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宇
【摘 要】聲樂是一門以人的聲音來構造音樂形象,表達人類思想感情,結合腦力、體力、想象力和表現力的綜合性藝術。聲樂演唱以歌唱技術和聲音的訓練為基礎和前提,而情感的滲透則是聲樂演唱的靈魂。沒有生命力和靈魂的演唱,即使再嫻熟的演唱技巧、再美的聲音,也不能引發觀眾情感的共鳴。本文針對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和演唱技巧進行分析闡述,對提高聲樂演唱的水平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聲樂演唱;情感表達;演唱技巧;辯證統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057-02
一、情感表達的重要性
在聲樂表演中,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注重演唱中情感的傳達。早在我國的古代,《樂記》中就已經有一定的研究:“凡音之起,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心動,故形于聲”,音樂是通過聲音來表現情感在心靈上的激蕩。可見,音樂是人有感而發的一種方式,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應該首先動之以情,聲情并茂,以情傳聲,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意大利教育大師卡魯索說:“演唱實際上是情感的產物”,證明了情感的貫穿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一)情感的表達要準確把握歌詞中的語言
成功的聲樂演唱應該是優美旋律和詩一般的歌詞的完美統一,對歌詞語言的準確清晰把握是音樂情感表達的基礎。清晰的語言是使歌曲更動聽、更具有感染力的保證,準確把握漢字的語言特點,做到“字音精確、聲調無誤”,才能使音樂的語言美與旋律美這二者完美結合,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和美的體驗,如我國著名演唱家閻維文、戴玉強等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演繹歌曲的。
(二)情感的表達要符合感情訴求
無論哪一種歌曲,都是對當時特定的時代風貌和思想感情的再現,與當時的社會生活環境、宗教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聲樂作品本身作為一種表現生活美的藝術,演唱者只有把握了時代的社會主體、審美態度等,才能再現作品的藝術風格和情感傳達,例如紅軍歌曲系列的演唱,演唱者需要把握當時紅軍們作戰的惡劣生活環境與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融入自己對當時社會環境和歌唱主體心境的思考,用慷慨激昂的振奮情感來演繹歌詞中的內涵與精神,激發現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熱烈愛國情懷和艱苦奮斗精神。
(三)情感的表達要有自己的特色
在當下越來越多的歌曲選秀節目中,很多人在形式和內容上效仿他人的成名曲,沒有自己對歌曲的獨特情感。體驗只能作為一場模仿秀,只會讓我們的聲樂演唱陷入一個死胡同,聲樂的演唱要創新發展,就要求演唱者注重對生活的體驗、對情感的再次感悟。演唱者對聲樂作品的二次創作和獨特感受,與自身的音樂文化修養和生活感受有著密切的聯系,演唱者必須突破一般人的心理定勢,用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想象與聯想去體會歌中的內涵,才能使自己的演唱別具特色。
(四)情感的表達要表現出聲樂作品的美感
要在聲樂演唱中為觀眾帶來一場美的體驗,演唱者就要首先塑造作品美的藝術形象,再按照美的法則進行聲樂表演,在外形美與內在美的結合下,使聲樂作品的藝術形象符合美的體驗與追求,讓觀眾參與一場美輪美奐的聽覺盛宴。
二、聲樂的演唱技巧
(一)科學的發聲方法
聲樂演唱是用聲音來表情達意的一種藝術形式,聲音是演唱的根本條件,如著名的聲樂教育家貝爾齊貢曾提出“姿勢是呼吸的來源,呼吸是聲音的源泉”,我國明代魏良輔也說過聲音“發于丹田者,自然耐久”,可見科學的發聲方法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作用。聲樂演唱包括三個部分:即呼吸、發聲和共鳴,其中呼吸是基本因素,它是聲音的來源,注重呼吸的長短并利用丹田發聲,為聲樂演唱提供基本的動力,有了它,再加上人體共鳴腔的美化作用,自然就能發出美妙的歌聲。通過大量實踐的證明,科學的發生方法是完整并成功演繹聲樂作品的保證。
(二)音色變化節奏的把握
