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文景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100088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始,為了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國家確立了一人公司在公司法中的合法地位。2006年我國修訂的《公司法》首次把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和法人人格否認寫進法條,并在第64條(《公司法》2013年修訂后該條改為63條,下稱第63條)對法人人格否認在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適用作了原則性的規定。①雖然仍然有很多人質疑一人公司存在的合理性,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人公司在現實經濟社會中廣泛地存在著。支持者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從保護一人公司債權人的角度③進行的,鮮有研究是立足于股東的角度探析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在一人公司的適用情況。基于公司法實現股東、公司和債權人利益平衡的這個宗旨,筆者認為有必要從股東的角度對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在一人公司的適用進行探討。
法人人格否認也被稱為“揭開公司面紗”,是指“為阻止公司獨立人格的濫用和保護公司債權人利益及社會公共利益,就具體法律關系中的特定事實,責令公司的股東對公司債權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負責,以實現公平、正義目標之要求而設置的一項法律措施。”④
公司獨立人格使得公司行為與股東行為分離開來,是公司以自己財產獨立承擔責任、從事經濟活動的前提。這實際上既保護了公司事務不受股東不當行為的干預,也保障了股東不會因公司行為受到牽連。但是公司的獨立人格必須用于合法正當的目的。如果公司股東違背了上述目的,則法律就要揭開保護股東的這層面紗,將股東與公司視為一體,對債權人承擔責任,也即對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進行否認。
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并不是否定和削弱股東有限責任,只是在個案中排除股東有限責任,這實際上是對股東有限責任的一種維護和補充。
一人公司具有不同于普通公司的特殊性,表現在:第一,一人公司只有一個股東。一人公司股東的單一性突破了傳統公司法中公司社團性理論。⑤公司獨立人格制度使公司的財產與一人股東的私人財產分離開來,股東有限責任使得除對公司出資之外的股東的其他財產不會受到公司虧損或破產的連累。一人公司在激發人們投資熱情的同時,也帶來了最大的缺點,即一人公司股東更可能濫用權利。第二,一人公司治理結構簡單。普通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包括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三會并立,相互制衡,有效平衡了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⑥而一人公司股東單一,三會全無,公司的管理權由單一股東獨自控制,談不上多股東之間的內部制衡,較一般公司而言缺乏透明性和獨立性,其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道德風險與制度漏洞無疑更大。⑦第三,一人公司極易發生公司財產和股東財產混同的現象。一人公司在公司內部不受牽制的情況下,很可能不會嚴格去區分公司財產和股東財產,常見的就是公司財產被股東用于個人支出而未作適當的記錄,會計賬冊不完備。⑧一人公司的這些特征決定了法人獨立人格在一人公司濫用的可能性存在比普通公司更高。
從實證數據也可以看出一人公司獨立人格被濫用的現象十分普遍。根據一項實證分析資料表明,在法院判例中,一人公司被訴濫用法人獨立人格案件中50%被揭開了面紗,而股東為2-3人時,該比例為46%。當股東人數為3人以上時,就只有35%的比例了。這說明由于缺乏普通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約束,一人公司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的可能性,遠遠超過普通公司。⑨
綜上所述,一人公司獨立人格被濫用,就需要對其進行否認。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是事后規制一人公司的重要措施,法人人格否認規制與一人公司之間存在著應然的制度聯系⑩。
基于第一部分的分析,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在一人公司存在適用的應然性,也即在股東濫用一人公司的獨立人格時,應對公司的獨立人格進行否認,把公司與其背后股東的行為視為一體,這同時也否定了股東的有限責任,這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公司法人人格被否認后,對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股東追究何種責任。
對于這個問題,主要存在三種學說。第一種學說主張,法人人格否認后,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者不再受股東有限責任的保護,轉而應該對權利人(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承擔直接的、無限的責任[11]。此學說是美國判例法流行的觀點,其核心是股東的無限責任。第二種學說主張,公司具有獨立的法人人格,應該先追究公司的責任。法人人格否認實際上是強調公司背后的股東的第二次資本填充義務。[12]所以,法人人格否認后,應該先以公司的財產賠償,如果公司財產不足再追究該公司背后控制股東的責任。第三種學說主張,公司和濫用法人人格之公司背后股東承擔共同責任,[13]是一種連帶責任,根據連帶責任的精神,雖然股東也是一種無限責任,但是這種責任更加強調的是公司和控制股東責任的連帶性。這與第一種學說單純強調股東的無限責任和第二種學說強調股東的資本填充責任存在實質性的差別。雖然以上三種學說都強調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認為對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股東追究責任,但是對于責任的范圍有不同的觀點。
