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芳
【內容摘要】功夫在課外,現在的學生覺得語文沒有很多可學的,其實,光憑課本是不夠的,大語文的教學應當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現在的學生不應當是高分低能,而是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與人格,會思考,會說話,會為人處世的新時代青年。
【關鍵詞】語文學習 課外 閱讀
現在的學生不應當是高分低能,而應該是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與人格,會思考,會說話,會為人處世的新時代少年。“三分課內,七分課外”,這句話講的就是語文學習要依靠大量的課外閱讀。
一、潤物細無聲——課外閱讀
在實際教學當中,我們也能明顯感到,閱讀量大的學生在寫作和口語表達當中都占有相當大的優勢。讀的書多了,可寫的東西也就多,所以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假以時日,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課外閱讀對于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表達能力是功不可沒的。而我們現在的教學中仍有不少老師注重題海戰,技巧術,這些在短期內效可能比較明顯,但從長遠來看,只有閱讀才能讓學生真是走進那個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只有閱讀,才能讓學生在寫作與閱讀中游刃有余。
當然課外閱讀還要注重讀什么。簡而言之讀好書,讀好文章。現在社會已進入到了讀圖時代,學生鐘愛的是圖像,如漫畫、影視劇。文字漸漸受到了冷落,特別是好的文字。這時老師和家長就應當適當的引導,老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列出相應的書目,特別是暑假和寒假期間,學生有時間來閱讀名著。而且新課程改革也更加注重對名著的考察,大多數人眼中的“無用”漸漸有用了。此外,好的報刊和雜志也應多看,有些是心靈雞湯,有些是奇人逸事,這此雖短小精悍,卻營養全面。最后,有了好書之后怎么讀,這也是個問題。讀書不能只是浮光掠影,書中的形象和語言要細細品味,走馬觀花的讀十本,不如細細品讀其中的一本,并思考,寫一寫讀書筆記。好的讀者不是完全的接受,而是有慢慢思量后進行選擇。
課外閱讀,是一項長期的功課,老師和家長不能因為在這一塊花的時間多,收效慢因而忽略甚至抵制。閱讀是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一道門,也是形成健全人格和優良道德品質的良方。
二、特殊的作業
回顧小學到初中期間,語文作業中最常見的就是寫作文,而作文中讓人印象最深的一個題目就“難忘的一件事”。這個題目困擾了多少涉事不多的學生,他們的腦海中,可能真的沒有那么多難忘的事,所以最后只能瞎編,扶老奶奶過馬路,昨天撿了錢交給了警察叔叔。這已經不是個例,說明,我們的作業真的不能再走尋常路。
上海復旦實驗中學高二年級的陳老師發現部分學生有厭學情緒、花錢時大手大腳,就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業題:“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腳”。這道創意題是來源于日本一家公司招聘員工的考題。這道題一時間受到了媒體的關注,也引起了大家的討論。有人說這是嘩眾取寵,有人說是不尊重學生的人格,也有人說這是一道好題目。
我不知道有多少學生完成了這項作業。但是,這確實讓我們開始思考,我們的作業是不是可以多樣化,因時代因學生的不同而適當的改變轉型。小時候父母為我們洗過無數次腳,可是我們為他們洗過一次嗎?所謂的“孝”是不是可以從當下的小事做起呢?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的心頭肉,老師的掌上明珠,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常常忽略了身邊的人。這次的洗腳作業,無論完成或沒有完成,或是蒙混過關,但這總是真真實實的難忘的事,難忘的作業。學生甚至學長也會關注一直默默為他們付出的父母或親人。當學生看到父母腳上老繭時,我想朱自清《背影》中那種深沉的父愛比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解要來得真實,來得深刻。
當然語文作業的布置,在知識的鞏固,技能的強化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的語文課堂在出“新”,我們的語文作業也應該相機而動,與時俱進。所以,根據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課程的目標要求,我們可以嘗試這種特殊的作業,當然前提是不為了特殊而特殊,而因當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不布置。我們希望學生看到作業時不是無助,而躍躍欲試,從中有所得。
三、不要做生活的旁觀者
陶行知先生說: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主動去觀察;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主動去操作;解放學生的口,讓他們說自己想說的話;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因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滿生機;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發現與嘗試。①
每次寫作時,總有學生感到沒有什么可寫。實踐出真知,生活其是寫作很重要的一個來源。如果你不感悟生活,你不知道荷香月色之美,故都深秋之味,駱駝祥子的悲慘命運,閏土的少年老成。其實生活離我們不遠,不要再做生活的旁觀者。
體驗生活,感悟小事件。柴靜在《看見》當中說,我沒有刻意選擇標志性事件,也沒有描繪歷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聞報道里,我只選擇了留給我強烈生命印象的人。②其實,我們寫作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將生活中的一個個小事件收入囊中,在恰當的時候,這些會一個個聯結成一幅美好的篇章。如2009的高考作文題中有以“隱形的翅膀”為題寫一篇作文。這個題目對于高中生來說并不陌生,因為這道目是那兩年非常流行的一首歌名,想必都聽過,如果學生聽歌的同時能想想對自己來說什么是隱形的翅膀,那么在考場上就能發揮自如了。
放眼世界,關注新聞。如果你不知道“表哥”楊達才、不認識最美老師張麗莉,不關心國人的保釣行動,那么你真的是“一心只讀圣賢書”了。語文的學習要放眼四方,平常要了解了解新聞,知道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并且在能和同學或老師來討論一下這些事件,能有獨立的見解。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新時代青年。
【注釋】
①《陶行知教育文集》,教育出版社.
② 柴靜.《看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