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在全球的銀行界盛行一項浩大的工程,即EMV遷移。EMV遷移,擴大了實施的范圍,緩解了銀行業一直以來被高科技困擾的難題。EMV遷移,作為對金融犯罪實施圍剿的一個工具,包含一個芯片卡,需要輸入密碼才能使用,這也體現了銀行卡將來的主流、發展、方向。本文闡述了EMV遷移的概念、指出了中國銀行卡的發展的問題、并對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地分析,提出EMV遷移的必要性,尤其是銀行卡在交易方面的安全性,同時,就加快銀行卡國際化,改良用卡的環境,給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EMV遷移;遷移成本;務實改革;問題;遷移策略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已經使用IC芯片,其具有安全、多用的優勢。歐洲是最早開始使用IC芯片到金融領域的,從而生產了具有全新介質的、銀行卡的產品,即金融IC卡,其作為一個升級的替代產品,即磁條式的銀行卡,給銀行卡產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中國銀行卡的產業的發展具有幾十年的歷史,作為全球銀行一個最大的市場,其卡業務的增長是最快的,發展潛力最大的國家。但隨著產業的高速成長,以磁條卡為主的銀行卡的產業,逐漸出現了一些不足,包括:頻發的欺詐交易、功能單一的卡片、固化的應用領域等,同時,在國際的銀行卡產業的影響下,即EMV遷移,另外,商業的預付費卡的市場變得很混亂,給產業帶來一定的影響,這樣就說明中國應對EMV進行遷移,因此,人民銀行積極推廣使用金融IC卡,在以后“十三五”時期,將積極全面地推進應用金融IC卡,從而提升銀行卡產業的發展水平。
一、EMV遷移
1.EMV遷移概述
Europay、MasterCard、VISA簡稱EMV,這是三大國際銀行卡組織,其一,制定了芯片卡的規范,作為芯片卡、芯片終端兩者之間進行交互、對話的機制。而Europay、萬事達、維薩等組織在1996年,一起制定了銀行IC卡,給予了統一技術標準,尤其是在借記、貸記等領域,因此,由磁條卡轉為芯片卡,也被叫做“EMV遷移”。就整個全球來分析,EMV遷移的發展各異。對于部分國家、地區等情況分析,處于評估、試驗的階段,而很多國家的行動跟不上國際卡組織所進行的步驟。
所謂EMV遷移是指銀行卡從磁條卡轉為集成電路(IC)卡,換句話說,以智能IC卡取代了磁卡,通過EMV的遷移,可以避免出現造假的信用卡、欺詐的信用卡、詐騙的跨國金融等。這些往往是通過高科技的手段來進行的。而EMV遷移由于投資大,使得我國實施EMV遷移很慢。對于EMV遷移,其資金投入有:為了卡片的升級而使用的資金,以及為了改造終端而使用的資金,甚至為了主機系統的改造,包括:發卡行、收單行、清算中心等所用的資金,另外,在宣傳、推廣、業務、培訓等方面所用的資金。
2.EMV已遷移國家的概況
(1)EMV遷移在英國的概況
在英國,銀行卡被欺詐的損失是歐洲所有國家的75%,所以,英國為了防范欺詐、風險而進行了EMV遷移,積極維護群眾對卡基支付的信心,對新的銀行卡的產品、服務等平臺積極開發。對于遷移策略,是從計劃開始到區域性的試點,接著進行全面的推廣,收單、發卡、同步進行改造,從而市場化的運作得以實現。
(2)EMV遷移在法國的概況
