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展波
一、引言
在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很多時候,都會聽到一些家長的抱怨聲,說什么:“我家孩子在小學的英語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怎么到了初中就變差了?”后來通過調查,了解到在小學英語教材及課堂教學中,小學生主要通過聽說來獲取英語信息,從中學習英語。什么音標呀語法呀,他們是一概不知的。同時小學和中學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根本上的區別。比如年齡、知識和人際關系等。在這樣比較大差距面前,為使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穩妥地進行下去,那么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都面臨著一個具體的銜接問題。雖然中小學英語都屬于基礎教育范疇,是一脈相傳的兩個階段,但要撫平中小學英語教學的裂痕,促進中小學教學的正常接軌,那么銜接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小學從三到六年級的英語學習,大部分學生經過聽說,積累了不少的英語詞匯,然而他們很少書寫,卻要去認識單詞的漢語意思,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溝壑。下面想就從五個方面探討一下有關銜接的問題。
二、以生為本,激發并培養英語的學習興趣
當前正處于知識和信息時代,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問題在不斷地出現出來。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也不比以前,均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不同年代,對學習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為加快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教育科研的發展,面臨今天以生為本的教育時代,我們必須往自己的身上“注射”學習上的新鮮血液。同理,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有著很大方面變化,很多方面的不適應。比如,在小學學的26個字母,他們必須背得滾瓜爛熟。音標在小學是不要求他們掌握嫻熟的,但一旦進入初中之后,教學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所以勢必要求我們每位中小學教師無論是在那個學段的英語教學中都要給他們打下堅實的語音基礎,因為語音是語言的基礎,學好語音不但有利于英語的正確發音,而且對詞匯的學習和記憶都有較大的幫助。顯然,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特別注重語音教學,銜接上這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和程序。
那么有關語音的教學又應該通過怎么樣的方式來銜接,才能積極穩妥地接上這以環節呢?我認為以生為本,激發并培養英語的學習興趣,是根本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以生為本本身就涵蓋著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教學作風,也只有這樣,學生的興趣才能被激發和培養出來。比如,在小學教學字母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生各字母的讀音。在這一環節上,學生大概能夠學到8個元音音素和15個輔音音素,然后在此基礎上,把每個元音和輔音音素輪換著相拼,能夠組成很多不同的音碼,供學生拼讀。通過類似的教學方式,不但學生會學得有滋有味,而且還減輕了初中對語音教學的壓力。
經過小學的這一教學活動,一目了然,學生就會很快掌握到其中的奧妙,興趣也就隨之被激發。到了初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運用同樣的方式把剩余的12個元音和13個輔音音素的發音要領教完,讓學生掌握好發音規律。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既讓學生在學習語音的過程中感到興意盎然,又增強了英語教學的效果。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培養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中小學英語語音得到了很好的銜接。
三、中小學英語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銜接
要知道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并不是班主任的事。初中英語學習的成敗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的興趣、自信心、策略和習慣,在第一部分講述了以生為本,激發并培養英語的學習興趣。英語教師的教學重心都要放在學生的興趣、自信心、策略和習慣的培養上,致力于學生的智力開發和利用。要指導學生如何樹起信心和決心,使之能夠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來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學活動過程無疑是最重要的環節。當然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英語教師不要老是以教材為中心,把工作的重點放在貌似無效的備課上。因此在備課的同時,要通過調查,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為核心,連接好小學時期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誠然,各科有各科的特點,無論小學還是初中,教師都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英語也一樣,老師應該根據英語學習的特點,連接好各個時期各個學習環節的內容。現代教學理念加上實踐教學,會慢慢地體會到,老師的適當偷懶,會成就學生的勤快。比如,老師在講授文段閱讀的時候,先由老師提出幾個問題供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利用同桌討論劃出難詞難句,小組活動相互交流重點難點,總結問題的答案。通過這樣的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總結活動,學生慢慢地在課堂教學活動上就會掌握一些技巧和學習方法。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被激發和培養了,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方法得到了有效的銜接,讓學生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目的。
