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娓
摘要:喜歌劇《愛的甘醇》是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多尼采蒂的優秀作品之一,該劇在米蘭的首演大獲成功,多尼采蒂也由此獲得了意大利美聲樂派三巨頭之一的稱號。《愛的甘醇》由一共分為兩幕短劇,全劇氛圍輕松愉悅,曲調的創作也十分的精湛,尤其是在唱腔的技巧上更是凸顯了多尼采蒂優秀的藝術創作才能。文章將通過對喜歌劇《愛的甘醇》進行簡要敘述,并就其藝術特色及演唱技巧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喜歌劇 ?《愛的甘醇》 ?花腔 ?藝術特色 ?演唱技巧
多尼采蒂既是意大利著名的歌劇作曲家,同時也是浪漫主義歌劇的代表,其一生中創作了近百部的歌劇作品,《愛的甘醇》是其中年的優秀創作之一,在1832年一經演出就大獲成功,多尼采蒂也由此一躍成為了同時代作曲家們的代表。這部作品至今為止仍然是多尼采蒂所有作品中出演次數最多的歌劇。《愛的甘醇》既保留了意大利歌劇的傳統表現形式,同時還融入了浪漫主義氣息,其精湛的演唱技巧與豐富的藝術特色至今還在被人們所稱道。
一、喜歌劇《愛的甘醇》
在《愛的甘醇》這部喜歌劇中,多尼采蒂充分的展現了其創作的才能。全劇以輕松幽默的氛圍、優美動人的曲調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和追捧,一直以來都是多尼采蒂歌劇創作中演出次數最多的作品。
《愛的甘醇》主要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鄉村的愛情故事。靦腆樸實的鄉村青年內莫里諾一直愛慕著率性美麗的農場主之女阿蒂娜,但由于他言辭笨拙,加之情敵貝科雷對阿蒂娜攻勢兇猛,不得已之下,內莫里諾找上了江湖醫生杜卡馬拉,購買了他所謂的“愛情靈藥”,盡管這藥是假的,但憑借著內莫里諾的一腔真心,最終他還是獲得了阿蒂娜的愛。該劇分為兩個小短幕,共有二十首曲子,除了歌劇中常見的詠嘆調與宣敘調之外,多尼采蒂還加入了跳躍性極強的花腔女高音演唱,使得整部歌劇極富藝術表現張力,劇中女主公阿蒂娜也正是因為花腔女高音的演唱形式而大獲觀眾的喜愛,其音樂風格也通過這些獨特的演唱技巧而得以完美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二、喜歌劇《愛的甘醇》中的藝術特色
《愛的甘醇》這部喜歌劇在創作的過程中并沒有脫離傳統意大利歌劇的樣式,并且,多尼采蒂還在基本樣式的基礎上對劇本進行了獨特的創新。其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浪漫主義的題材內容
受到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在《愛的甘醇》這部作品中,多尼采蒂將鄉間生活作為該劇的創作背景,同時還融合了鄉村民間故事與傳說進行曲目的創作,由此可見,《愛的甘醇》無疑很好地體現了浪漫主義者所堅持的“回歸自然”原則。而在這部喜歌劇中的“愛情”元素也是構成作品浪漫主義的一大特征。劇中主人公內莫里諾與阿蒂娜處于兩個不同的社會階層,卻又因為愛情而勇敢的打破了階層的束縛走到了一起,從而上演了一場浪漫的愛情故事。除此之外,在《愛的甘醇》中還運用了超于現實的事物“愛情靈藥”,借以表達人們心中所存留的那一份浪漫與美好的幻想,同時也從側面烘托出人們對于現實社會束縛的一種擺脫,承載了劇作家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角色配置的個性化
多尼采蒂在這部劇中沿襲了傳統喜歌劇的創作習慣,通過不同的聲部來表現角色人物不同的性格與心理活動,并以此形成了多樣化的歌劇元素,大大的增強了戲劇的效果,如在劇中活潑率性的農場姑娘阿蒂娜是跳躍性極強的花腔女高音,癡情的鄉村青年內莫里諾是以抒情為主的男高音,以插科打諢為主的江湖醫生杜卡馬拉的演唱則主要在男低音,自大的軍官貝科雷采用的是男中音演唱。個性化的角色配置既保證了聲部的質量,同時還能夠讓該劇在演出時獲得較好的喜劇效果。《愛的甘醇》里的角色們除了擁有個性化的音樂表現形式,同時還具有自己本身獨特的語言風格。多尼采蒂根據人物性格不同,分別賦予了其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阿蒂娜的語言風格是溫柔中帶著一絲俏皮,內莫里諾則是樸實簡潔的語言風格,杜卡馬拉的語言風格如同他的性格一樣夸張而又喋喋不休,貝科雷則是用一種趾高氣揚的語言來凸顯他的自大。
(三)終場合唱形式的喜劇落幕
