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良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119中學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賈志良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119中學
為了培養(yǎng)適應新世紀社會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的創(chuàng)新人才,保證新世紀教育質量,教育工作者就必須根據(jù)社會變革和新的課程理念去探索、研究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中教學優(yōu)化的策略,即打造新課堂,賦予課堂教學與學習新的文化內涵,探索課堂教學新的時代功能,積極實施素質教育,重視對中學生素質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初中歷史;課堂效率;學習興趣
歷史學是反映過去的客觀事實,而這種客觀事實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過實踐去感知,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教的枯燥單調,學生學的乏味無趣,達不到預期效果,提高不了課堂教學效率。主客觀因素,導致課堂教學難以進行,如何改進和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迫在眉睫。那么我們要如何提高學生們對于歷史課的興趣,提高學生們課堂上45分鐘的效率呢?
歷史課程本身就是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因此在課本中不大可能像小說、演義中那樣的生動,以吸引人為目的。所以如果教師僅僅就是按照課本上的知識來教授學生們的話,想要讓學生們對歷史感興趣,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讓初中歷史課更加的有意思,讓學生們覺得更生動、更有趣才行。例如在講《唐朝的對外交往》一章”晁衡與鑒真“時,筆者就先在課下查找關于這節(jié)課程的素材,這件事請都有什么傳說,其中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把這些素材都放到課上,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對于這節(jié)課的興趣。然后又找了一些而關于鑒真東渡的視頻或者是Flash動畫,這樣可以在視覺上增強學生們的好奇心和興趣。通過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要想讓歷史課上的內容更加豐富,就必須要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但是我們現(xiàn)在所學的歷史本來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教材限于篇幅有很多事實都省略掉了,所以現(xiàn)在我們所學到的課本都是把原來生動的歷史給濃縮抽象成了枯燥的課本,這樣就很難再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要具備強烈的感情,通過飽滿的感情在講授課程的時候,把我們的感情充分地融入到課堂中,這樣才能進而感染學生們,讓學生們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事,受到我們強烈的思想教育。因此教師的情感表達的充分與否,感情是否飽滿,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影響到學生們上課的效率的。那么怎樣的感情才是飽滿的、有感染力的呢?筆者個人感覺,首先是在心里我們要把自身對于歷史這門課程的熱愛由內而外的表達出來,在我們的語氣語調上也都是應該隨著課本內容的改變而相應的變化。
初中生正是處于心里和生理的成長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學生們在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上面是有限的,這個時候感覺形象的表達給學生們更有利于學生們的理解和記憶,所以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能夠展示一些圖片等形象的東西給學生們展示,例如圖片、表格、地圖,等等有形的資料,這樣更能夠幫助學生們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我們講授“紅軍長征”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筆者就自己先設計了一張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當這節(jié)課講完的時候,要求學生們跟筆者一樣也自己動手畫一張路線圖,通過老師的帶頭,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制作地圖,并在過程中教給學生們在沒有地圖的時候如何自己畫一張地圖,讓學生們拓寬了知識面,這對于學生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是很有幫助的。這樣的一堂課,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充分地掌握我們課本上的基本知識,還能夠親自參加教學過程中,這樣的教學內容才是一堂有血有肉的課程,趣味橫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轉變教師的角色。”重結論輕過程“是傳統(tǒng)教學中十分突出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的主要活動就是講述、板書和布置練習。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把學生看成了接受器,課堂中的問答多半是復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師充當了知識和結論的灌輸者的角色。在新課程要求下,教師的角色已不再是結論的灌輸者,而是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在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發(fā)揮的同時,對教師“主導”的要求更高了。就歷史課而言,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如何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提出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并能積極尋求問題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學”,把教學過程變?yōu)椤芭囵B(yǎng)學習者”的過程,使教師自身由知識傳遞者變?yōu)閷W習的促進者;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從凌駕于學生之上的講臺上走下來,和學生融為一體,共同活動,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感,使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與才能;如何使班級、小組作和個體學習各環(huán)節(jié)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真正達到促進人的發(fā)展的目的,這都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組織。
只有教師轉變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學中要堅持讓學生“動”起來,把學生看作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千方百計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的機會,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就一定能夠搞好歷史教學。
提高課堂效益使我們目前必須要面臨的課題,但我們對他的規(guī)律的認識還很膚淺,要走的路還有很遠,我愿意與各位老師一道繼續(xù)上下而求索,為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