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昊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1620)
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研究
金昊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1620)
本文通過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和要求,結合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的現有條件,提出了其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與方式,從而為普通高校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促進其校內創業團隊的發展提供可行的發展策略。
創業教育 課程體系 普通高校
我國大多數高校已經開始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并逐步在構建了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創業師資隊伍,同時高校也日益關注創業教育的研究。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在素質教育中更偏重于理論素質教育,因此,目前普通高校的課程教學體系也是基于理論知識的層次來組織的,甚至教師上課也沿著由概念逐步深入到案例的方式,加上對創業教育的外部支持和社會環境都不夠成熟,政府配套資源有限,這些都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造成了制約,這就需要探索并構建適合普通高校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
目前已有許多專家學者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提出了一些展望與建議。黃兆信,郭麗瑩[1]認為“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解決好三個核心問題:課程體系的目標是什么?如何選擇課程內容?如何整合這些課程資源?”,并對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課程體系構建原則、課程結構、開課內容、以及實施策略這五大方面提出了改進方案。余達淮、路云[2]提出創業教育的課程包括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兩大類,創業教育顯性課程可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組成,“四類課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可或缺”。蔡春馳[3]從內創業活動的要求提出高校“應從內創業者所必需的創新精神、專業技能、統籌管理能力、自身價值的追求和強烈的成就動機等方面入手,制定相應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但是能夠根據普通高校的師生結構及創新創業需求,對其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革方案的并不多。
由于創業教育與傳統的普通高校培養要求、培養目標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也對普通高校的課程教學體系產生了新的要求,而且這些新要求與普通高校的傳統教學管理體系存在著一定的沖突與矛盾。

圖1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與傳統教育課程體系的關系
3.1 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具有多重性
許多國內的專家都提出創業教育存在多層次的目標定位,如黃龍華[4]認為“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能夠自主創辦企業的創業者”,但也有很多專家認為創業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為主,形成多重培養目標,如張雪松[5]認為高校創業教育的目標應該從基礎性目標、普及性目標以及提高性目標三個層面上加以定位。對于普通高校而言,受生源和師資的限制,若以培育“創業者”為目標則會對傳統教學定位產生沖擊的同時,使創業教育的覆蓋面受到限制,因此,必須構建多層次的創業教育目標。
3.2 創業教育的培養要求具有時效性
創業教育必然是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需要有鮮活的案例來充實,并提供具有時效的知識和技能,這與傳統大學教育所強調的學科系統性、知識完整性是完全不同的,而這也是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要任務與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3.3 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注重實用性與綜合性
與傳統教育所強調的理論性、系統性不同,創業教育更注重實用性。創業教育往往是以某個事件或者機會作為突破口,強調的是各學科、專業在創業組織中的融合與應用(如圖1所示),因此創業教育會撕裂高校原有的學科、專業課程教學體系,針對創業組織的需要所構建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會對高校的現有教學培養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因此,如何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中兼容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課程體系是普通地方高校發展創業教育必須面對的關鍵問題。
3.4 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強調實踐性
創業教育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更強調實踐教學環節。創業教育要有成效必須培養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把握機會,抓住社會現狀中的問題、痛點,畢其功于一役,提出真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因此,模擬的實踐環節設計對創業教育而言效果并不顯著,鼓勵學生走出學校的高墻,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是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
4.1 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
由于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多層次的需求,因此,其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時應堅持以下原則。
4.1.1 基礎創新創業教育為主體的原則
對于大部分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學生而言,自主創業并非其首選目標,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引導學生進入創業企業工作是普通高校發展的方向,而這是基礎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任務。
4.1.2 以多層次、遞進性為特征的原則
在普通高校仍可以發現有部分學生對自主創業有著極大的熱忱,而這些學生也是自主創業的重要人才儲備,如何挖掘這些學生的潛力,就需要普通高校在基礎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上,開發構建合適的培養機制,形成遞進性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4.1.3 以實踐課程為主要內容的原則
創業教育必須結合實際,并通過切身的實踐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可以搭建高校與大學科技園區的互動平臺,以促進創業教育的成果轉化。
4.2 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成
根據上述原則,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可以在現行學科為主導的課程體系中,通過搭建跨學科、跨專業的靈活的咨詢平臺,形成以選修的課程教育為基礎,以選拔性的實踐教育為拓展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4.2.1 基礎性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塊
通過對低年級的大學生以選修課為主要形式,開展廣泛的創新創業教育,如增加“大學生創業基礎教育”,開設“創業學”、“創業企業管理”、“創業融資”等選修課程,并通過邀請社會創業人員到學校現身說法,來激發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熱情。
4.2.2 選拔性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模塊
學校可通過學生組織搭建跨學科的創業學生團隊,同時也有必要在師資上突破學科的限制,形成靈活的跨專業的指導教師團隊,甚至可以吸納有志趣的社會專業人士參與。通過這些選拔性的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體驗創業的過程,并鼓勵其持續創業的激情。
4.2.3 拓展性的創新創業推廣轉化模塊
普通高校在校內創新創業培養的基礎上,需要發揮高校作為“社會橋梁”的作用,通過與社會行業企業、風險投資以及大學科技園區的聯動,構建大學生創業的成果轉化平臺,一方面可以通過社會力量彌補高校教師的短板,另一方面通過實際項目的推廣轉化來激勵學生。
4.3 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的保障措施
創業環境的多變決定了高校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能一成不變,而是需要不斷地調整,對此普通高校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創新創業教育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4.3.1 組建跨學科、跨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團隊
專業教師在講授創新創業課程或指導創新創業實踐時都會受到專業的局限,難以捕捉實際問題,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應當強調教師團隊的作用。在全校范圍內組織跨學科、跨專業的教師來指導創新創活動是當前普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實現的比較理想的方式,若能邀請創業企業或投資人參與指導團隊,效果會更好。這種組織方式可以實現傳統教學與創新創業教學的兼容,最大限度的提高師資的配置效率。
4.3.2 選修課為主的少學時課程設置方式
鼓勵教師開設少學時的創新創業課程,主要以選修課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選擇,這樣既有利于教師更新課程內容,減少創新創業課程所增加的負擔,又能夠滿足學生對課程多樣性的需要。
4.3.3 保持靈活多樣的開課方式
創業課程的授課應與高校原有的以理論為主線的授課方式不同,這也是創業教育的特點所決定的,因此,對于創新創業課程,應鼓勵講座與講授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開課方式,甚至由多名教師共同串講一門課,從而豐富創業教育課程的內容。
普通高校畢業的馬云,通過創業成就了阿里巴巴的神話。然而這一個例要成為普遍現象,則需要多方的推動,尤其是作為高校,更應首當其沖,需要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來改革和優化現有的課程體系。當然這一改革優化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依托在現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并逐步根據學生和社會的需求進行調整,從而構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普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為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提供相適應的人力資本。
[1]黃兆信,郭麗瑩.教育發展研究[J].2012(19):81-84.
[2]余達淮、路云.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內容體系建設研究[J].教育探索,2013(3):32-34.
[3]蔡春馳.開展內創業教育:重視內創業者的培養——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趨向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1:86-89.
[4]黃龍華. 淺談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科教導刊,2010(5):37-38.
[5]張雪松,基于多維教育目標的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18):24-25.
本文系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學研究項目(批準號:y201303001)的部分成果,并受教育部青年課題(批準號:12YJC840065)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