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蓮蔡啟山
(1.青海省大通縣實驗林場,青海大通 810100;2.青海省大通縣東峽林場,青海大通 810100)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推動基層林場可持續發展
李生蓮1蔡啟山2
(1.青海省大通縣實驗林場,青海大通 810100;2.青海省大通縣東峽林場,青海大通 810100)
基層林場是我國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是重要的森林資源后備儲蓄和木材生產提供基地。基層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實現我國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把我國建設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社會。本文針對我國當前的基層林場建設的若干問題,提出了一系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建設性意見,希望可以不斷推動基層林場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 基層林場 可持續發展 建議與意見
我國現今的經濟社會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對基層林場的建設過程中,要實現基層林場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不斷的創新發展途徑,完善發展思路,保證基層林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生態發展中的地位不動搖,推動基層林場的科學發展。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生態項目不斷增加,基層林場在綠化事業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基層林場的建設還使得我國森林的儲蓄量和面積都有所增加,保證了我國經濟、社會、生態利益的不斷增長,緩解了森林采伐量過高的不利局面。但是,處在當下社會轉型時期,影響我國基層林場進一步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一旦沒有把握好基層林場建設的指導思想,就會出現經濟與生態利益的雙重危機。
2.1 外部因素
首先,我國大部分的基層林場都建在人煙稀少、交通不發達的偏遠地區,環境惡劣,經濟相對比較落后,林場的屋舍、通訊、生活設施較差,基礎配套設施質量不高,易出現影響林場正常生產生活的問題;其次,我國制定的各項政策已經無法匹配當前基層林場的現狀,木材采伐管理政策與木材市場需求的矛盾不斷突出,無法實現市場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對林場的補償政策、融資政策、稅收政策也相對落后,使得林地經營的積極性逐漸減弱,林場的面積不斷縮小,不利于基層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最后,政府職能的不完善,導致基層林場內部形成自身的管理級別,隨著林場社會職能意識的削減和歷史使命重擔的壓迫,基層林場的經營發展寸步難行,資金、技術等各個方面的不支持,致使基層林場的可持續性發展難以實現[1]。
2.2 內部因素
第一,我國大部分的基層林場在建設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負有債務問題,我國對基層林場一直處于“多取少予”的狀態,使得林場的資金投入過少,無法支持其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正因如此,多數林場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選擇了銀行貸款的方法,但是林業的收益過程相對較慢,沉重的銀行債務就落在了基層林場身上,這無疑是對林場的雪上加霜,雙重的壓力與負擔阻礙了基層林業的不斷發展[2]。第二,我國基層林場中的森林資源質量不高,林分單位面積蓄積量過低,森林資源的結構不合理,樹木種類單一,對森林資源的培育缺乏科學性,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并且,對森林資源的過度開采使得林業資源銳減,直接影響到基層林場的建設與發展。第三,林場中的工作人員普遍存在素質低、收入低的現象,沒有專業的林業知識為其工作提供思想指導,致使林場工作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并且在工作過程中,林場沒有指定相關的激勵政策,大大降低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林場工作的難度大、范圍廣,但是員工的福利待遇卻相當低下,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會引起員工不滿情緒的爆發,不利于林場企業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和長遠的發展目標。第四,基層林場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由于地處偏遠地區、交通和通信都有所限制,新型的科學技術無法有效的傳播到基層林場,導致大部分林場還處在原始的生產經營水平,無法實現基層林場的快速發展。
2.3 其他因素
基層林場在建設過程中,人為因素對其影響頗大,經營面積小、布局分散是當前林場產業的主要問題,產業結構的單一更是使基層林場在經濟困境中泥足深陷,實現基層林場可持續發展的難度進一步加大[3]。
3.1 以森林質量為中心,提升綠化水平
首先,對生態工程建設要重點管理,堅持中央及政府的各項規定與政策要求,確保林場建設成果的高水平;其次,林場要不斷提高森林質量,用科學的技術與思想培育森林資源,加快綠化建設的步伐,不斷推進由單一的追求數量向突出質量追求與數量追求并存方向的過度與轉變,把質量要求提到基層林場建設的首要位置上來,不斷深入生態功能建設與綠化并存的改革;最后,要一直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路線,積極組織植樹造林活動和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不斷推進基層林場的可持續性發展。
3.2 以各項資源為依托,加快發展步伐
基層林場的產業建設要基于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合理進行,科學的開發利用各類資源,借助自身資源,結合外力條件,建設具有新時期特色的林場產業,不斷加快基層林場經濟發展的步伐[4]。
3.3 以法律法規為標準,強化保護管理
基層林場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生態林場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所以,基層林場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樹立保護的思想觀念,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貫徹落實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遵法守法,對于毀林開荒、濫砍濫伐、占用林地等違法現象要依法制止與處罰,鞏固生態建設得之不易的成果,為基層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掃清路障。
3.4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動基層林場的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林場經濟的恢復時期,基層林場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同時,還要實現工作重點向決策層面轉變,工作方法向戰略性轉變,思維方式向市場經濟轉變,工作成果向生態優勢轉變。
基層林場的可持續性發展是對我國林業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一項重要舉措,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提高基層林場的生態建設水平,以改善我國林業產業的現狀。
[1]陳寶忠,陳海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推動基層林場可持續發展[J].中國林業,2010(10):62.
[2]王自力.新時期國有林場改革與可持續發展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8.
[3]黃偉.試論商品經營型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對策[J].林業勘察設計,2012(1):66-70.
[4]趙萍.基層林場未來信息化建設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1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