法國作為世界上領先進行EMV遷移的國家,動力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與國際的標準接軌,在對欺詐、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下,使得芯片卡的跨境使用得到拓展,依據法國的銀行卡組織,即CB,對其進行了統計,對于發行的磁條卡,在境外的交易所得的欺詐率數值為在境內的交易所得的欺詐率乘以20;第二,為了技術得以升級,通過卡片得到多區域的應用、引入、以及服務空間被拓展;第三,積極應對國際組織實施的風險轉移的策略,加快EMV遷移。對于法國,采用的是逐漸遷移的策略,在原有應用的基礎上而進行,不斷引導銀行、商戶、技術的銷售、服務商等一起參與進來,從而加強他們的合作來減少遷移的成本,成功促進EMV的整體遷移。
(3)我國EMV遷移的動力
我國之所以進行EMV遷移,是受到國外的EMV遷移、國內的行業IC卡的影響而進行的,具體分為:
①國際卡組織有關政策的負面影響,為減少銀行卡受到交易的風險,在2005年1月1日國際組織,即VISA、MaserCard等,指出每一個會員銀行對所有的國際卡,即增加一個IC的芯片,也含有EMV所規定的,關于國際卡,其中具有收單行,即具有POS的作用,能夠接受EMV的標準的一種IC卡,并初步實施“風險轉移”的對策,轉移了偽卡風險的承擔方,即在發卡行、收單行中的,即沒有進行EMV遷移的。而中國沒有完成EMV遷移,“風險轉移”政策給中國EMV的遷移不僅有壓力還有推動力。
②磁條卡欺詐風險在地區間的轉移,在國外對IC卡的遷移瘋狂進行,而以往的磁條卡的卡內信息極易被盜錄、復制,使其受到更多的攻擊,因此,一些國際的銀行卡的犯罪集團的作案動機轉到沒有進行IC卡遷移的地方,給我國銀行卡帶來欺詐風險。
二、EMV遷移的必要性
在我國,實施EMV遷移的條件已經具備。由于我國人多,使用銀行卡的人多,造成使用銀行卡數量增多,銀行卡安全交易。而銀行卡就更加重要。而IC卡的技術逐漸完善,促進我國全面的發展。目前,IC卡比磁條卡的技術更有優勢。對于智能IC卡,以CPU芯片為基礎,其特點是自主運算、加解密、存儲等,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而芯片卡在復制方面沒有磁條卡復制容易,這就確保信用卡不容易被偽盜。在實際應用上,在智能IC卡、讀卡器等雙方通過加密的方式對數據進行交換,具認證機制很安全,避免偽卡犯罪的發生。
在我國的EMV遷移,以“先標準、后試點,先收單、后發卡,先外卡、后內卡,先貸記、后借記”作為遷移的策略。從標準方面分析,中國銀聯在2005年,提出關于芯片卡的標準,即《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對于發行外卡,在2005年,12月16日,中國的工商銀行發行了國際信用卡,這是國內的第一張,即與EMV標準符合的,而EMV標準的牡丹國際信用卡的產品,是在牡丹國際信用卡的基礎上加了芯片這種介質而成的,與牡丹智能的芯片卡一起使用,隨著信息化時代的普及,對于銀行卡的EMV遷移更加必要。
另外,銀行卡、磁條卡更易被復制、被欺詐、被盜卡等,所以,每一個國家積極進行EMV遷移,目前,實施EMV遷移的國家為30多個。在2007年,在歐洲的支付國際組織,有67%的卡片轉化為智能卡,即達到EMV標準的,而67%的收單系統,改造了EMV標準;而對于中東地區,尤其是銀行的協會、信用卡組織,指出在2007年之后改造銀行發行的IC卡,即滿足EMV標準;對于亞太地區,如:日本、馬來西亞等,指出在2007年起凡是發行的信用卡與EMV的標準統一。
三、EMV遷移給中國銀行卡發展帶來的問題
1.要付出巨額成本
EMV遷移,是一項巨大的投資,包括四部:為了卡片得到升級而所用去的資金;為了改造終端而用去的資金;為了改造發卡行、收單行、清算中心等全部主機系統而用去的資金;甚至為了宣傳、推廣、業務、培訓等用去的資金。到了2008年最后階段,在我國,發行銀行卡的數量達到18億多張,而在境內,即聯網商戶,為118萬戶,對于聯網的POS機,即185萬臺,而聯網的ATM機,16萬臺,目前,市場的規模在不斷增大,這就促進了我國EMV的遷移,通過EMV遷移,使得資金為數百億元。由于遷移成本高,從而影響了中國的EMV遷移。