對于以上三種學說,筆者比較贊同第三種[14]。理由如下(一)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內涵是說一人公司的股東利用公司獨立人格做出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時,就應當對該公司的獨立人格進行否定,將一人公司與其股東視為一體。既然兩個本應各自獨立的主體,于特定的法律關系中被作為同一主體來看待,他們之間的責任就應該是共同連帶責任。[15]
(二)從理論上說,既然一人公司與其股東之間是連帶責任,那么一人公司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就可能會產生兩種完全相反的結果:一是一人股東對公司債權人承擔責任,二是公司對一人股東的債權人承擔責任。前兩種學說只能對具體個案中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的單獨股東追究責任,但卻無法適用相反的場合,即由一人公司承擔公司背后股東的債務。[16]第三種學說主張一人公司與公司股東承擔共同連帶責任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三)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的現象在實踐中十分復雜,規范一人公司確有相當難度,而許多一人公司通常也處于一種公司就是股東,股東就是公司的關系之中,使外界無法分清他們的身份。[17]比如,一人股東利用公司形式從事經營活動而又混淆公司資產與個人資產,混淆公司業務與個人業務,有時以公司名義實施交易行為,有時又以自己名義實施,目的就在于逃避債務或規避法律義務。否認一人公司的獨立人格,將股東與公司視為一體,這樣,債權人既可以追究公司的責任,也可以追究一人股東的責任,便于充分保護公司債權人利益。
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解決一人公司存在的問題時,應當將形式一人公司與實質一人公司做一下區分[18]。對于形式一人公司而言,在出現適用法人人格否認的情形時,應追究公司背后股東的責任。對于實質一人公司,因其具有一般復數股東之外形,依現行法似乎應該適用公司法關于普通公司的規定。但其他股東僅具有股東形式,并未真正享有股東權利,公司只是實質股東謀取不法利益的工具。因此,當該實質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有限責任時,應當僅追究該實質股東的責任,至于其他掛名股東若未實質行使公司的經營權,也未真正享有股東權益,則不應該承擔責任。[19]
眾所周知,公司股東與公司的關系和債權人與公司的關系是公司經濟關系中最為緊密的兩種。股東作為公司的投資人,受有限責任的保護,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這實際上是由公司的債權人承擔了公司虧損或者破產的剩余的風險。對法人人格進行否認,最大的受益人是公司的債權人,他們無需再承擔公司虧損或破產的風險。
但是,正如法理上所言,自由不是絕對的,任何的自由或者權利,都是建立在尊重他人自由和權利的基礎之上,即自由是受到限制的。該法理也適用于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也就是說,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在理論上存在被濫用的可能。從觀念上看,一人公司具有不同于普通公司的特殊性,一般人會對一人公司人格產生“一人公司的人格必定會被廣泛濫用”的“偏見”。這樣的偏見會產生矯枉過正的嚴重危害,在利益受損或公司經營失敗時,為減少自身的風險及損害,債權人動輒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去否定一人公司的獨立人格,這會破壞一人公司獨立人格制度的根基,使得一人公司無法正常發揮自身的經濟價值,其合法的法律地位也無法得到尊重。[20]
法人人格制度被濫用,從小的方面來看,損害了一人公司股東的利益,破壞了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狀態。從大的方面來看,是對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自身存在價值的一種否定,是對公司法人制度的一種沖擊。[21]因此,必須防止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被濫用。防止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濫用,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細化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相關法律規定。《公司法》第20條第3款和第63條只是確立了法人人格否認規則的基本框架,規定十分粗糙,作為司法裁判依據缺乏可操作性。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濫用公司獨立人格新情況的出現,需要不斷對法律進行修改和完善,細化相關規定,如明確法人人格否認的適用情形、要件、程序、舉證責任的承擔等。明確的規定能夠為一人公司的經營活動指引正確的行為方式,為債權人提起訴訟提供指導,也能為司法適用提供明確的裁判依據。如果立法上不能進一步明確界定該類案件的相關適用標準,仍然難以避免同案不同判情況,嚴重損害法治的權威。當法律的滯后性顯現時,也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頒布司法解釋來規范司法適用。
(二)債權人應該承擔一定的證明責任。根據公司法第20條的規定,一般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適用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債權人承擔特定案件的舉證責任,公司股東不承擔責任。而在第63條一人公司的人格否認中,適用的是過錯推定責任,舉證責任倒置,除債權人證明受到損害之外的所有責任都由公司股東承擔。鑒于一人公司的特殊性,公司法將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財產的舉證責任倒置給一人股東,但這并不意味著一人公司的債權人只要覺得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就可以提起訴訟,[22]因為一人公司財產與股東財產出現混同既可能是公司股東目的不純正,故意為之,也可能是因為公司規模小,財會制度不健全。財產混同并不一定說明股東為謀私利濫用了公司的獨立人格。所以,如果對一人公司股東課加太重的責任,更多的人在設立公司時就可能考慮設立實質的一人公司,這對一人公司的健康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