四、中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的銜接
無論什么科目的教學,其教學內容都是有梯度地循序漸進的。現代教學指出,現在的教學內容要讓學生通過任務的形式來完成。那么這就意味著和過去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有著根本上的區別。作為我們消息閉塞的農村中小學,還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傳統的教學方法。做好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方法的轉化工作,是當前我們廣大教師的首要任務。這關系到教學內容如何通過教學任務來完成的銜接問題,主要體現在保證持續培養學生興趣,方法和習慣上,做好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上。然而對于這一狀況,小學和初中的教學體系還不能夠完全吻合。因為學生一遍一遍地學英語背單詞和語句,卻一次一次地被遺忘,簡單的重復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學習成效,反而使學生有了厭煩和消極的情緒,事倍功半。良好的開端和最佳學習時機都喪失殆盡,所以必須針對問題運用正確的策略著力解決。
學生升入初中后,從掌握詞匯的情況就不難看出學生的認知、書寫能力和語音知識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教師必須清醒地看到,花費許多課余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小學學過內容的重復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重復學習不僅是資源的消耗,更不利于學生學習的正常發展,甚至可能產生消極影響。所以教師可以選擇繼續延用小學階段的多樣化教學方法來進行。比如,英語游戲、戲劇表演、英語歌曲、兒歌等。在此基礎上,老師慢慢地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比如,圖片、掛圖、實物、課件、多媒體電腦等。最大限度地銜接上小學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適應初中英語的教學模式。
五、情景導入,圓滿銜接英語教材
小學生天生就喜歡玩,喜歡模仿創設各種活動形式的真實場景和游戲。教學時不妨就投其所好,設置一定的場景,讓學生來完成學習任務。比如,有個老師在教Happy Birthday! 時,老師手里拿著一個禮物盒子進來了。孩子們看到這樣一個場景后,大家馬上歡呼雀躍起來,有的說:“Thank you, Mr Liu.”有的說:“Can I have a cake?”,更有些學生帶頭唱起了“Happy birthday to you!”的歌曲。課堂上英語的對話聲、英文歌聲此起彼伏,歡歌笑語,像過節似地扮演著the boy,the girl,the people的角色。然后同學們一組組紛紛走向講臺,老師相繼問了那些學生“How old are you?”,同學們基本上都能回答“I'm 9(10)”,老師給每個能回答的學生一小塊蛋糕。繼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這樣,學生既能大膽開口說英語,又充當了一回“小演員”,出色地完成了表演任務。
學生剛進入初一,由于他們都來自五湖四海,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況且來到初中后,原來一起學習生活的伙伴都一一解散了,可能會出現孤單寂寞的局面。因而老師應該摸清班里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學習成績,對學生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要不然學生英語的個體差異,會使老師對教學時的尺度把握不夠。一句How are you!或Excuse me!甚至教一節課,在小學都學會了的學生感到太簡單,不會說的同學怎么也開不了口。這樣,兩極分化的情況就出現了。所以,根據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變化階段的心理特征,就應該選擇比較有針對性的場景,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教學新目標九年級英語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一課時,首先揭示并解釋了課題意思,接著播放一段音樂會的視頻,有輕柔的music,有瘋狂的Disco音樂。由于音響的效應,有些學生哼起小曲,有些則自覺不自覺地起來跳起了舞蹈。最后由于老師的啟發引導,哼歌曲的學生說起了英語:“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跳著舞蹈的學生就說:“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這樣就輕松地把學生引入了that從句的學習之中。
六、如何進行英語教學評價內容和形式的銜接
恐怕很多人一提起學生評價,往往就聯想到教學考試,老師、學生甚至全社會都注重學業成績的結果。但由于小學、初中的英語教學目標要求不同,帶來評價也就不一樣。正是這樣的不一樣,故測試評價的內容和形式也應該不一樣。那么,究竟小學到初中應該如何來測試評價,才能順利地從小學過渡到初中?對于小學生來說,應該充分考慮到小學生雖然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尚不成熟的生理特征。評價要根據各年級英語教材的目標要求,多采用自我評價、老師評價和口頭評價等方式。評價內容則多以教材為主,來測試評估學生的英語基本能力和基礎知識。但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知識層面不斷擴大加深,心理素質不斷完善的初中生,評價應該多采用小組評價、全班評價、老師評價和考試評價等方式。其評價的內容則不單單局限于教材,還可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適當增加一些課外內容,以開拓學生知識視野。由此看來,教學評價內容和形式的銜接,必須遵循各年級間學生的年齡特征、生理特征和心理特點,才能促使學生有一個健康完美的人格,當然教學評價做得越細越好。這樣,學生的教學評價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七、結語
綜上五個有關銜接方面的內容,大概都能夠領略到一些方式方法。通過這樣大部分學生會順利地進行心理和知識銜接,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而良好的基礎。當然,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還是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難點,不可能一步到位,還需要有更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作者單位:廣東省五華縣潭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