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瑩
遼寧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1
近年來,許多冤假錯案的出現讓人們逐步認識到刑訊逼供所帶來的巨大弊端,公眾在對偵查人員刑訊逼供非法取證進行譴責的時候,法學學者則更多的從刑訊逼供的成因入手,分析刑訊逼供存在的客觀性,探求刑訊逼供的根源所在。
關于刑訊逼供,我國法律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解釋,但是許多法律法規中,已經涉及“刑訊逼供”一詞,例如:《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在第1條規定:“采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屬于非法言詞證據?!?/p>
那么,究竟什么是“刑訊逼供”?可以明確的是,對刑訊逼供含義或者說是范圍的界定將嚴重影響對刑訊逼供行為的遏制。過度縮小范圍,會導致把某些變相肉刑、精神折磨等刑訊逼供行為排除在外,嚴重損害的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的利益;過度擴大范圍,又會導致某些不規范卻不違法的行為被當作刑訊逼供來看待,將寶貴的口供證據排除在外。筆者認為,對于“刑訊逼供”的理解,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刑訊逼供主體。實施刑訊逼供的主體要求具備特定的公職身份,除此之外,不具備司法工作人員身份的人不能被認定為刑訊逼供的主體。
其次,刑訊逼供客體。根據《非法證據規定》的相關解釋,刑訊逼供的客體應該包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證人和被害人,較為寬泛的客體設定有利于全面保障當事人和證人的權利,有效防止偵查人員非法取證。
再次,刑訊逼供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方式,即肉刑、變相肉刑以及精神壓迫。其中肉刑是通過對人肉體的折磨來促使其招供;變相肉刑是采用和肉刑強度相當的方式,例如不讓睡覺或者不讓被逼供者吃飯等;精神壓迫則是對被逼供者進行精神方面的折磨。
1.偵查人員自身特性
偵查人員在辦理案件時,非常重視口供的作用,一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有利于更為快速的確認其犯罪行為,另一方面,在共同犯罪中,獲取口供也有利于抓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同伙,提高案件的偵破效率。對于口供的高度需求以及偵查人員自身素質的良莠不齊,導致了刑訊逼供行為屢禁不止,而部分偵查人員缺乏對人權的保障意識,更是導致了刑訊逼供行為在思想上難以杜絕。
2.偵查機關運行體制的限制
偵查機關內部有自身的業績考評模式,在這種考評模式下,多以偵查人員結案多少作為評判標準,部分偵查人員為了提高自身業績而進行了刑訊逼供。另外,偵查機關的偵查訊問場所多為封閉的,雖然新《刑事訴訟法》規定了錄音錄像制度,但是仍無法杜絕刑訊逼供的產生。
3.社會外部對偵查機關的壓力
冤案的不斷出現、民憤以及公民的上訪,給與偵查人員無形的壓力,讓他們必須迅速破案,而過分強調速度卻不計方法則導致了刑訊逼供屢禁不止。
2012年3月通過的新《刑事訴訟法》對刑訊逼供做出了更為明確規定,為遏制刑訊逼供行為的發生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據。
新《刑事訴訟法》第2條規定在懲戒犯罪分子的同時也非常強調對人權的保障,在這種法律基調下,就更為重視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證人和被害人的權益,刑訊逼供有違人權,就成為本次新刑訴法規定的重點之一。
首先,從排除的階段來看,新刑訴法第54條第2款規定:“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痹摋l明確規定除了審判階段,偵查和審查起訴也適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此期間,通過刑訊逼供的非法方法獲得的言詞證據應當予以排除,從而擴大了排除的階段,從源頭遏制刑訊逼供的發生。
其次,從排除的范圍來看,新刑訴法第54條第1款對排除的范圍作出了規定,對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用刑訊逼供的方法獲取的證據需要予以排除,這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刑訊逼供的定義,對于通過威脅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而獲得的證據并不在排除之列。
再次,從程序的啟動來看,在非法證據排除的啟動程序上,新刑訴法也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啟動證據合法性調查主要包括兩種方式:一為法院依職權啟動;二為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啟動。依照當事人申請啟動的,應當提供相關的資料和線索,但是這里應該注意的是,當事人不需要負擔舉證責任。
最后,從舉證責任來看,新刑訴法第57條第1款規定:“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痹撘幎ㄒ馕吨诜欠ㄗC據排除規則的運用上,采取舉證責任倒置的證明方式,當事人提出存在刑訊逼供行為時,檢察機關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不存在刑訊逼供問題。
新刑訴法在第50條規定了自白任意規則,這種規則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預防刑訊逼供的發生,表明不得強迫任何人證明自己有罪,而這種規定,非常類似于西方國家的沉默權。不可否則,沉默權在西方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小覷。過分強調沉默權很可能使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濫用該項權利,導致口供取證困難,在實物證據并不充足的案件中,口供的缺乏容易使得案件事實不明,加大案件的偵查難度。因而對于我國的自白任意規則相較于沉默權而言,權利范圍更小,對沉默權進行了必要的限制,從而防止濫用權利情況的發生。
良好的法律規定若想要能夠貫徹實施,就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細化輔助措施,從而提高法律的執行力。
想要真正杜絕刑訊逼供的發生,最為重要的是提升偵查人員的素質,并提高他們保障人權的理念。偵查人員在進行職權活動的時候,不應該僅注重效果卻不問過程,肆意侵犯被逼供者的權利,從而非法取證以提高自己的業績。應加強對偵查人員的定期培訓,同時更改部分考評標準,實現從只注重業績到注重方法的轉變,從而轉變偵查人員的思維。
我國在偵查階段尤其強調口供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因為口供相對較容易取得,其次是因為在一些疑難案件中僅有口供證據,而這也就成為了定案的唯一依據。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現代物證技術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我們應當更好地運用指紋鑒定、DNA遺傳基因鑒定技術等科技手段,從而提升物證對于辨明案件事實的作用,弱化口供作用,并借此提高辦案的準確性。
新刑訴法中雖然規定了錄音錄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刑訊逼供的發生,然而終止預防機制的效果是較為有限的。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沒有錄音錄像或者錄音錄像被裁減了的現象。為此,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在訊問場所安置統一的錄像設備,并設專門的人員保管該錄音錄像,防止錄音錄像丟失或者被惡意裁減。
新刑訴法注重人權的保障,對遏制刑訊逼供提供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這無疑起到了較大的作用,然而,是否能夠在今后的司法實踐中貫徹執行,從而真正杜絕刑訊逼供仍任重道遠。
[1]蔡世鄂,譚明.論新刑訴法對刑訊逼供的遏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01.
[2]夏黎陽,王艷陽.防范刑訊逼供的制度機制研究[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4):50.
[3]吳紀奎.口供供需失衡與刑訊逼供[J].政法論壇,2010,28(4):108.