2.突出顯示EMV遷移的市場需求
對于社會信用體系的形成,最早是發生在歐美等國家,他們在使用信用卡進行支付的時候,不必經過持卡人來輸入密碼而進行校驗,只需要其簽名即可。對于中國人們來說,由于國情的不一樣,在適應信用卡進行支付時,往往通過個人的密碼而進行的校驗,所以,持卡人以密碼來設置,確保賬戶的安全。而EMV遷移,發展迅速的是在歐洲,其銀行卡的安全性沒中國高。這樣一來,根據中國的市場給予的需求,給中國在EMV的遷移等方面帶來干擾。
四、中國對EMV遷移的應對措施
1.加強領導,有序進行推進
對于行業的管理部門,以國際的EMV遷移為動向進行管理,其制定要不斷改善,使其與國內的EMV的標準統一。對于磁條卡,逐漸轉變為IC卡,使得EMV進行遷移成為一個必然。在國際的銀行卡中,這個領域是一個重要的地區,中國的銀行業應積極關注這一趨勢的進展。一方面,關于中國的EMV標準應積極給予規定與改善,這作為實施遷移作為一個根本。目前,針對大部分的人民銀行,開始組織在國內,尤其是商業銀行實施工作;二方面,對于國內的銀行業,尤其是管理部門,應與商業銀行一起商議來指定一個EMV遷移計劃,即與國內實際符合的,在保持技術標準的基礎上而進行的,接著對必要的業務、技術進行試點研究,從而促進EMV的遷移。
2.務實改革,消化巨額成本
(1)積極改造終端。針對商業銀行進行分析,為了機具得到不斷地提升,要對其積極進行開展。依據EMV遷移所具有的特點,在以后使用時候,尤其在終端設備的購買當中,使商業銀行應增一項受理的功能,即對EMV標準的卡片,目前,為了設備被很好地被升級,在保持成本、投入的前提下,進一步對銀行卡的EMV進行改造。如在2003年底,所發布的ATM的讀卡器均滿足EMV的標準,其僅僅改造一下應用層即可,且對應的ATM的廠商也同意銀行進行遷移,甚至不用投入資金對ATM的應用系統進行升級。這樣一來,改造EMV遷移的系統的成本降低了,也節約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從而促進了銀行進行EMV遷移。
(2)對卡片積極進行改造。為了減少EMV遷移卡片的成本,通過銷售IC卡,來進行分流,如,通過加一個具有個性化的廣告,即在智能的IC卡上。而往往不包括:國際卡,即由自己而生產的,僅僅由我國的發行的銀行卡,還可以采用外包。以外包的形式,和第三方進行合作與生產,第一方面,與第三方可以分流成本;第二方面,過渡期可被拖延很久,促進遷移成本的減少。而一旦過渡期被延長,使得IC的復合卡被完成。對于IC復合卡,由磁條、IC芯片等組成,有利于客戶進行存、取款、消費等。
3.堅持科學的遷移的對策
對于遷移對策,即“首先受理,接著發行;首先外卡,接著內卡;首先貸記,接著借記;首先試點,接著推廣”等,作為中國一直以來實施EMV遷移的一個策略。所謂“先受理,后發行”是指,中國實施EMV遷移時,第一步,啟動收單行進行遷移,即終端布放升級開始,其能夠受理國外的EMV卡;第二,在適宜的條件下,發行IC卡,即與EMV標準符合的。目前,隨著不斷深入地進行改革開放,在中國使用外卡的數量逐年增多。所以,在目前應對外卡的受理、業務等方面做好,通過積累經驗,被作為發行的IC卡的一個根本前提。對于“首先外卡,接著內卡”,而在中國,對于銀行卡,即18億多張,而貸記卡,少于2億張,而國際卡,幾乎不存在。但是,銀行卡一旦發生欺詐,而受到的損失,往往是在境外所使用的,即國際卡。對于“首先外卡,接著內卡”,把國際卡首先替換為EMV標準的。這樣促進了EMV標準的實施,增強了銀行卡的安全性,避免銀行卡出現欺詐的行為,與EMV遷移、消化成本符合。而“首先貸記,接著借記”是指,在適宜的條件下,通過發行EMV卡,來減少風險的系數,即貸記卡,通過實施遷移,來減少風險的數量,即借記卡,與銀行卡的EMV遷移的意愿一致,從而減少欺詐的風險。在我國所發行的貸記卡,其時間短而數量少,但風險大,所以,更換貸記卡為IC卡是必須要做的;對于借記卡、準貸記卡,往往需提供密碼進行校驗,其風險小而數量大、成本高,所以,在國內,使用銀行IC卡,作為一個有效的戰略而實施、應用。一旦試點工作成功完成,將把這個工作繼續開展、推廣下去。