基于上述論述中一人公司債權人存在濫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可能性,筆者認為,一人公司的債權人要想提起法人人格否認之訴,要與普通公司的債權人一樣根據公司法第20條第3款證明其債權受到了嚴重損害,股東有逃避債務的痕跡,具體表現為公司的賬面資產嚴重不足、公司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到期債務等,不能單純的就把責任完全加在股東身上。[23]在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同時,也應該保障股東應有的正當利益,維持債權人與股東的利益平衡狀態。
綜上所述,我們既要看到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在一人公司適用的應然性,認識到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是事后規制一人公司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保護債權人利益的重要手段;也要發現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存在被濫用的可能性,所以要防止公司債權人濫用這一制度否認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保護股東的合法利益,真正實現和維護公司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平衡狀態。
[ 注 釋 ]
①現行<公司法>第63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②如德國一些學者就認為,契約的成立要存在兩方以上當事人,公司或說公司章程存在的基礎是契約,所以一人是不能成立公司的.
③如朱慈蘊認為當法人人格被公司股東濫用時,可以斷定公司股東已經無視獨立人格,于是法律將特定事案,針對特定的法律關系,否定該一人公司擁有獨立人格的事實,把本應作為相互獨立的公司及其背后股東視為同一主體.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與一人公司的規制[J].法學評論,1998(5).
④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75.
⑤高端霞.論公司法人人格否認規則在一人公司中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10.
⑥高端霞.同前引.
⑦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23.
⑧李建偉.公司法人格否認規制在一人公司的適用[J].求是學刊,2009,3,36(2).
⑨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與一人公司的規制[J].法學評論,1998(5).
⑩李建偉.同前引.
[11]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與一人公司的規制[J].法學評論,1998(5).
[12]朱慈蘊.同上.
[13]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與一人公司的規制[A].[日]田中誠二著.全訂會社法詳論(上卷)[C].勁草書房,1993,3:110-111.
[14]2006年我國修訂后的<公司法>也采用了這一學說,股東與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15]江梅.論一人公司[D].山東大學,2004.
[16]孫洋.一人公司法人人格論[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
[17]江梅.論一人公司[D].山東大學,2004.
[18]形式一人公司顧名思義,是指公司的股東只有一人.實質一人公司是指公司股東為兩人或兩人以上,但是公司的控制權只掌握在一個股東手中,只有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東.
[19]趙德樞.一人公司詳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03.
[20]徐舒婷.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研究[D].中南大學,2012.
[21]王茂森.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研究[D].煙臺大學,2008.
[22]王鵬.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淺論[J].法制與社會,2012.02(上).
[23]王鵬.同前引.
[1]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趙德樞.一人公司詳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與一人公司的規制[J].法學評論(雙月刊),1998(5).
[4]張小溪.對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具體適用的思考[J].河北學刊,2007(4).
[5]高端霞.論公司法人人格否認規則在一人公司中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10.
[6]李建偉.公司法人格否認規制在一人公司的適用[J].求是學刊,2009,3,36(2).
[7]徐舒婷.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研究[D].中南大學,2012.
[8]王鵬.一人公司人格否認制度淺論[J].法制與社會,2012.0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