聲樂演唱的情感表達與對音色變化節奏的準確掌握有著一定的關系,情緒的表達有很多種,或樂或悲,每一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進行聲樂演唱時,一定要掌握好音色的變化,過大的音色變化不僅不利于對情感的表達,還會使聽眾迷惘,自然不會引發情感共鳴,所以在聲樂演唱中應盡量符合說話時的音色。演唱者若是能夠用好音色,就意味著歌曲演唱該表現振奮時能慷慨激昂,該表現悲傷時能相對黯淡,這樣聲樂演唱中就能很好地表達歌詞中的情感并帶有層次感,聽眾也會更大程度地受到歌曲情感的感染。
(三)速度變化的掌握
能否完美地演唱一首歌曲,與聲樂演唱者對音樂歌曲速度變化的掌握有著重要的關系。演唱者在進行聲樂演繹時,可以通過對速度變化的調節來更加準確地表達歌曲所包含的情感態度,比如大家熟悉的《黃河大合唱》,本是表達黃河兒女不怕苦、不怕死的抗戰精神,傳達的是一種積極的時代精神,如果用慢調來唱,就失去了原有的激勵人心的作用,并不能讓我們感受到其中振奮的情感。
三、二者的辯證關系
在聲樂演唱中,情感表達和演唱技巧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只有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首歌曲的演唱過程中,才能把音樂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感染聽眾。
(一)情感表達是演唱技巧的最終目的
聲樂演唱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傳達情感,引起聽眾共鳴,陶冶大眾情操。聲樂的產生是人們為了表達情感的需要,其發展更是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歌唱本身就是一種情感藝術,它依靠人聲把握節奏、速度、音色等,所有的演唱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傳達樂曲中的情感。比如:用舒緩的節奏、緩慢的速度可以表現深沉、憂傷的情感;明快的節奏、較快的速度則能表現出歡快熱情、輕松活潑的情感;黯淡低啞的音色表現出憂愁、悲傷、痛苦的心境;高亢響亮的音色表達出豪邁奔放、雄壯渾厚的情感等等。對聲樂演唱技巧的掌握對更好地傳達歌曲情感具有促進性的作用。
(二)演唱技巧是情感表達的前提與途徑
聲樂藝術是一種情感藝術形式,具有親和力、貼近大眾,它以優美的歌聲向人們傾訴演唱者的心理感受,進而引發聽眾的情感共鳴。我國民族眾多,不同的地域民族有不同的音樂風格,更有不同的演唱技巧。例如:北方民歌粗獷豪放,南方則柔婉。歌唱技巧影響著聲樂演唱的審美效果,更作用于不同情感的傳達。例如在演唱陜北名歌《走西口》時,若是能夠在演唱技巧上注意咬字要緊、吐字要慢,就能夠將歌中那種分別時的千叮嚀萬囑咐、依依不舍的情感表現出來。聲樂演唱的魅力在于其中情感的表現,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表達為重要前提和途徑。在聲樂演唱中,發音技巧掌握得越扎實,就越能準確表達歌詞中的情感。所以,演唱者要準確傳達歌曲中的情感,就要熟練掌握演唱技巧,并能夠從不同角度剖析作品,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四、結語
聲樂演唱是一門精益求精的藝術,是融情感表達和演唱技巧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聲樂的演唱技巧是情感傳達的基礎和前提,情感的表達則是演唱技巧的最終目的,二者對立而又統一的辯證關系讓我們對“聲情并茂”的理解更為深刻。情感傳達作為聲樂演唱的靈魂,是每一位演唱技藝高超的藝術家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的。只有在聲樂演唱中將演唱技巧和情感表達進行完美融合,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音樂美,將聲樂藝術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劉雪梅.淺談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2]韋平楠,王一人.寓情于聲,聲情并茂——論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J].大眾文藝,2010(12).
[3]潘超.論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J].北方音樂,2015(03).
[4]陳建.論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J].貴州大學學報,2014(04).
[5]李悅平.論聲樂演唱中情感與技術[J].大眾文藝,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