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東營市城市管理局,山東東營 257091)
提高城市節約用水工作水平,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保駕護航
王昊
(東營市城市管理局,山東東營 257091)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意義重大,本文闡述了抓好城市節水工作的重大意義,總結了近年來東營市城市節水工作取得的成績,并對今后進一步強化城市節水工作的重點進行了分析。
高效生態 水資源 可持續利用 措施
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自然資源、戰略性經濟資源和公共性社會資源。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東營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水資源短缺越來越成為制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的“瓶頸”。 因此要實現高效生態的目的,必須在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過程中狠抓水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工作。
黃河三角洲開發已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認真開展城市節水工作,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提高水資源集約利用水平,對于促進和保障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順利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1)這是有效應對水資源短缺嚴峻形勢的需要。東營市當地水資源總量年平均5.3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96.5立方米,僅占全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的10.98%,是一個水資源短缺城市。黃河是東營市主要客水水源,但近年來,黃河年徑流量減少,完全依賴黃河客水資源面臨著危機。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供水保障率、供水水質、水環境質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切實做好城市節約用水工作,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和效益,不僅是當前緩解我市缺水矛盾的迫切要求,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
(2)這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需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不僅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還包括生態文明建設,使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和人口繼續增加,對能源資源的消費需求量將越來越大,生態壓力還會進一步增加,資源問題將會更加突出。因此,在全面建設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進程中,必須突出生態高效這一特點,更加重視資源節約工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探索資源集約節約和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推進各類資源的高效利用。
(3)這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往往也是資源環境矛盾凸顯的時期。靠過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維持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人類發展的歷史已經表明,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延續,與資源環境密切相關。資源條件特別是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僅會破壞人們的生存條件,甚至會導致人類文明的消亡。如果再不重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我們就可能犯難以改正的歷史性錯誤。
針對水資源缺乏的形勢,我市高度重視,自2005年以來,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了節水型城市創建活動,形成了一套扎實有效的節水管理體系,節水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市民節水意識明顯增強,供水、節水法規不斷完善,節水管理機制逐步健全,用水結構日趨合理,科技節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于2007年被原建設部和國家發改委命名為國家節水型城市。
但缺水事實仍嚴峻地擺在面前,我們應看到城市節水工作不是暫時之舉,臨時之措,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方針政策。在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大環境下,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強化節水管理基礎工作,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一是進一步加大依法管水力度。重點抓好《東營市城市供水管理辦法》和《東營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的落實,促進城市節水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同時,要不斷加強城市節水管理隊伍建設,加大城市節水檢查力度,對違章用水、無計劃用水及浪費水的單位進行嚴厲處罰,規范城市用水行為。二是切實加強建設項目節水審查管理工作。節水“三同時”審查應進入建設項目基本審批程序,在項目立項、規劃許可、施工圖設計審查、竣工驗收備案等各個環節由城市節水管理部門參與審查,從而實現用水單位用水計劃、節水目標、節水措施和管水制度“四到位”。 三是強化計劃用水和定額用水管理。實施計劃用水和用水定額管理是科學用水、合理用水的基礎,是建立現代化節水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通過全面落實總量控制、定量供應、分類計價、超量加價的供水機制,明確核定各用水單位計劃用水量,采取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收費的辦法,促使其采取節水管理和技術措施,做到合理用水、節約用水。
(2)堅持科技創新,提高城市節水水平。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積極推廣應用節水新器具、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使節水工作逐步實現由“傳統型”向“技術型”的轉變。一是要在城市節水評價體系、高耗水工業行業節水減排關鍵技術、城市公共與住宅建筑生活用水節水器具的開發應用等領域開展深入研究。選擇帶動力強、影響面大、見效快的科技節水項目示范,帶動城市節約用水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用水效率的整體提升。二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節水型經濟。大力壓縮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嚴重的產業,嚴格控制新上高耗水工業項目。同時,通過技術改造等手段,加大企業節水工作力度,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逐步實現廢水零排放。三是強化節水器具的推廣和改造。大力開展節水器具認證和市場清理整頓工作,嚴禁生產、銷售和使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用水器具。加快既有用水器具的改造步伐,對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用水器具要限期實施改造。
(3)以價格為杠桿,使節約用水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長期以來,水的價格和價值嚴重背離,致使一些用戶和個人淡化了水資源保護意識和用水商品意識。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是推進節水工作的重要環節。綜合運用價格、稅費等手段,充分發揮價格杠桿在水需求調節、水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按照水源、用水性質,制定分類水價,合理確定自來水、自備水、再生水之間的比價關系,運用價格杠桿和市場機制,鼓勵節約用水和中水利用,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資源節約要求的水價形成機制。
(4)加強非常規水源利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一是積極推廣再生水利用,實施污水資源化。科學確定污水處理廠的布局和規模,規劃建設再生水回用管網,提高再生水供應能力。推動公共建筑、居民小區的中水設施建設,推廣廢水回收利用、一水多用等技術措施。二是積極開展海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應用的科學研究。在廣場、小區、綠地、停車場、人行道等推廣采用滲水地面,建設房屋、路面雨水截蓄設施,實現雨水攔、蓄、用、排的有機結合。要大力發展節水型綠化,優先使用再生水進行灌溉,積極推廣普及噴灌、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模式。
(5)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市民是城市節水的主體,也是城市節水成果的受益者。要廣泛深入持久地宣傳城市節約用水的重要意義,始終把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濃厚氛圍貫穿于城市節水工作的全過程,使節水活動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增強全社會的節水意識,使節約用水成為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要以“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為載體,深入持久開展群眾性節水活動,強化輿論監督,公開曝光浪費水、污染水的不良行為,倡導文明生產和消費方式,弘揚“崇尚節約、厲行節約”的社會風尚,建立自覺節水的社會行為規范,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要把開展節水宣傳活動與鞏固節水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加大節水型企業(單位)、節水型家庭創建力度,擴大覆蓋面,促進節水工作在基層的落實。
城市節水工作任重而道遠,只有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科學決策、合力并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缺水問題。我們一定要時刻牢記高效生態這一要求,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開展節約用水活動,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更好更快發展貢獻力量。
[1]李云玲.水資源需求與調控研究[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07年.
[2]馬濟元.加強管理是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J].水文,1998年01期.
[3]《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務院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復).
王昊(1982—),男,漢族,山東東營人,東營市城市管理局工作,長期從事城市節水管理及有關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