以這樣說。數學研究性學習和現有數學學科教學兩者之間,不是一個反對一個,一個否定一個,而是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關系。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局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這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并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中學生蘊藏著極為豐富和巨大的創造潛能,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能否營造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能否為他們創設發展的空間,提供更多發揮其創造潛能的機會。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我們的中學生對社會的回報將是無法估量的,讓我們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使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華。
[1]陳曉燕.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5).
[2]王維民.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評價方法探析[J].科技信息.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