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
最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根據國務院的安排,對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了第三方評估,有關媒體也做了一些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除了掌握面上的情況以外,還組織研究人員到五個省市進行了實地考察,在村莊和農戶層面有大量的訪談,總的判斷就是新一屆政府推進的精準扶貧是扶貧理念的一個重大創新,這項工作、這個新的扶貧戰略政策深受貧困地區人民的歡迎,這項工作可以解決長期以來扶貧開發工作當中底數不清、目標不準、效果不佳等問題,這項工作如果能實施到位,中國的扶貧事業會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
現在,這項工作最重要的是在今年把貧困村莊、貧困人口找出來,國務院扶貧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來完善我國貧困人口的動態瞄準機制。
作為一個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進行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的過程中,仍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貧困人口找出來了,貧困村莊找出來了,下一步怎么辦?下一步就要對癥下藥。評估報告顯示,在識別出貧困村莊和貧困人口的基礎上,在精準輔導人、輔導物的基礎上,要精準地找出致貧因素,加大改革創新力度,要制定綜合性政策,破解這些共性的因素和約束。同時,我們認為,要有效地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最重要就是要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要有效地提升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水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評估的過程中,對邊疆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做了大量的分析和考察。但是,現在要實施精準扶貧還面臨著一些新挑戰和問題,特別是以下四個問題最為突出:
第一個問題,現在邊疆民族地區已經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但普及的成果還很不穩固,不少地方中小學生的流失還比較嚴重,令人擔憂。
第二個問題,邊疆民族地區高中教育階段嚴重不足,在這些邊緣的地區,很多青少年升學很難享受高中教育,沒有就業技能,沒有致富技能,這種狀況將會影響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
第三個問題,中小學教師留不住,進不來,隊伍很不穩定。
第四個問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受到了邊疆民族地區人民的高度評價。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暴露出兩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范圍還比較窄和補助標準比較低。
我們根據這個調研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第一要實施更加精準的救助和支持政策,確保貧困家庭子女能夠全部入學。第二就是加快發展高中教育,為民族地區每一個家庭培養至少一名高中生,或者是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第三就是對邊疆民族地區的教師要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讓教師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中央政府應該安排專項經費為民族地區定向培養一批能夠扎根本土,特別是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教師,要改善教師的招聘方式,更多地從本地生源招入教師,鼓勵他們安心從教。第四要擴大學生的營養餐計劃,實施覆蓋面要廣,還要提高補助標準,將邊疆民族地區所有的貧困生和學前班的孩子們納入這個計劃,確保能夠滿足學生營養的需求,真正讓孩子們能夠吃得飽、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