從十八世紀末開始,喜歌劇作品匯總首次出現了“終場合唱”的表演形式。這一表演形式的特點在于劇情進入收尾階段后,演員陸續登上舞臺活躍氣氛,當所有演員都上臺時,舞臺的氣氛也達到了高潮。如《磨坊女》、《好姑娘》等歌劇結尾都采用的是終場合唱形式。莫扎特也曾在他的喜歌劇中運用“終場合唱”形式并將其表現形式變得更為豐富,讓舞臺具有一種交響規模的結構,如在其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上,劇中情節發展復雜,到終場時甚至表現得更為氣勢龐大,但在“終場合唱”形式出現后,結尾卻直轉入完美,從而俘獲了大批的觀眾。
三、喜歌劇《愛的甘醇》中的演唱技巧
多尼采蒂在《愛的甘醇》中運用了大量的歌劇演唱技巧,并在這些技巧的演唱中融入了自己新的創作元素,使得這部喜歌劇在舞臺上的表演更顯飽滿。
(一)詠嘆調、宣敘調的演唱技巧
在第一幕的開場部分,首先呈現的是高音位的笑聲,伴隨著笑聲,女主人公阿蒂娜出場,這一宣敘調的創作手法一經演出就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并沿用至今。在該部分的演唱中,要求演唱者聲音保持靠前的集中位置,音色才會顯得明亮,而清亮的音色也比較符合主人公阿蒂娜活潑的人物形象。同時演唱者的呼吸要流暢連貫,只有穩定在胸腔支點才能夠發出高音位的甩聲,通過哼鳴的方式充分打開鼻咽腔,這樣一來就會使發出的聲音清脆而又具有穿透力。
而在劇中開始進行詠嘆調的演唱時,多尼采蒂采用的是極富韻律動感的節奏,在流暢的旋律中刻畫阿蒂娜這位來自鄉村的姑娘的性格與外在。詠嘆調分為兩大部分,前半段以抒情為主,由于該節奏屬于三拍音樂,演唱者呼吸要保持連貫不拖沓,營造出輕快的音樂形象。后半段的詠嘆調風格轉為跳躍性極強的花腔風格,但在節奏方面仍然延續前半部分的三拍音樂,但其中還添加了附符點音,由此展現出了阿迪娜活潑調皮的音樂形象。該段的演唱要注意音色的靈活度,利用呼吸對抗點來實現富有彈性的聲音,特別是對于重音部分更要加強后腰與小腹支點的對抗,并以胸腔支點與小腹的對抗為保障開場。
(二)重唱、二重唱的演唱技巧
這部喜歌劇中的重唱主要分為兩段,前半段屬于抒情演唱,后半段跳轉到花腔演唱。抒情部分的音樂節奏復雜,既有上行級進的演奏也包含了下行級進的節奏,演唱時,演唱者要注意保持抒情音樂節奏的連貫性,同時還要表現出花腔音樂的顆粒感。在這一部分通常保持腹部肌肉的擴張狀態,胸腔支點往前推進保持穩定,并通過喉頭阻氣的顫動帶動高音發出嗎,從而進入花腔音樂的演唱。后半段的花腔演唱特點在于其跳躍性,附符點節奏輕快,與三連音形成鮮明對比,并由此來增強音樂的表現張力。
在《愛的甘醇》這部喜歌劇中。重唱的演唱技巧占據了重要位置,主要通過男高音的音色與花腔女高音結合來凸顯聲部的平衡,男高音音色堅實有力,而花腔女高音清澈輕盈配合之下顯得十分協調。尤其是在劇中一段男女聲二重唱當中,從旋律的完美程度不難看出多尼采蒂的創作天賦。極佳的藝術構思令這段二重唱充滿著其他歌劇中所不具有的飽和感。多尼采蒂采用相同的旋律,讓男高音與花腔女高音以輪唱的方式來描述劇中人物不同的內心思想,在演唱的過程中將語氣重音與節奏重音結合的方式更進一步完善了二重唱中呼吸與面罩的統一,多尼采蒂將二重唱的演唱技巧與歌劇創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方式無疑是舞臺歌劇的一次新的進步。
四、結語
多尼采蒂向來以創作迅速和作品多產著稱,其作品中豐富的音樂表現形式也一直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作為一名優秀的歌劇作曲家,多尼采蒂并不滿足于傳統的歌劇創作形式,其作品中的音樂旋律既繼承了傳統的美聲唱法,同時還融入以一些自身對于歌曲的理解,使得作品在滿足觀眾聽覺享受的同時,又能夠達到歌唱家對于歌劇詠嘆調演唱的需求。尤其是在《愛的甘醇》中,這些音樂的創作特質表現得尤為明顯。多尼采蒂在劇中沿襲了傳統意大利喜歌劇的表演元素,并將浪漫主義氣息帶去了歌劇音樂的創作當中,使得這部作品極富藝術特色,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歌劇發展新的藝術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王石磊,唐瑭.樸素與純情詼諧與真誠——析歌劇《愛的甘醇》的浪漫主義特色[J].文教資料,2008,(09).
[2]曲歌.多尼采蒂男高音詠嘆調演唱風格的闡釋與聲樂教學——以歌劇《愛之甘醇》兩首詠嘆調為例[J].藝術研究,2009,(01).
[3]景作人.戲謔中的抒情 調侃中的歡樂——看多尼采蒂的歌劇《愛之甘醇》有感[J].音樂愛好者,2010,(10).
[4]李彩紅.荒誕·詼諧·感人——簡析多尼采蒂的喜歌劇《愛的甘醇》[J].新聞愛好者,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