總而言之,本文主要從四大部分進行了闡述,第一部分從EMV遷移的概述開始分析,同時,介紹了已經EMV遷移的國家,第二部分說明了EMV遷移的必要性,在實際應用上,在智能IC卡、讀卡器等雙方通過加密的方式對數據進行交換,具認證機制很安全,避免偽卡犯罪的發生。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EMV遷移給中國銀行卡發展帶來的問題,第一方面,EMV遷移,是一項巨大的投資,第二方面,突出顯示EMV遷移的市場需求。第四部分闡述了中國對EMV遷移的應對措施,包括:加強領導,有序進行推進;務實改革,消化巨額成本;堅持科學的遷移的對策。而EMV遷移作為銀行卡轉換的一個過程,即由磁條卡轉向智能IC卡。對于CPU、IC卡,其金融的支付標準作為目前銀行卡的框架性的標準。主要是為了實現卡片和終端接口的統一標準,即在金融IC卡的支付系統中,通過這個體系,讓全部卡片、終端均實現互通、互用,且在使用這個技術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銀行卡在支付方面的安全性能,而欺詐的行為大大減少。對于任一次變革社會、更新產品,以及任一個行業、機構的改革,均有可能受到風險的襲擊。在這樣一個科學技術的大浪潮中,任何一件事情均不會按照我們的意愿去進行。對于銀行卡換芯的問題,為了在未來得到發展,除了技術、研發等方面的要求,還要從產品的安全、性能、監測等方面著手,從而積極應對面臨的挑戰。對于遷移策略,是從計劃開始到區域性的試點,進行全面的推廣,收單、發卡、同步進行改造,從而市場化的運作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張衛東.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業務模式淺析[J].銀行卡研究資訊,2008,(03):1-17.
[2]柴洪峰.關于我國金融IC卡標準推進的思考與探索[J].金融電子化,2003,(12):15-18.
[3]趙本陽.商業銀行金融IC卡行業應用探究[J].金融發展研究,2011,(08):65-69.
[4]李曉楓.中國金融IC卡發展戰略的若干思考[J].湖南金融計算機,2010,(11):58-62.
[5]邁克爾·波特,邱如美,李明軒譯.國家競爭優勢[D].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學,2002.
[6]趙振成.趙晶.許明.實施EMV遷移,防范銀行卡風險[J].科技資訊,2009:241-242.
[7]郭亮.加快國內EMV遷移的一個契機[J].中國信用卡,2005,(02):13-15.
[8]許羅德.金融社會保障IC卡淺析[J].銀行卡研究資訊,2011,(09):5-11.
[9]許羅德.金融IC卡遷移促進銀行卡產業升級,2011,(08):1-4.
[10]葛華,勇時文朝.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報告,2015(02):55-56.
[11]陳杰,郭庚揚.國內銀行卡EMV遷移的思考與建議[J].金融觀察,2009,(02):106-108.
[12]嵇文俊.當前形勢下我國銀行IC卡應用策略探討[J].銀行卡研究資訊,2008,(07):6-11.
作者簡介:王耀(1981.08- ),男,浙江寧波,本科,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領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